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思:戈壁中成長練就堅毅

12歲,常思思為全班同學演唱;18歲,她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21歲,她捧得青歌賽銅獎,並特招入海政文工團;22歲起,她連續三年登上央視春晚舞臺;23歲,她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春天的芭蕾》;24歲她在國家大劇院為自己的碩士研究生畢業音樂會激情唱響……

她有一副金嗓子,她的歌聲讓人驚喜。不僅演唱實力了得,常思思也非常關注公益事業,最近還獲得了“2013最佳公益精神獎”。

她的演唱風格曾遭遇諸多不同的聲音,但她一路走,一路唱,用年輕的熱情和執著,堅守自己的風格和夢想。

常思思:戈壁中成長練就堅毅

童年成長在與世隔絕的戈壁

常思思出生在濟南,因為當時父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作,她的童年自然也就成長在戈壁。戈壁灘風沙大、氣候乾燥,地下水為鹽鹼水,蔬菜水果靠每年秋季儲存在菜窖裡,吃菜窖的蔬果一直到下一年的5月中下旬。

常思思的童年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度過的,當時那裡很閉塞、很艱苦,除幼兒園內有幾個自制的滑梯、鞦韆、轉椅外再沒有其他兒童娛樂項目,唯一的一處商店,那時叫服務處。

常思思:戈壁中成長練就堅毅

有一件事,常思思的父親一直掛在嘴邊,總是覺得自己虧待了女兒,但常思思總是笑說,自己那麼小都不記得了。那時常思思才3歲多,一天父親帶著她來到服務處,櫃檯下面放著一個小飛機玩具,常思思蹲在櫃檯前看得出神,拉也不走。那時父親心裡想,不能讓孩子養成任性的毛病,便堅持拉著她離開了,她邊走邊依依不捨地回頭看著櫃檯裡面的小飛機玩具,就這樣沒哭沒鬧地被父親拉走了。

她的父親感慨地說:“不知道我當年的想法是否正確,也不知道這與長大後的常思思對人對事從不計較、關懷體諒是否有關,但每當我想起這件事都會感到後悔,尤其是看到別人非常寵愛自己的孩子時真是羨慕,以至經常想把該給女兒的寵愛補上。”

常思思:戈壁中成長練就堅毅

高考遇堵車 “大不了再來一年”

在常思思參加中國音樂學院入學考試期間,在不堵車的情況下開車35分鐘可從家趕到學校。平時父親都是在家“待命”,每週要有6天帶她去上課,聲樂課、視唱練耳課和表演課各兩節。每門課上課的時間、地點都不確定,每天常思思先要和老師聯繫上課的時間和地點,再通知父親去接她。上課的時間一般都是在下午,如果別的學生比她先到,就要按先後順序上課,有時要等幾個小時,回來要到晚上了,所以不太堵車。

考視唱練耳那天是上午9點,常思思一大早就起來練習聽合弦,當時的感覺似乎是多做一個練習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一樣,完全沒有考慮到堵車的因素。結果西四環路因遇車禍而造成很長一段路堵車!常思思雖然很焦急,但看到父親非常沮喪就說:“爸爸彆著急,大不了我再考一年。”父親沉默很久說:“要不咱再去試試考軍藝?”常思思又冷靜地說:“我還是要考中國院,那適合我。”

父女倆終於到了中國音樂學院,考試已經開始了,常思思一口氣跑上四樓的考場,考場內考生們正在聽題,禁止中途進入。她就站在考場門外聽了一組題,進入後立即補上答案並繼續聽答下面的題目。就這樣除丟掉前面的題目以外,其餘的題目得了滿分。這樣的心理素質為之後她成為為數不多的演出不打折扣的演員奠定了基礎。

常思思:戈壁中成長練就堅毅

夜路山路雷暴 異常辛苦的路途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她們舞臺上的華麗,看不到舞臺下的顛簸,因為部隊下基層演出經常和電視臺的演出時間衝突,所以經常要趕路。有時一跑就是六七天,趕夜路、趕山路,帶病還要堅持演出。常思思即使幾天沒睡,困得合不上眼,也從來沒有過抱怨,走上舞臺依然狀態穩定。她笑說,小時候“與世隔絕”(在戈壁長大),這些都不是事了。其實自己沒有什麼,但每次出去演出都讓父母很擔心,直等飛機落地父母才會休息。

常思思談起一次讓父母著實擔心了一把的經歷。有一次隨總政慰問團到西藏演出,時間安排很緊湊。三天演出結束後,下午2點趕往機場,經西安轉機於夜裡12點到達哈爾濱,再坐汽車走山路於第二天早上8點到達雙鴨山市。下車立即化妝,10點演出開始,演出完沒時間吃飯繼續乘汽車返回哈爾濱趕飛機,晚上在山西參加中國文聯下基層演出。當夜乘汽車3小時至太原機場,連夜趕到青島參加第二天的青島國際帆船周演出,第二天又趕到牡丹江參加海政文工團下基層慰問演出,活動結束集體乘機返京。當時,父母夜裡1點多查詢降落情況,飛機不知去向。凌晨3:30常思思趕忙打電話給父母說因雷暴飛機改降在包頭機場,先是待命後是通知明天上午繼續飛回北京,這才讓家裡人放了心。常思思說,其實很多演員都是這樣的,這些辛苦都不算什麼,當自己用歌聲表達的情感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比什麼都值得了。

常思思:戈壁中成長練就堅毅

附:金鐵霖眼中的常思思

常思思是從16歲開始跟我和劉暢老師學習聲樂的,是我近幾年來最出色的學生之一。常思思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同時又是非常努力的學生,她的基本功很紮實,所有教給她的東西她都能又快又好地掌握,是一個很有靈性、很聰明的孩子。

我教學的過程中並不說是“民族唱法”,而是“民族聲樂”,近兩年來又把這一概念發展為“中國聲樂”,對待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方法,在這方面常思思做得很好,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不多。常思思在演唱風格上敢於大膽嘗試,先是把“花腔”成功地運用到《瑪依拉變奏曲》這樣的經典民歌中,是開創性的嘗試,她努力嘗試把時尚的音樂元素融入民族聲樂中,這和我的“時代性”原則是一致的。最近常思思還在探討新的藝術形式,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她會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