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訓練中,靈活調整「握距」能夠讓訓練更加細分化!

一個部位的訓練動作很多,而某個部位的某個訓練動作同樣有變式,不同變式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掌握動作的變式,那麼我們也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側重於自己的薄弱點。其中,不同動作的“

握距”就能夠很好的體現出變式一說。那麼,不同握距對訓練效果有什麼影響呢?我們今天以幾個典型的例子來說明。

健身訓練中,靈活調整“握距”能夠讓訓練更加細分化!

胸部,典型動作:臥推

臥推是訓練胸部的經典動作,臥推可以分為窄握、中等、寬握,其著重刺激點也不同。在做不同變式的臥推時,我們要尊重我們的身體感受,以肩、肘、腕關節都較為舒適為前提。如果沒什麼大的問題,那麼我們來分析下三種握距給你帶來的不同效果:

窄距臥推(並非訓練三頭肌的窄距推),從起點至終點,槓鈴移動的距離最大,但是這主要歸功於肱骨的移動距離,肱骨的移動距離的多少,直接決定了肱三頭肌參與的多少。所以在窄距臥推中,胸肌與三角肌前束的參與是較其他兩種握法更少的,因此,窄距臥推使用的重量也沒有其他兩種握法大。另外在窄距臥推中,下放時手腕慢慢會偏離中立位,從而增加受傷風險。但是對於胸部中縫,窄距臥推的刺激感更強烈。

寬距臥推,與窄距臥推相反,由於肱骨的移動距離受限,這就意味著肱三頭肌的參與更少,胸肌與三角肌前束的參與更多。移動距離減少、胸肌參與變多,理論上意味著能夠推起更大重量,一些力量舉選手也是使用寬握的,但是對於普通健身者來講,寬握對肩關節來說是個大考驗!並且寬距臥推能夠將胸肌拉得更長,對於胸肌的橫向形態來講,是個好動作。

相比前兩者,中等握距的臥推對各肌群的調節來的更加平衡,所以如果是衝擊大重量,中等握距的臥推會更適合普通健身者,而在非大重量訓練時,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而調整握距。

健身訓練中,靈活調整“握距”能夠讓訓練更加細分化!

背部,典型動作:槓鈴俯身划船

槓鈴俯身划船可以很好的訓練到我們的背部肌群,大到背闊肌,小到菱形肌,都能得到較好的刺激,但是根據不同的握距,各個肌肉的刺激也會不同,就拿槓鈴俯身划船的窄握與寬握來講。

俯身划船的握距變化直接影響著肱骨的外展程度:窄握時,肱骨幾乎貼緊身體,這時候做划船動作,背闊肌的刺激更強,所以窄握相較於背部其它肌群,背闊肌的刺激更大;寬握時,肱骨的外展程度較大,這時候對背闊肌的刺激更多的轉移到了斜方肌上,所以寬握時,能夠更好的刺激斜方肌,尤其是中下部。

健身訓練中,靈活調整“握距”能夠讓訓練更加細分化!

肱二頭肌,典型動作:槓鈴彎舉

肱二頭肌有兩個頭,分別是長頭與短頭,長頭處於肱二頭肌的外側,主要掌管著肌峰的高度,短頭處於內側,則掌握著肱二頭肌的立體感。在達到一定訓練水平後,我們不能夠再那麼籠統的進行肱二頭肌訓練,而要有針對性的刺激它們。

槓鈴彎舉時的握距直接影響著刺激重點:寬距彎舉(明顯寬於肩寬)時,主要刺激短頭,窄距彎舉(明顯窄於肩寬)時,主要刺激長頭。無論長頭還是短頭,我們都要讓它們得到良好的刺激,這樣不僅能夠讓肱二頭肌更美觀,也能讓肱二頭肌的訓練不那麼容易進入瓶頸。

健身訓練中,靈活調整“握距”能夠讓訓練更加細分化!

握距的變式遠不止存在於這三個動作中,我們可以在實踐中嘗試,根據自身情況的不同以及自身的需求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動作與訓練模式。

感謝您的閱讀!同時,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HAPELINE健身,閱讀更多幹貨!

“我們只生產乾貨,健身來不得半點馬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