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趙兵兵 王 軍 方誌山西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隰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臨汾市西北邊緣,呂梁山南麓,東臨汾西,南與蒲縣、大寧接壤,西連永和,北與石樓、交口毗鄰,總面積1415.3平方公里。2017年,轄龍泉、黃土、午城3鎮,城南鄉、寨子鄉、陡坡鄉、陽頭升鄉、下李鄉5鄉,有97個行政村,384個自然村,總人口1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萬。 縣城位於龍泉鎮。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晉西明珠 物華天寶

隰縣交通便利,209國道縱貫南北,328、329省道連接東西。瓦日鐵路、霍永高速路的開通,西縱高速路的即將建設,使隰縣成為晉西交通樞紐,成為輻射呂梁、臨汾、陝西延安的一小時商貿經濟圈中心。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霍永高速瓦日鐵路過境段

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其中煤分佈較廣,含煤面積1127平方公里,預測煤炭資源儲量約121億噸,儲量極為豐富,優質焦煤佔到1/3以上,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縣境多地地下蘊藏有豐富煤層氣,還有儲量豐富的花崗岩、大理石、白雲石、石灰岩、石英岩、石膏等資源。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瑞弗萊克煤層氣勘探

隰縣是歷史悠久、美名遠揚的金梨之鄉,以蓬門為中心形成金梨集中種植區域。明清時隰縣金梨即為皇家貢梨。20世紀80年代引進酥梨、晉蜜梨等品種,開創隰縣梨果種植新紀元,2010年梨樹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進入21世紀後,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選出玉露香梨為更新換代新品種,其品質優秀,被譽為“中國第一梨”。2017年,玉露香梨種植面積達到28萬畝,再鑄隰州梨鄉新輝煌。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梨博園萬樹梨花

歷史厚重 古蹟璀璨

隰縣古稱隰州,素有“三晉雄邦”“河東重鎮”之美譽。清康熙版《隰州志》載:“州帶泉泊下溼,故以隰為名。”隰縣縣城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公元前17世紀,隰地是殷商屬下的基方部落小國。周惠王十二年(前665),晉獻公派士蒍為重耳築蒲,史稱蒲邑。戰國稱蒲陽。漢武帝時置蒲子縣。北周為龍泉郡。隋朝視晉西為衝要,開皇五年(585),廢郡置隰州,繼設隰州總管府,開始以"隰"命名。開皇十八年,下設隰川縣。大業三年(607)改隰州總管府為龍泉郡,轄隰川、永和、樓山(今屬永和)、石樓、蒲縣。唐武德元年(618),置隰州,屬河東道。宋、元、明、清因隰州置。民國元年(1912)5月,隰州改隰縣。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瓦窯坡春秋墓葬蓮花壺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瓦窯坡春秋墓葬編鐘

境內有多處新舊石器時代遺址。瓦窯坡春秋大型古墓葬有五鼎墓,特別是銅壺、銅鑑、銅編鐘、石磬等器物造型精美,紋飾華麗,表明墓主人為晉國地位較為顯赫的卿大夫,為研究隰縣歷史和晉國曆史提供了重要佐證。隰縣文物古蹟眾多,有小西天、大觀樓、七里腳石窟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玉泉寺、天寧寺等。

小西天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小西天原名千佛庵,創建於明崇禎二年(1629),距今已有近390年的歷史,位於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汾市十大特色景點之一。小西天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是全國絕無僅有、精美絕倫的大型懸塑。其超凡脫俗的總體構思,靈活多樣的透視方法,繪塑並重的雕塑手法,傳神寫情的人物形象,氣象萬千的佛國意境,濃豔典雅的裝飾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藝術價值。

大觀樓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大觀樓又名鼓樓,位於縣城中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知州儲至俊建,迄今已有400年的歷史,為全國現存的20多處明代鼓樓中的一座。佔地196平方米,通高約27米,磚拱門洞,十字貫通。樓頂部四周有體現隰縣輝煌歷史的巨匾四幀:東為“龍泉古郡”,南為“河東重鎮”,西為“長壽遺封”,北為“三晉雄邦”。

