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面對的史實:明王朝最後竟毀在一隻雞身上

對於熱兵器方興未艾的明朝末期來說,誰擁有了先進的火器,無疑就是擁有了決定戰爭勝敗的不二法寶。明天啟六年(1626年),袁崇煥在“寧遠大捷”中不僅擊潰了11萬清軍,還將努爾哈赤本人打傷,最後讓其鬱鬱而終,而架設在寧遠城牆上的十一門紅夷大炮絕對功不可沒。

不忍面對的史實:明王朝最後竟毀在一隻雞身上

皇太極登基後,曾在大炮的研製上煞費心血,還一度使炮口的內徑超過了明王朝。但是,有徐光啟等精通西學的科技人才,明王朝不僅改良了大炮的鑄造技術,還引進了炮規、銃尺等先進儀器,使擊出的炮火又準又狠。

徐光啟的學生孫元化,於崇禎三年(1630年)擔任登萊巡撫後,還專門請洋人擔任教官,經過苦心訓練,使自己的部隊成為一支受西式訓練、擁有尖端武器的“王牌軍”。

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極率清兵進攻大淩河城(今遼寧錦縣)。孫元化急令部下孔有德率領800名士兵趕赴前線。這支部隊雖是奉命北上,沿途卻得不到官府的給養。至吳橋時,風雪交加。當時明軍的軍紀渙散、作風野蠻,讓老百姓深受其苦,因此,紛紛閉門罷市,惟恐躲之不急。在自籌糧草時,一名士兵強行搶走了一隻母雞,不料雞的主人竟是當地望族王象春的家僕,王象春根本沒把孔有德這個團級幹部放在眼裡,於是不依不饒地要求將此士兵“穿箭遊街”。這種僅次於斬首示眾的軍法,讓本就受剋扣軍餉欺壓的士兵們異常不滿,於是群情激憤地擁戴孔有德為主,發動了吳橋兵變。很快,叛軍就接連攻克魯西南地區,奪取陵縣、臨邑、商河的諸多州縣,並沿途大肆掠奪,正式變成了土匪。

不忍面對的史實:明王朝最後竟毀在一隻雞身上

崇禎六年(1633年),孔有德率軍向皇太極宣誓效忠,變成了清王朝的走狗。孔有德的歸順,不僅讓皇太極獲得了大量精良的西洋火器,而且得到全套鑄彈製藥技術和瞄準的知識與儀器。很快,八旗軍隊就迅速成長為一支幾乎無堅不摧的勁旅。徐光啟和孫元化師生二人苦心謀劃的軍事改革,因為一隻雞的緣故,不但一切成空,而且還幫助了敵人,直接導致了明清軍事力量的對比。於是,在隆隆的炮火聲中,明王朝被摧枯拉朽,灰飛煙滅。

不忍面對的史實:明王朝最後竟毀在一隻雞身上

時至今日,仍有很多專家學者對這隻決定明帝國命運的雞感慨不已。這隻雞平時吃了太多的特殊食物:皇帝的頑劣、群臣的黨爭、太監的干政、官員的腐敗、軍隊素質的低劣……當一切積重難返的腐朽將這隻雞育肥時,它迸發出的驚人能量,最終使這個政權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