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奮鬥者爲本,讓晶片、作業系統等國之重器,不再爲舉國之痛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這是馬雲在4月24日第一屆數字中國論壇上的有感而發。中興事件,刺痛了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刺痛了國民的憂患之心,馬雲、馬化騰的互聯網商業帝國會不會是下一個中興,這得看美國的臉色。

一、以奮鬥者為本,奮鬥的華為是中國企業永恆的榜樣。

以奮鬥者為本,讓芯片、操作系統等國之重器,不再為舉國之痛

以奮鬥者為本,是華為奮鬥的座右銘,詮釋了華為所有的成功秘訣,是華為三十年來摸索總結出來的管理邏輯。華為在1987年僅是一家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十年後的華為, 推出無線GSM解決方案;二十年後的華為,與賽門鐵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存儲和安全產品與解決方案,與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提供海纜端到端網絡解決方案,成為歐洲所有頂級運營商的合作伙伴;三十年後的華為,成為支持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網絡運行商,服務全球1/3以上的人口等。

4月19日,“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佈報告,中國政府“可能支持某些企業進行商業間諜活動”, 中興、華為、聯想三家中國企業遭該委員會直接點名。隨後便有媒體報道“華為將於今年年底永久關閉其在美國的業務”。

以奮鬥者為本,讓芯片、操作系統等國之重器,不再為舉國之痛

4月22日,華為向外發佈,華為將依託“芯片設計、數學算法、架構設計”,構建端、網、雲協同的ICT基礎設施平臺,創建各行各業生態合作伙伴的創新“黑土地”。

以奮鬥者為本!華為用奮鬥創造了輝煌,用奮鬥贏得了市場,用奮鬥的實力回應美國政府的臆想和信口雌黃。

二、誰的成功不奮鬥,競爭對手是用來學習的。

中興事件之後,學習、改進與超越,探尋創新的管理邏輯,成為中國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1.Intel是奮鬥出來,成功的背後有你不知道的艱辛

1968年7月,諾宜斯和摩爾以集成電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創辦Intel公司。整整四十年時間裡,這位世界芯片拓荒者曾經歷過無數次挫折和失敗。我們今天在開發芯片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和失敗,Intel公司全都遇到過。Intel公司最大的使命和艱辛莫過於培養應用市場,教育使用者,這是當今芯片公司很難想象到的困難。Intel公司一位創始人說,當我們竭盡全能提升處理器的性能時,我們還不知道誰會運用處理器,我們所渴求的軟件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開發出來。

以奮鬥者為本,讓芯片、操作系統等國之重器,不再為舉國之痛

1993年,由100多位頂級工程師封閉式開發三年的奔騰處理器,用戶發現在浮點除法運算上有瑕疵,Intel公司不得不花5億美元為所有客戶更換芯片。在產品發展方向和多元化方面,Intel公司曾多次舉棋不定。

如果我們端著一杯咖啡,坐在辦公室裡,與幾位工程師信誓旦旦地說,奮鬥幾年,我們彎道超車,是不是很幼稚呢。

2.空客公司30年處於虧本狀態,A380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持續奮鬥

空客公司於1970年成立,做了近30年的賠本生意,賠本金額高達200億美元,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才走出虧本泥灘。 贏利後的空客公司又出現判斷失誤:向大型客機市場進軍,希望藉此贏得與波音公司競爭更有利的地位。 2007年,第一架A380航班降落在澳大利亞悉尼,有人稱它為這是“明天的開始”;事實上這是A380“末日的開始”,曾經的“明日之星”變得黯淡無光。到了2018年,A380盈虧平衡的光景還沒有到來。

三、芯片、發動機、操作系統等國之重器,仍是我們的舉國之痛。

1.集成電路是比航空航天還要高的高科技。

中興的“芯”事才讓全國人民知道我們芯片存在的危機。中國對芯片的需求量,以及在核心技術上的缺乏,導致了中國在高科技發展上的被動。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高達3770億塊,價值相當於17561億元。

以奮鬥者為本,讓芯片、操作系統等國之重器,不再為舉國之痛

2017年中國大陸共有集成電路芯片設計企業約1380家,普遍規模較小、研發實力較弱,且只有500 多家企業盈利。在物聯網、汽車電子、消費電子領域的設計公司多數為10人以下的初創團隊,這與高通等巨無霸企業不是一個重量級。

