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思:戈壁中成长练就坚毅

12岁,常思思为全班同学演唱;18岁,她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21岁,她捧得青歌赛铜奖,并特招入海政文工团;22岁起,她连续三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23岁,她发行首张个人专辑《春天的芭蕾》;24岁她在国家大剧院为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毕业音乐会激情唱响……

她有一副金嗓子,她的歌声让人惊喜。不仅演唱实力了得,常思思也非常关注公益事业,最近还获得了“2013最佳公益精神奖”。

她的演唱风格曾遭遇诸多不同的声音,但她一路走,一路唱,用年轻的热情和执着,坚守自己的风格和梦想。

常思思:戈壁中成长练就坚毅

童年成长在与世隔绝的戈壁

常思思出生在济南,因为当时父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她的童年自然也就成长在戈壁。戈壁滩风沙大、气候干燥,地下水为盐碱水,蔬菜水果靠每年秋季储存在菜窖里,吃菜窖的蔬果一直到下一年的5月中下旬。

常思思的童年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度过的,当时那里很闭塞、很艰苦,除幼儿园内有几个自制的滑梯、秋千、转椅外再没有其他儿童娱乐项目,唯一的一处商店,那时叫服务处。

常思思:戈壁中成长练就坚毅

有一件事,常思思的父亲一直挂在嘴边,总是觉得自己亏待了女儿,但常思思总是笑说,自己那么小都不记得了。那时常思思才3岁多,一天父亲带着她来到服务处,柜台下面放着一个小飞机玩具,常思思蹲在柜台前看得出神,拉也不走。那时父亲心里想,不能让孩子养成任性的毛病,便坚持拉着她离开了,她边走边依依不舍地回头看着柜台里面的小飞机玩具,就这样没哭没闹地被父亲拉走了。

她的父亲感慨地说:“不知道我当年的想法是否正确,也不知道这与长大后的常思思对人对事从不计较、关怀体谅是否有关,但每当我想起这件事都会感到后悔,尤其是看到别人非常宠爱自己的孩子时真是羡慕,以至经常想把该给女儿的宠爱补上。”

常思思:戈壁中成长练就坚毅

高考遇堵车 “大不了再来一年”

在常思思参加中国音乐学院入学考试期间,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开车35分钟可从家赶到学校。平时父亲都是在家“待命”,每周要有6天带她去上课,声乐课、视唱练耳课和表演课各两节。每门课上课的时间、地点都不确定,每天常思思先要和老师联系上课的时间和地点,再通知父亲去接她。上课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下午,如果别的学生比她先到,就要按先后顺序上课,有时要等几个小时,回来要到晚上了,所以不太堵车。

考视唱练耳那天是上午9点,常思思一大早就起来练习听合弦,当时的感觉似乎是多做一个练习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一样,完全没有考虑到堵车的因素。结果西四环路因遇车祸而造成很长一段路堵车!常思思虽然很焦急,但看到父亲非常沮丧就说:“爸爸别着急,大不了我再考一年。”父亲沉默很久说:“要不咱再去试试考军艺?”常思思又冷静地说:“我还是要考中国院,那适合我。”

父女俩终于到了中国音乐学院,考试已经开始了,常思思一口气跑上四楼的考场,考场内考生们正在听题,禁止中途进入。她就站在考场门外听了一组题,进入后立即补上答案并继续听答下面的题目。就这样除丢掉前面的题目以外,其余的题目得了满分。这样的心理素质为之后她成为为数不多的演出不打折扣的演员奠定了基础。

常思思:戈壁中成长练就坚毅

夜路山路雷暴 异常辛苦的路途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她们舞台上的华丽,看不到舞台下的颠簸,因为部队下基层演出经常和电视台的演出时间冲突,所以经常要赶路。有时一跑就是六七天,赶夜路、赶山路,带病还要坚持演出。常思思即使几天没睡,困得合不上眼,也从来没有过抱怨,走上舞台依然状态稳定。她笑说,小时候“与世隔绝”(在戈壁长大),这些都不是事了。其实自己没有什么,但每次出去演出都让父母很担心,直等飞机落地父母才会休息。

常思思谈起一次让父母着实担心了一把的经历。有一次随总政慰问团到西藏演出,时间安排很紧凑。三天演出结束后,下午2点赶往机场,经西安转机于夜里12点到达哈尔滨,再坐汽车走山路于第二天早上8点到达双鸭山市。下车立即化妆,10点演出开始,演出完没时间吃饭继续乘汽车返回哈尔滨赶飞机,晚上在山西参加中国文联下基层演出。当夜乘汽车3小时至太原机场,连夜赶到青岛参加第二天的青岛国际帆船周演出,第二天又赶到牡丹江参加海政文工团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结束集体乘机返京。当时,父母夜里1点多查询降落情况,飞机不知去向。凌晨3:30常思思赶忙打电话给父母说因雷暴飞机改降在包头机场,先是待命后是通知明天上午继续飞回北京,这才让家里人放了心。常思思说,其实很多演员都是这样的,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当自己用歌声表达的情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比什么都值得了。

常思思:戈壁中成长练就坚毅

附:金铁霖眼中的常思思

常思思是从16岁开始跟我和刘畅老师学习声乐的,是我近几年来最出色的学生之一。常思思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同时又是非常努力的学生,她的基本功很扎实,所有教给她的东西她都能又快又好地掌握,是一个很有灵性、很聪明的孩子。

我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说是“民族唱法”,而是“民族声乐”,近两年来又把这一概念发展为“中国声乐”,对待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方法,在这方面常思思做得很好,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常思思在演唱风格上敢于大胆尝试,先是把“花腔”成功地运用到《玛依拉变奏曲》这样的经典民歌中,是开创性的尝试,她努力尝试把时尚的音乐元素融入民族声乐中,这和我的“时代性”原则是一致的。最近常思思还在探讨新的艺术形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会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