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到底是個雄主,還是個暴君

商朝的餘輝---滅亡之途

今天我們講有關商朝的最後一個故事。

在經歷了長達100多年的鼎盛繁榮以後,從武乙開始,商朝國勢再次衰落,並且狂奔在滅亡的道路上。

商紂王到底是個雄主,還是個暴君

武乙

武乙生性殘暴,貪圖安樂,被後世認為是暴君。他在位期間,東征西討,經常派兵討伐西方的旨方和南方的歸國,以殺人為樂,儘管如此,商朝的勢力範圍卻越來越小,東方的東夷族又一起崛起,他們遷移到淮河和泰山一帶,勢力甚至滲透到商朝統治的中心地區。這時候的周部落開始興起,武乙將岐邑之地賜給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後來又賜給古公亶父的兒子季歷土地三十里。敬重天神,每天舉行祭神儀式,是商朝政治制度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武乙作為天子,卻對天神十分不敬,他曾經制作一個人偶,把它稱為天神,武乙與“天神”賭博,命令旁人作評判,結果“天神”輸了,武乙就想法來侮辱它。武乙又製作一個皮袋,在皮袋中裝滿血,將它高高掛起來,用弓箭來射,稱做“射天”。敬神的觀念在武乙的帶動下崩塌了,後人總結商朝滅亡的原因,認為“不敬天神”是原因之一。

商紂王到底是個雄主,還是個暴君

武乙射日

武乙廢除了天子繼位的“兄死弟繼,弟死子繼”制度,確定了“父死子繼”的天子繼位制,拆除了天子繼位過程中隨時爆發的一顆炸彈,也算是為後世做了件好事。

史稱武乙被雷劈死,他死後,兒子文丁繼位為天子,利用季歷的力量,先後攻打餘無戎、始呼戎和翳徒戎等部落,本來季歷為商朝立下汗馬功勞,文丁卻嫉妒季歷,害怕起季歷來,於是趁季歷來都城報捷的機會,下令囚禁季歷,季歷一氣之下以絕食來抗議,死在商朝都城朝歌(武乙在位時將都城遷到了朝歌)。文丁的愚蠢行為,為商朝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敵人。

文丁死後,帝乙成為天子,商朝國勢越來越衰弱,四方諸侯叛亂不止。帝乙左支右絀,雖然派兵征剿,也平定了一些部落,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商朝的危機。這一時期的戰爭主要在商朝與東夷、四方之間進行。

帝乙去世後,大兒子微子啟因母親出身低賤而不能立為太子,小兒子帝辛成為商朝最後一個天子,由於他的諡號是紂,所以也稱他“商紂王”。由於不是嫡長子繼位,給商朝的滅亡種下了禍根。微子啟在周滅商的時候,帶頭投靠了周國,幹著幫周滅商的勾當。

商紂王到底是個雄主,還是個暴君

商紂王

讀者們可能看過古代神話小說《封神榜》,這本書把商紂王帝辛描繪成沉湎酒色、荒淫殘暴的人,紂王殺臣子比干,挖出比干的心;製作炮烙之刑,殘害百姓;修建酒池肉林,整天與寵妃妲己飲酒作樂;寵幸奸臣,殘害臣良等等,總之,所以暴君幹過的事,紂王都有份參與。實際上,我們冤枉了這位商朝的末代天子。

帝辛天資聰慧,見多識廣,口才很好,有著一身驚人的力氣,據說他可以倒著拖動九頭牛,可以舉起千斤銅鼎,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他繼位後,非常重視農業和養蠶業,國家經濟實力迅速恢復。帝辛在位期間,東方的東夷族再次叛亂,商朝派大軍征伐,打敗了東夷後,商朝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了江淮一帶,國土甚至包括了今天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地方。在統一東南方的過程中,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也向東南方傳播,起到了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作用,更促進了民族融合。

商紂王到底是個雄主,還是個暴君

可是商朝為什麼還是滅亡了呢?原因實在是太複雜了。讀史君總結了一下,列在下面:

原因一,商朝王室貴族內部不團結,四分五裂。武乙廢掉“兄死弟及,弟死子及”的天子繼位制後,有政治野心的王弟們失去了做天子的機會,心懷不滿。帝辛的幾個兄弟都跟他不齊心,不齊心也就算了,還幫著敵人來對抗自己人,微子啟就是這樣一個吃裡扒外的人。由於內部分裂,帝權與貴族之間,中央王朝與諸侯之間鬥爭不斷,導致內部無人可用,只得任用外部人才,引起內部更多的不滿,而且外人未必對商朝十分忠誠。

原因二,帝辛雖然才能突出,但十分自負,聽不進不同的意見。史書上說他“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就是自恃聰明聽不進反對意見,誇誇其談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在大臣面前誇耀自己的才幹,以為天下人的才幹都比不上自己。天下聽不到不同聲音,犯了錯也不能糾正,國家當然會出問題。

原因三,帝辛在位時,為了擴展勢力,連年征戰,把國力消耗到差不多了,面對周國的進攻,沒法調動更多的軍隊來抵抗。

原因四,帝辛征服四方部落後,俘獲了大量的人員,把他們都當作奴隸來使喚,沒有真正收服人心。人心不服,為商朝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商紂王到底是個雄主,還是個暴君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領周國軍隊,在其他部落協助下,進攻商朝都城朝歌。此時商朝軍隊主力正在討伐東夷部落,朝歌空虛,帝辛只得徵集70萬奴隸組成軍隊進行抵抗,結果奴隸們臨陣倒戈,周國軍隊攻進朝歌,帝辛自殺而死,有著700左右歷史的商朝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