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业的背后,有一群敢闯敢拼的“亲土人”

有人说,干农资经销只要有资金就行,但真正干过的农资人,才知道市场真刀真枪的残酷。尤其在当下国家“土十条”、化肥零增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态势下。但偏偏就有一群不服输的人,他们在挑战中找到机遇,把压力转为动力,敢为人先,把化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来自山东章丘的亲土1号经销商郭洪才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当地可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怀着一股农业情怀,做农资经销商一做就是20年,他认为卖肥不仅要挣钱,还要给农民造福,当成事业来做。别的经销商都是“坐商”,他却长期扎在田间地头,做技术指导,成为老乡眼中万能的“种植导师”。

新农业的背后,有一群敢闯敢拼的“亲土人”

郭洪才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指导

“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土地的产出获得生活的体面,让土地留住农民,让农村少一点背井离乡的乡愁。”6月21日,郭洪才站上“亲土种植百千亿行动——中国首届亲土状元选拔大赛启动会”的舞台,接过主办方颁发的“亲土种植推广先锋奖”时吐露真情,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眼光独到:卖肥前期不惧投入

“最开始接触到亲土1号,是在2017年的春天”,郭洪才说,那是一次偶然的机遇。那时,土壤重茬问题突出,普通肥料作用减弱,整个农资行业都面临大考。用老郭的话来说,市面上同质化严重,他必须去尝试新的产品,亲土1号恰好此时出现。

那时,亲土1号所代表的亲土种植理念,才刚刚在中国萌芽,还不像现在这么炙手可热。“对亲土1号,我刚开始就记住了‘养地防病抗重茬’这句话,这个产品我就接了。”郭洪才说。他跟金正大合作多年,感觉品牌好,值得信赖,还有以他对市场的专业判断,就这么一股脑扎了下去。

刚开始推广亲土1号的时候,郭洪才遇到了所有经销商都会遇到的难题:农民对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农民不愿意算成本帐。要知道,那时一袋肥差个2-3块钱,农民都愿意多走几公里去淘便宜,宁愿一袋一袋背回家。郭洪才说,要让农民愿意花钱买,必须得用肉眼看得到的效果打动他们。

为此,他不着急卖,决定先用示范田来向农民展示效果,他到每个村都会选一个种植能人,免费提供肥料鼓励其做示范田——从哈密瓜、甜瓜、西瓜等水果,到豆角、茄子、大蒜等蔬菜,让亲土1号的示范田树立在村村落落。农户亲眼看到亲土1号的效果,一来二去市场就这么被打开了。

“西瓜大得卖不了,秧还不败,摘完一茬还有一茬。”郭洪才最高兴的是听到农民对于亲土1号真真切切的认可。

当亲土1号在农民中建立起威望,很多二级经销商纷至沓来,但不少人却吃了闭门羹。或许你会觉得这人有问题,其实不然,郭洪才有自己的考量和原则,“做我的二级经销商,门槛很高的,第一要有责任心,第二你只能卖亲土1号产品。这是对我负责,更是对农民负责。”

情怀服务:做农民进步的渠道

郭洪才并没停留在销售上,在他看来,这只是第一步。他心底深处有一股劲,是想要带领更多的乡亲们一起致富的决心。

为此,即便平时再忙,他依然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通过学习了解农化知识,把握全国化肥行情、病虫害防治及先进种植技术等,并将它们分享给老乡们。

现在他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因为好多农户使用产品后要浇地,自己必须要去现场指导。每天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睡觉,白天单独指导后,晚上还要给农民集中上课,现场给农民做土壤实验,让更多农民亲眼看到效果——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同时,他建起了种植户微信群,及时解决农民种植 问题,并将技术分享大家。

新农业的背后,有一群敢闯敢拼的“亲土人”

晚上为农民上课答疑

去年底,在金正大的建议和帮助下,郭洪才还开起了亲土1号农业合作社,给加入的社员优惠和支持,为社员提供测土配方,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现在规模达到了八百人,现在自愿加入的越来越多,郭洪才的卖肥事业也越来越充实。

“我感觉农民缺少学习方式和方法,农民不学习就会落伍。”在郭洪才看来,自己卖亲土1号不仅是生意,而且还是农民进步的“阶梯”,帮助他们学到更多亲土种植的知识,用上更好的产品,收入多了,农民就不出去打工了。他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你不要想着你是要卖肥给农民,而要想着让农户增加收入就可以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