七里腳石窟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七里腳石窟又稱千佛洞、石佛寺,位於隰縣城北7公里城南鄉七里腳村之紫川河東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洞窟開鑿於南北走向的山坡崖壁下部,始鑿於北齊及唐初,分南北兩窟,面積約400平方米。七里腳千佛洞作為隰縣早期石窟建築的代表,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玉泉寺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玉泉寺位於隰縣陡坡鄉紫荊山北麓黑圪塔山腳下,創建年代約在北宋。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維修。佔地面積500平方米。寺旁有名為玉泉的泉水一股自北向南流去,玉泉寺因此而得名。1998年,縣旅遊局籌資、群眾集資,在原有基礎上重建玉泉寺。玉泉寺自然風光神奇絕美,周邊山林蔥鬱,滿眼皆綠,層巒險障,俏崖秀洞,相鄰交錯。

天寧寺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天寧寺俗稱後寺,位於隰縣城北高埠上,創建於隋唐時期,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修。坐東向西,現存建築分為上中下三院,整體建築全部為窯,共存窯洞62孔,佔地面積7100平方米,中院正中窯前立一碑,高4米。

瑰麗神奇 風光無限

隰縣東部為紫荊山系,是原始自然生態林區。這裡山巒起伏,峻崖峭壁;樹木參天,植被完好;泉水叮咚,山花爛漫;野物出沒,俊鳥悠翔,是一片親近大自然的淨土,享受大自然的樂土。

紫荊山自然生態景區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紫荊山自然生態景區位於隰縣黃土鎮,屬呂梁山脈南麓,海拔1530米,蜿蜒幾十裡,如龍蜷伏,氣勢宏偉。紫荊山物產豐富,景色宜人,草茂林密,鳥語花香,萬紫千紅。春則青翠如染,夏則繁花似錦,秋則紅葉如火,冬則銀裝素裹,四時無不宜人。象鼻山半山而起,到處是奇峰怪石,峭崖秀洞。陽風洞、背風洞各踞兩座山頭,都有風神石像,遙相呼應,對峙而立。硃砂洞神秘莫測。

石馬溝自然生態景區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石馬溝自然生態景區位於隰縣下李鄉,距縣城約50公里。屬呂梁山森林管理局管轄。面積8.7萬公頃,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景區內山巒起伏、清泉淙淙、清涼幽靜、原始古樸。原始森林中鳥鳴婉轉,野物徜徉,蘑菇木耳,山珍野蔌,自由生長。尤其是秋天,霜染山林,綠、黃、紅三色把遠山近水妝點得愈發美麗,彷彿一幅點綴著各種色塊的立體畫。

上天山自然生態景區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上天山自然生態景區位於隰縣黃土鎮諳正村東北5公里處。景區原始森林茂密、古木參天、寶塔凝立、古剎隱林,萬鳥飛翔,泉水潺潺,生態優美。由天山日出、登高望汾、古剎悟禪、古塔伴寺、“兩王”相守五個景觀連綴而成。

下莊水庫休閒區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下莊水庫休閒區位於東河川上游,因水庫在下莊村而得名。距縣城30公里,省道洪永線繞庫而過。始建於1958年,1960年竣工,水域面積近百畝,庫容525.3萬立方米。平日碧波盪漾,有風雪浪翻飛,十分壯觀。南山林木茂密,碧黛如翠。夏日清涼,可垂釣觀景。

人文煥彩 風韻流長

午城黃土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午城黃土是20世紀60年代由中科院院士劉東生經過科學考察後而命名的,標準剖面在隰縣午城鎮午城村柳樹溝,距今有250萬年的歷史。近年來,隰縣致力於建設午城黃土地質公園和博物館,保護我國黃土高原標本黃土,展示黃土高原地質狀況,並藉以宣傳隰縣、帶動隰縣旅遊經濟。

神農嘗谷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神農嘗谷臺“谷臺舊基”碑刻

隰縣陡坡鄉黑桑村有一座神農嘗谷臺。神農是華夏祖先,隰縣神農嘗谷臺在明崇禎版《山西通志》、清康熙版《平陽府志》和《隰州志》上均有記載。“谷臺舊基”碑刻,詳細記錄了舊基的範圍、寺廟的規模,為神農氏在隰縣提供了重要佐證。

重耳封蒲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晉獻公十二年(前665),獻公將蒲邑封給二公子重耳,派士蒍在今隰縣龍泉鎮古城村公安局看守所一帶築起城池。是為隰縣有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後重耳後母驪姬,欲立親生兒子為太子。重耳逃回封地蒲,宦官寺人披奉命前來殺重耳,重耳逃到去延村(隰縣斬祛塬村),差點被捉,被刺來的利劍割掉衣襟後脫逃。20年後,重耳登上晉國國君寶座,建樹功勳,成就霸業,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劉淵建都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夏四月,匈奴人劉淵因蒲子地理上距長安、洛陽稍近,有利於對晉西用兵,遂從離石左國城(今屬方山縣),遷都蒲子,並即皇帝位,改國號為永鳳。在蒲子建都兩年,其時,勢力幾佔中國北方大部。永嘉二年,為了問鼎中原,南下遷都平陽。

