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生溫度在「黨員速遞」中攀升

愛民區黃花街道辦事處踐行“黨建為民”理念增強服務能力提升群眾幸福感

記者 王東

“對居民群眾來說,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如果這些小事得不到解決,便會影響他們的情緒,甚至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近年來,愛民區黃花街道辦事處始終以“小事”作為切入點,在增強服務能力上下力氣,打造“黨員速遞”服務品牌,將服務第一時間送到需要幫助的群眾手中,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和獲得感。

關注“小事”的背後,是“黨建為民”理念的持續深化。據黃花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愛民區委“雙在”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黃花街道黨工委成立民生服務、法律援助等“黨員速遞”12支服務隊,健全信息庫,收錄餐飲、超市、開鎖、維修等便民服務信息1700餘條,為轄區單位和居民提供5大類、20項全方位服務,接待群眾2700多人次,幫扶群眾642人次,解決了房頂漏、下水堵、牆皮脫落等實際問題300餘個。

今年58歲的劉某(化名),是黃花街道辦事處耐火社區的一名刑滿釋放人員。劉某出獄以後,由於年紀較大,又患有肢體殘疾,一直找不到工作,連起碼的溫飽都解決不了。得知這些情況後,既是黃花街道辦事處耐火社區黨總支書記、又是“黨員速遞”隊員的張彥紅先是自掏腰包,解決了劉某吃飯的問題,隨後,又到民政部門幫其申請臨時救助。同時,根據他的實際情況,主動幫他申請最低保障金、廉租住房……可以說,但凡能夠想到的,張彥紅都設身處地考慮周全,而這一切都只為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讓他知道“不拋棄、不放棄”的含義。

“2016年8月30日,我接到了一個來自劉某樓上鄰居打來的電話,當時我剛吃完早飯,準備出門上班。”張彥紅回憶說,當被告知劉某突發腦梗後,她急忙撥打了急救電話,並通知社區其他“黨員速遞”隊員,隨後便急忙趕往劉某的住處。為了不耽誤病情,張彥紅和其他“黨員速遞”隊員湊錢墊付了住院費,又到區民政局幫其申請了3000元的醫療救助,並輪流為他買飯、護理。2017年,劉某再次患病入院,之後便處於半失能狀態,耐火社區為他聯繫入住了敬老院,並經常帶著慰問品去看望他。自此,劉某逢人便說:“我這一輩子做過許多錯事,許多人都瞧不起我,但是黨和政府沒有嫌棄我,社區志願者沒有嫌棄我,不僅讓我吃飽飯、有房住,生病還有人照顧我,我以後再也不做錯事了,要不就太對不起他們了。”

劉某的故事還在繼續,而“黨員速遞”隊員的服務工作也從未停止。為80歲的獨居老人初秀英協調減免燃氣初裝費、幫助困難黨員袁泉的雙胞胎女兒購置學習用品、解決弱勢困難家庭曲實貴樓上漏水造成的財產損失問題……類似這樣的“黨員速遞”服務每天都在發生,而這一切都只為幫助居民群眾解決好每一件小事,踐行好“黨建為民”的理念,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黃花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黨員速遞”志願服務活動的開展,不僅通過服務,使廣大黨員們更加貼近群眾、團結群眾、引導群眾,激發其幹事創業、服務群眾的熱情,也進一步拉近了黨群之間的距離,讓群眾們感受到了黨的大家庭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