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关注:双脚行走的广州

Kopu导读: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浪潮汹涌而来,广州唱衰的声音便不绝于耳,但只要亲眼看看拥有者古老开放又繁华灵魂的广州,看看广州机敏实干的创业者,就绝不会苟同唱衰的声音,这些创业者们,正在让广州这座城市保持巨大的活力。

东江、西江、北江在此交汇,濒临南海,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广州自古以来便成为对外开放的先锋,广州,向来是资本和政府的宠儿。所以自3世纪30年代起,广州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清末,广州有专营对外贸易的"十三行",业务繁忙;建国后百废待兴,"广交会"应运而生,广州再次成为当时全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城市;改革开放,广东是先行区,广州开放最及时。

Kopu城市关注:双脚行走的广州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商贸繁盛,一直有"小政府、大市场"的特点,政府"藏富于民",许多小微创业企业被"放养",过得很滋润。相对宽松自由的市场环境,也让广州的轻纺业、传统贸易、文化创意、化妆品等行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和极强的产业集聚效应。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州人低调务实的性格可以归因于广州临海,深受海洋经济影响,自古以来便有极强的筑巢、自我保护的风险意识,不愿冒险。所以广州人极少张扬,并且创业也是。

Kopu解读:北广创业风格迥异

在创业内容上,与北京互联网企业"高举高打,产品未动,营销先行"不同,广州创业者则是"七分做功,三分唱功",更务实,更偏向于传统生意人思维。 在他们看来,做生意靠的是实力和信用,而非一张只会讲故事的嘴。无论是微信的张小龙,唯品会的CEO沈亚还是早期网易的丁磊,都非常内敛,少见媒体采访和曝光,这种特质使得广州普遍缺乏业界关注的领军人物。广府创业者认为认真做事,求真务实,才是公司生存要义;华丽的包装、夸大的宣传虽然可以短期内吸引眼球,但更希望通过长期的努力,把该做的事情件件桩桩地做好,逐渐积累口碑,让每个人成为自身产品的发声器。

Kopu城市关注:双脚行走的广州

在路演融资方面,北京和广州创业者也完全不同。当被问及营收等数字时,北京创业者通常避而不答,需要大量资本持续输血,他们讲得更多的是故事、商业模式,更多关注未来成长空间是否足够大;而广州创业者则喜欢讲"生存",实打实地讲企业的深层逻辑,他们会很实在地讲公司虽尚不完善,但已赚钱盈利。

Kopu解读:广府创业特色鲜明

广州创业者除了不会讲故事谈情怀,在创业观念上还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自我造血能力强,商业嗅觉敏锐,抱团发展。

由于自我造血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广州创业者甚至从未想过融资,他们信奉自我造血,看重现金流与利润。生意人逐利的本性决定了他们关注有稳定盈利来源的模式,而非"烧钱"模式。

广州人商业嗅觉异常敏锐,常常能从蛛丝马迹中感受到商业世界的变迁,迅速调转船头,捕捉新商机。在互联网的蛮荒时代,广州第一波互联网渠道厂商,通过拿互联网增值服务商牌照赚了不少钱;在嗅到游戏的商机后,他们又迅速将战场转移至游戏;当游戏行业增长遇到瓶颈之后,他们又开始转做动漫、泛娱乐。同样,前几年通过手机致富的广州创业者,这些年相继做了平板、无人机,再后来又做了音箱。

广州创业者报团发展的属性实则来源于潮汕籍创业者的团结本性。潮汕商会有极强的抱团属性,他们相互支持。这些人具有极强的识别基因,一眼就能看出来商机。他们对生意的理解很接地气,能一眼识破生意的本质。

Kopu城市关注:双脚行走的广州

关于唱衰广州,每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有时优点却恰恰变成桎梏。有声音说广州创业者太过保守,目光短浅,只着眼于赚现钱的生意,小圈子文化明显,打破圈层间的交流不多。这种思想上的桎梏也来源于广州人"重商"的保守,小富即安的心理,才让幼兽无法成长为雄狮。

企业不强大除了来源于创业者的保守心态,也归咎于广州某些投资基金。广州投资人比较短视,看重短期回报,投资观念陈旧;有些广东投资人在看产业互联网项目时,却用消费互联网的眼光和思维看待。

广州依然开放与包容,依然拥有着勃勃的生命力,尽管与商业模式屡屡创新的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它更喜欢眼前能看到的、现实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