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研究所的報告顯示,如果高通成功收購恩智浦,這會基本封死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在物聯網、可穿戴、車聯網、無人駕駛、無人機、工業、嵌入式、消費電子等領域的高端發展之路,而中國大陸的設計公司將只能侷限在北斗導航、軍工、特種領域、農業發展等小眾細分領域。雖然中國大陸在設計端部分芯片產品有明顯突破,但目前IP核仍依賴ARM等國際龍頭,設計端使用的EDA工具完全靠Synopsys/Cadence/Mentor等廠商提供授權。

2.飛機發動機的瓶頸,會導致航空競爭中隨時可能發作“心臟病”

發動機是我們無法迴避的重器短板。發動機是飛機研發中技術難度最大的部分,發動機的價格可以佔據單機成本的25%到30%。

儘管中國的軍用飛機已經配備了國產發動機,但與國外的發動機相比,差距依然比較大。國產客機新舟60、ARJ21仍使用國外的發動機。中國的C919大型客機,其發動機也是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生產的。

根據興業證券所做的預測,未來10年,中國軍民用航空發動機的年均市場規模超過1100億人民幣,其中800多億為民用市場、300多億為軍用市場。中國的民用發動機研製之所以“動力不足”,一個重要原因是重視程度不夠和投入不足。美國在過去50年中,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累計投入就達到1000億美元,而中國累計的投入總額還達不到美國一家企業的投入水平。

中國的國產飛機會打破原有的市場競爭格局,對國外的航空市場產生拍岸之濤,競爭中會不會拿發動機說事,來個翻版的“中興芯事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奮鬥者為本,今天要出發。

以奮鬥者為本,讓芯片、操作系統等國之重器,不再為舉國之痛

3.操作系統之憂,是國之重器另一大憂,數據的安全從何來

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統包括: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由微軟公司生產;NetWare網絡操作系統,由NOVELL公司生產;Unix類操作系統;Linux類操作系統; Mac操作系統,由蘋果公司生產。 這此操作系統全部掌控在美國公司手裡,如果美國人拿操作系統說事,中國的所有帶操作系統的電子產品將全面癱瘓。 另一方面, 只要使用別人的操作系統,基本上沒有數據絕對安全可言。

四、以奮鬥者為本,讓民族的自信建立在我們的奮鬥之上

1.三十年太長,七年太痛,我們要有自己的立國之“芯”

沒有自己芯片,我們的互聯網產業、我們的高科技技術,仍然是十分脆弱的。美國人用了三十年研發芯片,對於我們,三十年太長,我們等不起。今天的三十年差距將是未來三百年的差距。我們國家已有了一定的產業基礎,世界上的芯片人才已遍及五湖四海,只要我們政策佔位高,市場策略正確,國家、政府、企業能高瞻遠矚,韜光養晦,芯片之痛,不應痛得太久。2018年4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收購了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的“達摩院”正在研發的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

以奮鬥者為本,讓芯片、操作系統等國之重器,不再為舉國之痛

4月23日,中國電科38所發佈了這一令人振奮的研究成果。歷經6年艱苦卓絕的努力,38所的科學家們做出了單核性能最強的高性能數字信號芯片,實現了中國“芯”。

以奮鬥者為本,不僅今天需要,而是未來的一百年、一千年都需要。希望在中興被封的七年之痛裡,我們能見到未來的彩虹和陽光。

2.在政治面前,世界供應鏈是脆弱的,發動機和操作系統應該有中國的名子。

今天的美國人一直在思考如何遏制的中國崛起。限制高科技產品對中國的出口,是抑制中國發展的一張主打牌。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們就是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在別人的院子裡面種菜。”

中國操作系統(COS),是繼銀河麒麟,YunOS、同洲960等之後又一款國產操作系統,基於Linux研發,可通過虛擬機實現安卓應用安裝及使用。中國操作系統(COS)的終極目標是做中國人自己的操作系統。

民用發動機的研製早已提上日程,被列入國家的戰略規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就將航空裝備產業列為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中的第一個項目,明確提出要突破航空發動機核心關鍵技術,加快推進航空發動機產業化。航空發動機已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資金直接投入航空發動機的研製。中航工業擬自主投入100億元,“決心打個發動機的翻身仗”。中航工業在收購美國大陸發動機公司後,2017年又完成了對德國Thielert航空活塞發動機公司的收購。 中航國際已成為全球唯一擁有全系列航空汽油活塞發動機和全系列航空煤油活塞發動機的供應商。C919大型客機所裝配的渦扇發動機,就是與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組成的合資公司共同研發。

改進諮詢經過多年努力,探索出管理的底層邏輯,——GPS-IE,我們希望中國的高科技界儘快開發出大國重器底層創新的邏輯,這是不是“以奮鬥者為本”呢?

道路雖遠,我心唯一。

國之重器,我心恆一。

改進驅動,我心忠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