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醫療隊在非洲:新時期援非人心中的「公共外交」

作者 | 援坦桑尼亞醫療隊 宋濤

公共外交是國家外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於總體外交佈局。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

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列為中國外交的任務之一。

公共外交是要促進外國公眾對本國的瞭解和理解,從而擴大本國在地區和國際上的影響力。

援外醫療隊是我國外交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援助為外交大局服務。這就告訴我們,援外醫療隊所從事的醫療援助不是單純的醫療工作,而是賦予了外交含義。

我們每天在駐外國當地醫院為當地病人提供醫療服務,工作本身就是公共外交活動。當結束援助醫療任務時,回顧一下自己曾經看過的病人,有的醫療隊員從來沒有留下過病人的名字及聯繫方式,往往是看完病就不再聯絡。

有的科室,如重症監護室,病人在昏迷狀態下被搶救,搶救過來後,病人甚至不知道拯救他生命的是中國醫生,這隻能稱作“純粹的醫療援助”。

從公共外交的高度來講,要求我們告訴病人,是中國醫療隊拯救了他們的生命,並與病人保持聯繫,逐步建立感情。

援外醫療隊在非洲:新時期援非人心中的“公共外交”

▲照片說明:通過電視臺,講好中國故事

“做好事不留名”、“這就是我的本職工作,看好病就可以了,沒啥可說的”,這些想法都不符合公共外交的要求。

我們在外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醫療隊”,不失時機地向對方介紹“中國醫療隊”,自我推銷,讓對方瞭解、信任醫療隊是我們的工作職責。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留下一支永不走的醫療隊”,是從援助效果或從“純粹的醫療援助”的角度來說的。

與一位當地的官員朋友聊天,他告訴我,50年來,中國醫療隊在坦桑做了很多救死扶傷的好事情,但是,很多民眾經不起西方天天在鼓吹的“新殖民主義論”、“掠奪資源”等理論,讓廣大民眾瞭解中國醫療隊做了大量好事情是有必要的

這就需要我們利用好媒體進行宣傳,送醫送藥下鄉義診,擴大醫療服務範圍,接觸更廣泛的人群,讓更多的當地人認識、瞭解中國醫療隊,將醫療援助與公共外交緊密結合起來。

在一次邊遠地區下鄉義診時,村莊的大喇叭反覆廣播醫療隊員來義診的消息,專門有一輛車,載著大喇叭到處廣播義診的消息,病人從周邊的村莊趕過來,越來越多,本計劃三天的義診,延長至五天,並邀請了大量媒體記者進行報道,效果很好。

援外醫療隊在非洲:新時期援非人心中的“公共外交”

▲照片說明:下鄉義診中,邀請當地記者報道

我最初和這個地區的衛生行政主管聯繫義診一事時,出乎意料的是,當地衛生行政主管居然不知道醫療隊,甚至還懷疑我們的行醫資質,坦衛生部致函後,對方才接受了義診活動。

通過五天的義診活動,當地衛生行政主管、當地民眾對中國醫療隊有了全新的認識,並希望我們經常去他們那裡義診,甚至希望醫療隊員能夠留在當地工作。他們從不知道醫療隊,到認識、瞭解、信任醫療隊的這種轉變,讓我們很有成就感,看著坦桑地圖,感覺就是又拿下了一個地區!

下鄉義診與公共外交結合,就需要我們做好宣傳,尤其是對外方的宣傳,讓更多的坦桑民眾瞭解我們。

援外醫療隊在非洲:新時期援非人心中的“公共外交”

▲照片說明:坦主流媒體《公民報》整版報道,坦桑外長馬希加閣下予以讚揚。

作為醫療隊翻譯,在義診中,我承擔了採訪及中、英文報道的任務,類似於“記者”的角色。沒有後續的宣傳報道,就沒有完成義診任務。

在下鄉義診中,與當地衛生主管、當地醫生及病人的交流中瞭解到的情況,結合醫療隊員的建議,去年6月,我在坦主流媒體《公民報》發表了題為《鄉下民眾急需醫療服務》的署名文章,報紙發行當天,坦衛生部副部長克廣嘎拉獲悉後,在報紙上批示:感謝醫療隊員對坦桑鄉下村民的關愛和提供的醫療服務。

先不說這篇署名文章會發揮多大作用,但足以表明,我們是在用心思考、用心交流,體現關愛,印證了“真、實、親、誠”和“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

援外醫療隊在非洲:新時期援非人心中的“公共外交”

▲照片說明:坦衛生部副部長克廣嘎拉在報紙上批示:感謝醫療隊對坦桑鄉下村民的關愛和提供的醫療服務。

好的報道需要配好的圖片才完美,我利用業餘時間自修了攝影技巧,在義診中擔當了攝影師的角色。

下圖是去年3月份的義診,我本來跟在總統府國務部長凱魯基和區長塞陽穆一行的後面來到診室,趁她們倆人在說話交流之際,我從人群后面,快步擠到她們倆人的對面,在狹小的診室,選擇了最佳角度拍下了這張照片,往往珍貴的場景剎那間消逝,攝影技能成為了醫療隊翻譯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援外醫療隊在非洲:新時期援非人心中的“公共外交”

▲照片說明:總統府國務部長凱魯基和區長塞陽穆在義診現場

在一次下鄉義診中,我發現當地醫院的病房及診室的所有門上都貼著日本援助標誌(JICA),異常醒目,我就問當地醫生,房子和設備全是日本捐贈的嗎?

得到的回答是,僅僅這幾間平房是日本援建的,設備不是。但給人的錯覺是全部由日本援助的,來看病的病人可能會有同樣的錯覺。

這讓我想起了位於達市的姆希比例醫科大學的實驗室,從冰箱、電腦到檯燈等用品,全都貼著瑞典援助標識,異常醒目,來做實驗的學生都知道這些儀器是由瑞典援助的。

在不斷變化的國際關係形勢下,如何放大援助效應,擴大醫療隊金字招牌的影響力,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

閱讀坦桑當地三份主流英文報紙,是我每天的工作,並養成了裁剪報紙的習慣,把與醫療衛生相關的報道裁剪下,進一步瞭解報道的背景、意圖等,以及思考如何調整策略,應對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略。

援外醫療隊在非洲:新時期援非人心中的“公共外交”

▲照片說明:養成了裁剪報紙的習慣,深入調研醫療衛生相關報道。

2017年4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明一行在塞拉利昂親切慰問援塞醫療隊員時強調:

作為新時期的援外醫療隊員,不僅會做,還應會說,不僅要做好醫療工作,還要積極宣傳,講好中國故事,促進兩國人民的瞭解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