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人風雨不棄兄弟情!會昌八旬老人50年如一日照顧殘疾弟弟

在會昌縣西江鎮欽龍村,

有一位名叫王祖林的八旬老人,

50年如一日照顧弟弟詮釋兄弟情義。

王祖林對殘疾弟弟不離不棄,悉心照料。

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50年,

他克服重重困難,與弟弟吃住在一起。

同時,

王祖林還感召子女主動加入到照顧他們叔叔的行列中。


近日,記者來到欽龍村王祖林家裡,其房子並不算大,質樸簡單,但收拾得乾乾淨淨,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在大廳一角,83歲高齡的王祖林此時正坐在竹椅上細心編織竹籠,而其弟弟王祖彬也坐在一旁觀看著編織竹籠。當天,王祖林顯得特別高興,說自己兩個兒子和兒媳婦都回來了,還做了一桌豐盛的家宴。

身邊好人風雨不棄兄弟情!會昌八旬老人50年如一日照顧殘疾弟弟


風雨不棄兄弟情

50年前,年輕的王祖彬就被發現腰椎骨質增生,受當時家中經濟條件限制,耽誤診療,最終導致終身殘疾。失去勞動能力的王祖彬,一直跟隨著父母和哥哥王祖林居住在一起,一家人生活雖然過得拮据,但也其樂融融。年輕的王祖林夫妻心裡清楚,殘疾的弟弟,更需要親人的關心和尊重,生活上,他們已經形成一種默契,有好吃的先給弟弟,發生矛盾總是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總是寬容和謙讓弟弟,不爭不搶,默默關心關懷,讓弟弟王祖彬感到生活有了依靠。

王祖林說,父母臨終前最大的牽掛,就是失去勞動能力的弟弟。然而,當時王祖林家小孩眾多,家庭壓力也很大,生活窘困,經常是揭不開鍋,原本王祖林夫婦就生有7個小孩,加上一個需要照顧的殘疾弟弟王祖彬,日子愈發難以為繼,雖然如此,王祖林夫婦毅然接過照料弟弟的重擔。“父母去世時最放不下的就是我弟弟,當時我就對父親說,有我吃的,就有弟弟吃的,不管弟弟以後怎麼樣,我都陪在他身邊。”一句承諾,王祖林夫婦堅守了半個多世紀。王祖林說:“作為一生一世的兄弟,應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辛勤勞動換真情

年輕的時候,王祖林夫婦通過勞動掙工分,再把工分兌換成糧票和糧食,王祖林總是把兌換的糧食先確保弟弟王祖彬及孩子們,自己忍痛捱餓把弟弟照顧好,將孩子們撫養好、培養成人。後來,王祖林在林廠的工作安排下,學會了割松油、放鬆油,那時,他總是早出晚歸,出沒於深山叢林中,但也不忘囑咐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要關心、照看好他的弟弟王祖彬。每次從山裡回來,王祖林總是先到弟弟王祖彬的房間,瞭解他的生活飲食情況,確保他的生活有保障。

空閒的時候,王祖林會帶著王祖彬到村中去走一走,散散心,一起在祠堂裡玩耍。偶然一次,他們在村中看見竹匠師父在編織竹筐,也就慢慢地跟著學習編織竹筐,割了30多年的松油後,割不動了,回家的時候就把這個平時學習到的編織技術用了起來,種些竹子,每天編織一兩個竹筐,逢圩時拿到圩鎮去賣。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祖林夫婦通過勤勞和善良的舉動感化著身邊的人,現在孩子們都長大了,在王祖林夫婦的帶動下,他的兒女們也非常孝敬王祖彬。大兒子現住在縣城,一度想把父母及叔叔都帶到縣城居住,但因為王祖林不習慣城市裡的生活,執意要回老家居住,於是帶著弟弟王祖彬又搬回到了欽龍村。如今,王祖林的孩子們每週都會輪流回來或一起回來陪伴老人,只要回家看望父母,孩子們備的禮物都是雙份,有時甚至給叔叔王祖彬帶的還多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