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要案偵破紀實:天津銀行23億存款「懸案」解密

“在天津銀行濟南分行成功騙得3億後,騙子居然還想“如法炮製”再套取20億!是什麼讓他們竟敢如此猖狂?不過,對於天津銀行來說,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遇到上億的案件了……”

於港股上市尚未滿一年天津銀行,在2014年至今接連遭遇多次金額達數億的詐騙,是騙子“膽兒”太肥,還是其風控體系有漏洞可言呢?

3年前的23億懸案

近期,天津銀行早年間的23億懸案再度被人們提起,隨著2017年的2月28日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五審判庭,這起案件的神秘面紗也逐步被揭開……

事實上,這件涉及金額為23億的案件,發生於2014年11月。根據起訴書顯示,天津銀行濟南分行於2014年11月向濟南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報警,該行在存入一筆20億款項時,發現存款異常,張某等人涉嫌用偽造的大額存款證明書騙取資金。

而後,經過濟南警方的追查發現,張某等人早在2014年5月就已成功實現過這一詐騙。另有一筆3億元的存款也已莫名的“失蹤”。此事在合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公佈的2014年年報中有著詳細的記載。主要的事情經過為:

大案要案偵破紀實:天津銀行23億存款“懸案”解密

誰知,定期存款卻也出了“差錯”。

大案要案偵破紀實:天津銀行23億存款“懸案”解密

只因合眾資管的錢並沒有如同常規的定期存款一樣進入銀行系統,而是被張某做了手腳,流入了非陽光業務的“存款通道”。

非陽光業務不在“陽光下”,遊離於監管之外。銀行關心業績,金融單位關心存款,資金掮客遊說其間搭建著灰色“存款通道”,“博弈”各方的利益,並從中獲取利益。在2015年5月期間,隨著眾合年報的公佈更是有多家媒體著重報道了此事。

天津銀行總行隨後即發表了申明,表示“江蘇銀行、郵儲銀行、合眾資管三方共同訂立的《委託資產管理及託管合同》,不涉及天津銀行濟南分行,天津銀行濟南分行在此合同的訂立和執行中,沒有與訂立合同的任何一方有過接觸和洽談,更沒有任何的利益和責任”;“天津銀行濟南分行沒有辦理過合眾資管3億元人民幣一年期定期存款業務”;“報道中提到的‘張承康’不是天津銀行濟南分行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此按鍵的關鍵人物張某儘管已被天津銀行否認並非是其員工。但據無線濟南-金融市場部最新報道,張某在法庭上卻提到,“因為當時銀行給我辦了工資卡,還有工牌。我也誤認為自己是銀行員工。”究竟有多少這樣的營銷人員可以自如的出入銀行,甚至持有工牌?細節上讓人細思極恐。目前此案尚未有最終論斷。

不止一次爆雷

據媒體報道,早在2014年1月中旬,就有9家公司及5名個人在天津銀行天保支行辦理存款業務後,陸續發現現金存款賬戶內的存款在儲戶本人未進行款項轉出操作,同時也未委託他人取款的情況下,出現了賬戶內存款憑空減少或消失的情形,涉案總金額高達4億元。

2016年4月8日,剛在港股上市一週的天津銀行,更是驚爆出7.86億票據案。這與同年的農行39.15億票據案類似。據天津銀行在港交所公告稱,其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一起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為7.86億元人民幣。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

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本無辜的“票據”釀成大案。這一風險事件也打破了市場對票據行業“低風險”的固有印象。不過,這其中銀行是否就能夠推脫干係了呢?這難道不正是反應了銀行監管不力的問題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嚴格落實自審機制,完善風險控制制度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