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業的三次「爆雷潮」 折射行業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

截止目前,P2P平臺的爆雷潮可分為三波,細究歷次爆雷潮,雖引發風險的導火索有所不同,但是深層次問題均相同:P2P在我國的長期遊離於監管之外,發展異化,偏離本質。

P2P行業的三次“爆雷潮” 折射行業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次(2013年):宏觀經濟下行,行業亂象叢生

隨著P2P行業野蠻生長,2013年P2P行業迎來第一波爆雷潮。宏觀經濟方面,2012年以來經濟換擋趨勢明顯,信用風險壓力提升,小額借貸率先受到衝擊。

而此時野蠻生長的平臺處於監管真空期,自融、假標、承諾高回報、龐式融資等各類手段大量運用,當部分平臺出現集中違約、資金抽離等現象,則快速出現提現困難、捲款跑路等問題。

總的來說,在這一階段中,行業違規亂象叢生,外部環境變化成為部分平臺爆雷導火索,行業迎來第一次清理。

P2P行業的三次“爆雷潮” 折射行業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

第二次(2014年-2016年):網貸平臺流動性抽離,政策落地,網貸行業由亂而治

流動性方面,2014年起,受股市持續上漲影響,大量P2P資金轉而進入股市,P2P平臺流動性抽離。監管方面,政策陸續落地,2016年4月銀監會印發《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成立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排查,重點整治和取締互聯網企業在線上線下違規或者超範圍開展網貸業務、非法集資等行為。

由於我國網貸行業准入門檻低,在金融創新的大環境下快速湧入,監管規範後,網貸行業經歷由亂而治的過程,大量違規平臺風險暴露,繼而出現捲款跑路等行為,這一階段跑路行為佔問題平臺比例達65%,網貸平臺迎來第二次清理。

P2P行業的三次“爆雷潮” 折射行業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

第三次(2017年12月底至今):受宏觀流動性退潮、網貸監管加強、投資者信心降低等多重因素影響,P2P行業面臨深度清理

宏觀環境方面,金融去槓桿持續推進,流動性全面退潮,信用風險壓力提升,逾期率提高,加劇平臺償付危機。

監管方面,2017年12月,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發《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一家一策、整改驗收合格一家、備案一家,有序開展轄內存量網貸機構的整改驗收與備案登記工作”。

備案期內,平臺需嚴格配合監管整頓,不得再續發老產品承接未到期資產,而老資產仍未到期,老投資人的收益仍需兌付,投資人一旦贖回,平臺一方面需要墊付老投資人收益,另一方面需要補足投資人贖回的資金缺口,資金鍊壓力明顯。

積極配合備案的平臺期待整頓結束後迴歸正軌,從其他平臺擠出的資金將回流合規平臺,然而原定於6月末結束的備案延遲。

在備案流程遲遲無法完成的情況下,資金鍊壓力積聚,平臺宣告清算,尚未實現銀行存管的P2P捲款跑路。

投資者信心方面,風險溢出對於投資者信心帶來重大影響,進一步擠出不合規平臺運營。2018年7月,單月問題平臺總數激增至171家,其中提現困難佔比86.5%,跑路佔比10.5%。

文摘自:恆大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