吃苦沒什麼了不起的,敢快樂才是真牛逼

吃苦沒什麼了不起的,敢快樂才是真牛逼

快樂是不被允許的,所以我們用痛苦來保護自己。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人類有一個弱點。逃避那些有利自己身心健康、人際和諧的事情;反而沉浸在那些有損身心健康、阻礙幸福的小事中無法自拔……

然後說:生活為什麼對我這樣的不公平啊!看完這段話,我內心深以為然,又細思極恐。深以為然,是因為周圍太多這樣的例子。

他們一旦感受到了快樂,就無意識地想方設法搞破壞,把自己搞得留在痛苦裡。細思極恐的是,號稱追求快樂的我們,竟在不知不覺中不斷逃避幸福,製造痛苦。

當然,要對這個“痛苦”做一下限定,因為人生在世,痛苦無法避免。

相對於那些生老病死、成長性的無法避免的、必經的痛苦,我們所要談論的,是指那些明明沒有必要,卻又人為製造出的痛苦。

沒有痛苦也要製造痛苦。

真的會有人平白無故地製造痛苦嗎?

朋友阿果,前段時間跟老公孩子去度假。前兩天一家人玩得興高采烈,可是旅行到了一半,氣氛卻越來越不對了。

因為原定的一段行程臨時有些小變動,阿果開始焦慮不安,不停地指責老公為什麼不把行程確定好,甚至還衝一旁玩耍的孩子發了脾氣。

但這個小變動的確在旅行中難以避免,也沒有影響到後面的行程,所以老公被阿果過激的反應嚇到,三言兩語解釋不清,差點也發了火。

這次吵架,給這個原本美好的假期,插上了一段小陰影。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我的朋友小魚。

吃苦沒什麼了不起的,敢快樂才是真牛逼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親朋相聚。觥籌交錯之後,已經張羅了一大桌子酒菜的她,默默收拾著眼前的一片杯盤狼藉,臉上有一點不悅。

朋友小米看到後,趕緊過來幫她收拾,但她卻一再表示自己來就好,甚至把小米推出了廚房。

最後,獨自收拾完一切的她累得像條狗一樣動都不想動,拉著臉癱在沙發上,看著大家開開心心聊天打麻將,心中怨氣越來越重。

大家想拉著她玩,她也不太樂意。於是他們只好識趣早早散了這場聚會。

怎麼看,阿果和小魚都像是非要在原本輕鬆快樂的氛圍中,製造一點不愉快出來讓自己覺得痛苦才行:明明愉快的度假,卻非要搞出一些不愉快;拒絕別人來幫忙的好意,回頭卻又搞得自己怨氣滿天飛......

為什麼總有人不自覺就沉浸在痛苦中呢?

製造痛苦是在表達忠誠,這種主動製造痛苦的感覺,或許來自我們早年的成長環境。早年的養育環境中,享受快樂是不被允許的,追求輕鬆快樂被當做是不好的行為。

就像那次度假之後,阿果跟我講起那段小插曲。我問她,那當時你的感覺是什麼呢?

阿果沉默了半天說:“我覺得那時候彷彿心裡有個聲音,在指責自己怎麼可以玩得這麼舒服。”從小,阿果的父母就教育她“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對阿果也是奉行艱苦教育之道。

在這樣的理念教育下,在阿果的心裡——享樂幾乎就等同於墮落

所以,當阿果在度假中體驗到輕鬆快樂,已經內化的父母要求就會讓她覺得有一種罪惡感,於是要趕緊想辦法,破壞掉這種快樂的感覺,以抵消罪惡感。

吃苦沒什麼了不起的,敢快樂才是真牛逼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種強大的力量,使自己不斷回到早年熟悉的環境中,哪怕那個環境是糟糕的令人痛苦的,但因為熟悉,所以安全。

對阿果這樣的孩子來說,越沉浸在痛苦,就越會獲得父母的肯定,符合父母對他們的期望。

但追求享樂快樂是人類的本能,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樣沉浸在痛苦裡,顯然是一種創傷。

創傷製造出一些固著的習慣,它會讓我們一遍又一遍回到那個受苦的位置,因為我們需要留在創傷那裡處理。

但未經覺察的處理,往往只能促成一次又一次進入痛苦的強迫性重複。所以,停留在創傷處,是為了對我們早年的關係表達忠誠。

這種表達的方式,會使我們不允許自己享受快樂和美好。

同時,快樂也是一種製造分離的力量。

如果我們快樂了,就意味著在心理層面與父母的分離,這種分離會引起潛意識深處的內疚;

