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史上最全區塊鏈類型匯總!

值得收藏:史上最全區塊鏈類型彙總!

目前來看,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用戶需求,區塊鏈大致可以分為五種類型:公有鏈(Public blockchains)、私有鏈(Private blockchains)、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s) 、許可鏈(Permissioned Blockchain)以及混合鏈和複雜鏈。下面就分開說一說這五種鏈的特點。

1公有鏈(Public blockchains)

所謂公有鏈,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候加人、任意讀取數據,任何人都能發送交易且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任何人都能參與其中共識過程的區塊鏈——共識過程決定哪個區塊可被添加到區塊鏈中和明確當前狀態。作為中心化或者準中心化信任的替代物,公有鏈的安全由"共識機制"來維護,共識機制可以採取Pow或Pos等方式,將經濟獎勵和加密算法驗證結合了起來,並遵循著一般原則每個人從中可獲得的經濟獎勵與對共識過程做出的貢獻成正比。這些區塊鏈通常被認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在公有鏈中,程序開發者無權干涉用戶,所以區塊鏈可以保護使用它們開發的程序的用戶。從傳統的經濟學角度來看:的確難以理解為何程序開發者會願意放棄自己的權限;然而,隨著互聯網崛起,協作共享的經濟模式為此提供了兩個理由:借用托馬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的話,即妥協是一種力量,首先,如果你明確地選擇做一些很難或者不可能的事情,其他人會更容易信任你並與你產生互動,因為他們相信那些事情不大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其次,如果你是受他人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強迫,無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大可說句"即使我想,但我也沒有權力去做"的話語作為談判籌碼,這樣可以勸阻對方不要強迫你去做不情願的事。

程序開發者們所面臨的主要壓力或者風險主要是來自政府,所以說"審查阻力"便是公有鏈最大的優勢

2私有鏈(Private blockchains)

所謂私有鏈,是指其寫入權限由某個組織和機構控制的區塊鏈。讀取權限或者對外開放,或者被進行了任意程度的限制。相關的應用可以包括數據庫管理、審計基至是一個公司,儘管在有些情況下希望它能有公共的可審計性,但在很多的情形下,公共的可讀性似乎並非是必需的。

大多數人一開始很難理解私有鏈存在的必要性,認為其和中心化數據庫沒有太大的區別,基至還不如中心化數據庫的效率高。事實上,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永遠是相對的,私有鏈可以看作是·一個小範圍系統內部的公有鏈,如果從系統外部來觀察,可能覺得這個系統還是中心化的,但是以系統內部毎一個節點的眼光來看,其實當中每個節點的權利都是去中心化的。而對下公有鏈,從某種程度來看也可以看作是地球上的私有鏈,只有地球人的電腦系統才可以接入.,因此,私有鏈完全是有其存在價值的。

私有鏈的巨大優勢就是,由於對於P2P這樣的網絡系統而言,系統內部的處理速度往往取決於最弱的節點,而私有鏈所有的節點和網絡環境都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因此能夠確保私有鏈在處理速度方面遠遠優於公有鏈。

私有鏈和公有鏈另外一個巨大的區別就是,一般公有鏈肯定在內部會有某種代幣(loken),而私有鏈卻是可以選擇沒有代幣的設計方案,對於公有鏈而言,如果要讓毎個節點參與競爭記賬,必定需要設計一種獎勵制度,鼓勵那些遵守規則參與記賬的節點,而這種獎勵往往就是依靠代幣系統來實現的,但是對於私有鏈而言,基本上都是屬於某個機構內部的節點,對於這些節點而言,參與進行記賬本身可能就是該組織或者機構上級的要求,對於他們而言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因此並不是一定需要通過代幣獎勵機制來激勵每個節點進行記賬,所以,我們也可以發現,代幣系統並不是每個區塊鏈必然需要的。

值得收藏:史上最全區塊鏈類型彙總!

因此,考慮到處理速度及賬本訪問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選擇區塊鏈方案時,會更多地傾向下選擇私有鏈技術。

3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s)

聯盟鏈是指其共識過程受到預選節點控制的區塊鏈,例如:可以想象一個由15個金融機構組成的共同體,每個機構都運行著一個節點,而且為了使每個區塊生效需要獲得其中10個機構的確認。區塊鏈可能允許每個人都可讀取,或者只受限於參與者和走混合型路線,例如區塊的根哈希及API(應用程序接口)對外公開,API可允許外界用作有限次數的查詢和獲取區塊鏈狀態的信息。這些區塊鏈可視為“部分去中心化”。比如R3 CEV就是一個典型的聯盟鏈系統

4許可鏈

許可鏈是指每個節點都是需要許可才能加人的區塊鏈系統,從這個角度來看,私有鏈和聯盟鏈都屬於許可鏈。

5混合鏈和複雜鏈

隨著區塊鏈技術變得越來越複雜,區塊鏈的技術架構開始不僅僅簡單地分為公有鏈、私有鏈等架構,而是這之間的界限逐漸開始模糊。

在區塊鏈的系統中,不再是所有節點都有著簡單的一模一樣的權限,而是開始有不同的分工。有些節點可能只能查看部分區塊鏈數據,有些節點能夠下載完整的區塊鏈數據,有些節點負責參與記賬。而隨著系統日益複雜,其中不同的角色,以及不同的權限等級會變得更多。其實我們在DPoS這樣的共識機制中,已經能夠看到這種趨勢開始出現,並不是每個節點都參與記賬,而是獲得投票數量最多的受託人(Delegated)才開始進行記賬,這樣的受託人就是典型的角色劃分;如果今後央行採用區塊鏈技術發行人民幣,可能會選擇類似於混合鏈這樣的技術。

按照當下的區塊鏈項目發展模式來看,區塊鏈目前可分為以上五種“鏈”。你get到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