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关注:工业围墙里的柳州

Kopu导读:说起广西,不仅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高歌猛进"的南宁,还有夹在两者之间柳州。旧时"吃在广州,活在杭州,穿在苏州,死在柳州",源于柳州盛产木材,又以上好的棺木出名。如今提到柳州,第一反应非螺蛳粉莫属。存在感本就偏弱的柳州留给大家的刻板印象大多也是:民众的彪悍,重工业城市的污染,国企倒闭经济的萧条等,但其实从百炼钢到螺蛳粉,从工业之都到养生之城,柳州的故事很长。

Kopu城市关注:工业围墙里的柳州

Kopu解读:经济停滞,辉煌不再

柳州,闻名遐迩的不只是美食螺蛳粉,更是工业之城。除了拥有全国唯一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还创造了"最野"的国民车型,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总有小面包车走街串巷的身影。当然说到柳州,一定也绕不过柳钢,柳州人的命运是跟钢铁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柳州的辉煌时代,要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说起。在中央部署之下,两万多人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日夜建设,将柳州打造成了广西壮乡的"十里钢城"。此后湘桂铁路、黔桂铁路、焦柳铁路在这里交汇,再加上人才、资金、资源的聚合,柳州成为中国西南部的工业重镇。柳钢层层厂房建起的同时,整座城市围绕柳钢为中心运作,住宅区、商业区等各种配套设施依次跟上柳州发展的步伐。除此之外,柳州还拥有被誉为"八大金刚"的八家重要国企,千里光香皂、两面针牙膏、三角电饭锅、鱼峰啤酒等耳熟能详的国货品牌都出自这里。柳州一时间风头无两,到了六十年代,柳州市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3亿元,"华南贸易看广州,西南工业看柳州"说的便是柳州盛况。

Kopu城市关注:工业围墙里的柳州

然而作为重工业城市的柳州,尽管再辉煌,也没有逃过大背景之下老牌工业基地衰落的命运,它的变迁也成了中国工业城市发展的缩影之一。

九十年代中期倒闭潮袭来,柳州一大批工厂接连倒闭、产品积压滞销、众多工人被迫下岗,柳钢也受到重袭。同时,在长期粗放发展模式之下,柳州变成了重工业污染区。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中期,过度使用煤炭导致柳州酸雨的频率一度爆表。最严重的时候,不仅裸露的大桥会铁锈斑斑,甚至到了市民连自己种的菜都不敢食用的地步。祸不单行的柳州96年遭遇了特大洪水,加上柳州贪腐案集中爆发,一时人心惶惶。天灾加人祸,柳州的经济近乎停滞。

Kopu解读:潜心变革,向死而生

深知旧时发展道路弊端,艰难渡过发展阵痛期的柳州人开始"向死而生"的变革——重振工业、污染治理、多元建设成了柳州发展的三大出口。

当然效果也是显著的,经过连续治理,2017年柳州GDP总量以2755.64亿元位列广西第二(次于南宁),柳州的工业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柳钢死而复生,近年来,柳钢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实现生产经营效益最优和最大化。在污染治理上,如今柳州的环境完全打破人们以往的偏见,"天上掉土""到处煤渣子"早已不复存在,江水澄澈、植被繁茂,这才是柳州的现况。

Kopu城市关注:工业围墙里的柳州

然而今天的柳州,尽管重新崛起,但也有很多后工业时代的硬伤。

产业空虚,就业岗位有限,生活成本不低。同时,不是大城市,但房价却有大城市病,随着柳州房价的日渐增高,当地年轻人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三线城市的柳州,市中心房价已经超过1万,竟开始向首府南宁看齐。在高昂的房价和鲜少的工作机会面前,柳州的年轻人纷纷选择逃离,出走家乡外出闯荡。

柳州这座工业城市,昔日的辉煌剩下余温,还有多少辛酸往事值得追忆,还有多少梦想需要复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