英才輩出 代不乏人

隰縣物華天寶,人才輩出。覽史卷,名人賢達,不乏其人;觀今朝,政要名流,不勝枚舉。尤其近年來,湧現出一大批國字號、省字號隰縣好人,他們使隰縣這塊鍾靈毓秀之地,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古代名人

周惠

周惠,字德甫,元代山西隰州人。至元年間擢升為江淮行臺都轉運使,治所設於胙城。憲宗二年(1252)因公事從朝歌經過,憲宗五年(1255)設立淇州,治所在朝歌,周惠被任命為首任知州。周惠到任後,深入民間進行查訪,“躬親區畫,略無倦色”,開始逐步實施開發治理淇州的宏偉藍圖。他“任賢能,申令甲,設官衙,連倉庫,立市集”,率領淇州百姓開阡陌、修梁津,興修水利、闢山平險,發展農業、廣植樹木。經過五年努力,淇州社會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農業五穀豐登,手工業迅速發展,商業貿易日漸繁榮,“雞鳴犬吠,達乎四境”,荒蕪之墟變成了人人嚮往的樂園,淇州處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周惠以其治淇之功被追封為隰國公,受到後世淇人的敬仰和懷念。

正覺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正覺(1091—1157),主倡默照禪,佛界高僧,隰州人,7歲即能日誦數千言,11歲出家,14歲受具足戒,18歲遊歷四方,到河南省汝州(今河南臨汝)香山寺,拜謁高僧枯木法成,被枯木法成所器重,對佛理有所省悟。再拜謁丹霞子淳,對佛理大悟,時年23歲。他前後住持浙江寧波天童山景德寺30年。天童寺原來有僧眾不滿200人,正覺禪師任住持後,四方學者,爭相前來,數年之間僧眾達到1200餘人。正覺禪師任住持期間,還為天童寺新建寺院用房近千間。著有《宏智禪師廣錄》九卷。

韓升

韓升(1183—1255),字進之,元隰州龍泉鄉(今城南鄉五里後村)人。其先世為北京人,排行第四。元太祖六年(1211)歸附太師木華黎,追隨其東征西討,併為其獻計獻策。署千夫長,佩以銀符。略地有功,制授行戶部尚書,佩金符。元兵徵蜀,時任隰州刺史的韓升總管河東兵馬,率兵入蜀。之後破關中又有功,被升遷為隰州刺史。先後在任十餘年。

馬逢知

馬逢知(1609—1660),本名進寶,字唯善,清隰州黃土鎮諳正村人,屢立戰功,順治十三年(1656)任江南蘇(州)、松(江,今屬上海市)、常(州)、鎮(江)提督。中和殿大學士。順治十四年賜名馬逢知。後期,受幕僚愛國志士柳敬亭勸導,和鄭成功等反清復明志士影響,萌生了背清嚮明之念。順治十七年被朝廷誅殺,時年51歲。康熙二十二年(1683),鄭成功之孫鄭克塽,做出決定,臺灣歸順清朝,國家統一。康熙帝為馬逢知平反昭雪。

李呈祥

李呈祥(生卒年不詳),字麟野,號五鹿,清隰州城內人。崇禎三年(1630)庚午科舉人。為官清賢,內升通政,督捕,轉戶部侍郎,順治十二年(1655),為殿試讀卷官,又轉戶部侍郎總督倉場。雖管錢管物卻不貪不賄,深得順治皇帝賞識信賴,賞賜有加。順治十八年,補為工部左侍郎。康熙元年(1662),督修皇陵,精打細算,極力節省,方使經費敷用。工程未竣工發病,回家後即病歿。

