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宝塔”印花税票 文

民国“宝塔”印花税票 文/张友直

印花税票,是指在凭证上直接印有固定金额、专门用于征收印花税税款并必须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的票证。印花税票不同于其他税收票证,它必须由纳税人向税务机关购买,只有纳税人将购买的印花税票按应纳税额一次足额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并由纳税人在每一枚税票的骑缝处盖戳注销或画销时,才表明纳税人已足额完税。

笔者收藏有一枚民国印花税票,虽然票面陈旧发黄,但保存十分完整,品相不错。这枚印花税票为正方形制,边长约2厘米,四边均有齿孔,与邮票外形十分相似。票面为黑白色调,水墨素描风格,正上方为左右对称卷轴式样,从右至左印有“国民政府印花税票”八个繁体大字,十分醒目。票面正中为高大的宝塔建筑及树木风景图案,塔层数为十二层,画面优美清雅,艺术感颇强。票面的最下方两侧,有醒目的大字体票面值单位“分”字,中间为阿拉伯数字“2”及英文币值单位“cents”(英美货币单位也为分)。由此也可看出,当时印花税票也是面向英美外商征收的,采用英文单位便于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在票面中间靠右侧位置,有一道粗重的斜向毛笔划痕。起初,笔者以为是有人故意损污票面,后来请教业内人士,才明白这一道斜向笔墨痕,实为过去纳税人“画销”所用,类似于今天在一些票证上盖“收讫”小章的功能。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于1912年10月正式公布《印花税法》,并于1913年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征收印花税的起始。1913年至1949年底,国民政府共印制发行了9套印花税票,地方印制29套。笔者手中的这枚印花税票,对于了解中国税收制度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来源:2018年10月28日西安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