自己過得比父母幸福快樂,也會激發我們的俄狄浦斯衝突——我背叛了爸爸/媽媽。

於是,為了不使自己體驗到這種內疚,我們決不允許讓自己體驗到快樂,而是想方設法都要讓自己呆在那個熟悉的痛苦裡面。

製造痛苦隱匿著巨大的好處,讓自己停留在忍受痛苦的位置上,第一個隱蔽的好處是:為攻擊別人做好準備。

例如,對於小魚來說,她體驗到的是自己辛苦張羅半天,而別人卻只顧自己享樂無視她的辛苦——這也就為指責他人創造了充分的理由。

而別人要來幫忙的好意,也常常被她無意識無視掉了。

同樣,對於阿果來說,製造痛苦的做法,看似是在攻擊老公,拉旅行中的所有人進入痛苦的環境中,但潛意識是在保留對父母的攻擊。

為了保持對原生家庭的忠誠,她不得不讓自己持續沉浸在痛苦中,但同時她心底深處或許有這樣一個聲音:誰造成我現在這樣痛苦,我就可以怪誰。我過得這麼痛苦,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於是,讓自己坐實了受苦的既定事實,也就有了以此報復他人的理由與底氣。

而沉浸在痛苦中,第二個好處是:緩解和抵消了想要攻擊別人而產生的內疚感。——我用自己的痛苦作為對自己攻擊你而受到的懲罰,於是我便可以心安理得地攻擊報復你。

此外,讓自己處在受苦地位,也是一種期待與別人產生聯接的方式。

吃苦沒什麼了不起的,敢快樂才是真牛逼

在每一個受苦人的心中,都期待自己能夠被別人惦記。—— “我痛苦,所以我需要有人關注我幫助我安慰我。”這樣的期待,或許也是每個從未好好享樂過的人,幫匱乏的自己向別人討要的一種補償和安慰。

安心的痛苦 vs 艱難的幸福

你選哪一個?

尼采曾說過:“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幾乎可以忍受任何痛苦”。但這並不意味著:忍受任何痛苦的人,都會懂得為何而活。

實際上,除了不可避免的應激事件之外,那些明明沒有必要存在卻又被人為製造出來的痛苦,顯然對我們好好活著沒有任何益處可言。

像阿果和小魚這樣,他們還僅僅只是在製造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痛苦。但如果這種破壞性的動力不曾被覺察,那或許有一天將會更加破壞我們生命中的種種美好。

就像有人在辛辛苦苦賺到一筆錢之後又莫名的賠掉,一夜回到解放前;有人在人生巔峰期的時候非要做一些看似“自毀”的事情,搞得家破人亡……

而當我們控訴這些“命運不公”的時候,實際上,上演的很可能是這樣一齣戲:

幸福快樂並非從未出現,而是你寧願擁抱痛苦不放手,也要選擇放棄幸福快樂。

精神分析,就是讓我們看見,自己種種製造痛苦行為背後的潛意識動力在如何搞鬼,而當這些動力被清晰的呈現出來時,我們也有擁有了讓自己手動停止繼續製造痛苦的可能性。

在看完上述的分析之後,你或許對自己潛意識裡與痛苦所耍的種種把戲看得更加明晰了。

那麼,你是要繼續維持潛意識裡引以為豪的承受痛苦,以受苦的方式來獲得年幼時的熟悉和安全;還是選擇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去做那些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人際和諧、幸福快樂的事情,讓自己hold住那份幸福快樂的美好?

這個,你說了算。

當然,想要真正抓住美好,這會是一個需要時間的艱難過程。並且,肯定會伴隨痛苦。

這個痛苦,是指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所體驗到的與原生家庭的影響分離的痛苦、要改變自己所產生的抗拒的痛苦等等。

而這些,都是我們成長蛻變所必須經歷的痛苦。這些成長的痛苦,才是值得我們為之穿越的。只有這樣,當幸福快樂降臨,我們才能真正牢牢把握住那些本該屬於我們的美好。

願你我最終都能夠放下那些製造不必要痛苦的執念,穿越成長的荊棘,抵達美好的彼岸。

畢竟,瞎吃苦沒什麼了不起;能幸福才是人最寶貴的能力。

吃苦沒什麼了不起的,敢快樂才是真牛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