現代名人

馮綸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馮綸(1898—1952),字次經,隰縣城內(今屬龍泉鎮)人,清宣統元年(1909),考入山西大學預科。民國3年(1914),升入山西大學法科法律學門,同時組織“英文學會”,被選為英文學會會長。民國6年,山西大學法科畢業,獲選公費留日,民國9年,學成歸國返省,先後任山西大學預科教員、山西省法政專門學校專任教員、山西大學法科教授。民國17年,調任山西省立法政專門學校校長,後改任山西大學教務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西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高級人民法院顧問。他重視教學方法,常以教學相長自勉勉人,對國際法、商法尤為精通。同時為山西著名藏書家,其近10萬冊藏書毀於戰亂。臨終前叮囑將珍藏的珍貴古印章捐獻國家。

王平

王平(1894—1979),字均一,隰縣樂安村人。2歲父歿,7歲依舅家生活,就讀於紫川書院。17歲考入山西省法政專門學校。民國11年(1922)分配到山西省政府村政處任科長。後任山西省政府秘書長、財政廳長。太原解放後,隨國民黨到南京、廣州,曾任廣州行政院財政部政務次長。後赴臺灣,仍任“國大代表”“憲政研討委員會委員”“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委員”。

喬志敏

喬志敏(1921—2007),隰縣城內(今屬龍泉鎮)人。民國26年(1937)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山西新軍抗日決死二縱隊五團、晉綏八分區、晉綏八分區汾陽遊擊大隊、晉綏公安總局、山陰縣公安局、晉綏五分區公安處、晉西北公安總局、雁北山陰中心縣從事公安保衛工作。民國37年8月隨部隊進軍西南。1950年任西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處處長、地委委員。1954年任西康省公安廳副廳長。1956年任四川省公安廳副廳長,1975年任四川省公安局局長。1977年任四川省革委會副主任兼省公安局局長、省政法黨組副書記。1983年任四川省政府顧問。1992年離休。

周小平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周小平(1968.6— ),隰縣城內人。上中學時逐漸對象棋產生興趣,放學就在路邊棋攤當看客,常常忘記回家吃飯。1985年調山西省隊進行集訓。之後,他輾轉大江南北,會戰各路諸侯,獲得大小獎盃無數。2006年,周小平奪得全國第十八屆棋友杯冠軍。同年8月獲得第二屆“楊官璘杯”全國象棋公開賽第五名。2007年,獲得“晨光杯”濟南市迎新春象棋公開賽冠軍。同年2月,奪得山西首屆“宇宏杯”象棋大獎賽冠軍。2008年11月,獲得全國象棋個人賽第12名,晉升為國家級象棋大師,成為山西省繼象棋名將張致忠之後,時隔32年又誕生的一位象棋國家大師。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2011感動隰縣十大人物合影

隰縣的“好人效應”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群星燦爛,短短數年間,湧現出了以孟佩傑、來虎平等為代表的6位“國字號”英模,6名省級道德楷模,1名全市十大道德楷模以及100餘位縣級道德楷模。從一個人到一個村莊再到一座縣城,壯舉如歌,好人傾城,普通的名字,平凡的人物,卻演繹著精彩感人的故事。隰縣好人已經成為一種標杆,全縣形成了學習好人、崇尚好人、爭做好人的良好氛圍,樹立了知榮辱、樹正氣、促和諧的道德風尚。2014年,被授予“中國好人縣”稱號。

紅色精神 燭照千秋

隰縣是革命老區。早在民國18年(1929)就有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活動。民國20年,成立山西省第一支革命武裝——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遊擊大隊晉西遊擊隊。民國25年,紅軍東征,毛澤東親蒞隰縣,率總部在隰縣活動41天,撒下紅色的種子。午城對日作戰、長壽對日作戰、解放隰縣等戰役,隰縣兒女浴血奮戰,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隰縣到處有革命光輝的足跡,隰縣是一片紅色的土地。

晉西革命紀念館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晉西革命紀念館位於隰縣城南郊1.8公里處龍鳳山腰。建築面積4420平方米。有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展廳,具體包括黨的早期活動、創建革命武裝、紅軍東征、晉西會議、午城戰役、根據地建設、晉西事變、東川戰役、汾孝戰役、踴躍支前、偉大勝利等單元內容。對展示晉西革命鬥爭史、弘揚紅色文化均具有重要意義。

毛澤東、彭德懷路居義泉村遺址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義泉村毛澤東路居地

民國25年(1936)4月紅軍東征期間,毛澤東率紅軍總部兩次移居義泉村,在這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紅軍在義泉一帶宣傳群眾、開倉濟貧、擴紅籌款,在義泉人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午城戰役遺址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八路軍第115師午城戰役後的軍民聯歡會

民國27年(1938),八路軍115師在山西新軍決死二縱隊汾西遊擊隊密切配合下,以隰縣午城鎮為中心,阻擊西犯日軍,擊潰敵4000餘人,斃敵1000餘人,在中國軍史上稱為午城戰役,是八路軍繼平型關大捷後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民間藝術 爭奇鬥豔

隰縣民間藝術與黃河文明一脈相承,裹挾著濃濃的山鄉風情,充溢著滿滿的黃土氣息,體現了地域文化特點,展示了一方民眾的藝術氣質,以它獨特的鄉土氣息展現在世人面前。

響鈴高蹺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響鈴高蹺俗稱“踩柺子”,源於唐代,歷史悠久,至今沿襲,不斷出新,是隰縣民間娛樂文化的典型代表。響鈴高蹺的突出之處就是高蹺踏板下方繫有響鈴,走動之時發出悅耳的響聲,增強表演效果,吸引人注意,加重了節奏,故稱為“響鈴高蹺”。其中城南鄉千家莊村的高蹺技高一籌,被人稱道。

花傘秧歌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花傘秧歌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民間表演藝術。清朝初年,陝北逃荒難民來到隰縣,主要集中在城南鄉的柴家村,並將花傘秧歌帶入,距今已有150年的歷史。其表演寓意著祈求風調雨順,歡慶五穀豐登。因手持花傘領頭舞蹈,故稱“花傘秧歌”。

八音會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八音會流傳於隰縣民間已有350多年。由嗩吶、笙、笛子、管子、鐃鈸、小釵、手鼓、木魚八種樂器組成,吹奏的古樂曲目有《八板》《南瓜蔓》《浪淘沙》等,主要用於喪事(唸經),建宅(謝土),現在成為重大喜慶節日自娛自樂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表演形式。

美麗隰縣 幸福之都

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6.07億元,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億元,保持平穩發展勢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390元,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688元,增長10.9%。經濟運行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有增發展態勢。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城區一角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龍鳳潭公園

產業不斷升級優化。第二產業上,好樂佳凍幹食品、國新潤澤數字化果業基地、金土地糧油等一批“農”字號企業投入運營,盾安98兆瓦風電即將併網、瑞弗萊克煤層氣勘探、地熱開發、天然氣利用、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加快推進,將成為經濟新增長點。第三產業上,入選全國第二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制定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引進西子集團紫荊山綜合旅遊開發項目,積極發展商貿、物流、家政、養老等生產生活性服務業。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小西天蓮花廣場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隰州廣場

精準脫貧取得實效。產業扶貧上,啟動新大象百萬頭生豬養殖和晉龍公司百萬只蛋雞養殖項目,因戶施策扶持發展玉露香、大棚瓜菜、中藥材等產業。電商扶貧上,先後舉辦農村電商大講堂和8期培訓班,培訓1800餘人次,電商扶貧銷售額達到1771萬元。光伏扶貧上,建成34個村級光伏電站,紮實推進分佈式屋頂光伏電站項目。所有村集體經濟實現破零,21個村、8000人脫貧。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玉露香梨密植園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隰縣電商服務中心

城鄉面貌展現新顏。近年來“以建設區域中心縣城”和“晉西最佳宜居地”為發展定位,面積由6平方公里擴張到12平方公里,形成“四縱十一橫”的現代化城市格局,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被譽為呂梁山上的璀璨明珠。城鎮化水平提高1.56個百分點,達到43.9%。城市功能日臻完善。2017年,投資1.32億元,配套完善水、暖、氣、路等市政基礎設施,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供水普及率均達100%,汙水處理率達90%、集中供熱、燃氣普及率達70%。電動公交覆蓋8個鄉鎮,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865.97公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縣森林覆蓋率29.68%,二級以上天數達333天。

光伏發電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國新潤澤數字化果業基地

民生事業持續發展。2017年,民生支出11.46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的75%。午城士成中學、龍泉小學、實驗中學、北城藝術幼兒園建成投入使用。組建縣醫療集團,選舉產生集團理事會成員,新醫院建設步伐加快。全縣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保險參保總人數達18.13萬人次,實現社保全覆蓋。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隰州廣場夜景

山西隰縣最新簡介

堆金山森林公園

縣委書記:李亞麗 縣長:王曉斌

攝影:曹東波、亞明、微微、朱洪剛等

點擊投稿丨關注愛我城市丨瞭解臨汾丨感受臨汾丨愛上臨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