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暴风体育员工讨薪记,以及背后引发的思考


前暴风体育员工讨薪记,以及背后引发的思考



彭博社10月17日披露,英国高等法院宣判MP&Silva进入破产清算。

而中资是这家体育版权公司的控股者。根据国内公开媒体披露,上海浸鑫投资基金2016年完成对MP&Silva控股的收购。光大资本和暴风科技均是上海浸鑫投资基金的股东。但在彭博社的报道中,并没有提及浸鑫投资,而是着重提到了光大证券和暴风科技。

业内普遍认为,暴风体育参与了MP&Silva的收购。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暴风体育与MP&Silva并无直接关联。但殊途同归,同属于暴风系的两家体育公司命运何其相似。

就在北京时间10月11日,石景山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了前暴风体育员工讨薪案。若干前暴风体育员工集体出庭,总讨薪金额超百万。

自成立以来,暴风体育与乐视体育亦步亦趋,就连员工讨薪也概莫能外。与乐视体育一样,如今的暴风体育只剩躯壳,当年的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

前员工讨薪记


前暴风体育员工讨薪记,以及背后引发的思考



从5月份开始,暴风体育的命运似乎就已经盖棺定论,核心员工陆续离开。到了7月初,暴风科技老板冯鑫的内部讲话被公布,正式宣布暴风体育进入冰封期。

“对体育做一个to B赛事的公司重组进来,原有的业务保留暴风体育APP的火种,让它开始自我供血。”风暴中的暴风科技进行了业务调整,冯鑫对于体育的定位仅剩下保留“火种”。

与此同时,为数不多的留守员工相继离开。对这两次被裁员的员工,暴风体育均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并签订了相关协议。

根据协议,暴风体育将逐月发放员工工资和赔偿款。留守员工在7月份之后就没有领到工资。暴风体育欠这批员工部分工资以及相应赔偿款。而5月份离职的员工领到了一部分赔偿款,但仍有部分赔偿款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发放。

朝阳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曾经专为乐视体育员工开通了专门窗口。石景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则选择集中审理暴风体育员工追讨欠薪案件。

多位前暴风体育员工在前暴风体育副总裁樊磊的带领下,出现在了讨薪案件审理现场。代表暴风体育出席的是暴风科技法务部的一名员工。案件属于公开审理。樊磊曾请求不公开其在暴风体育的薪金,但被拒绝。

知情人透露,总欠薪金额超百万。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案件本身并不复杂,石景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虽未当庭宣判,但此案悬念不大。前员工们最大的疑问就是暴风体育无力偿还这笔欠薪,他们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审判员表示,如果仲裁之后暴风体育仍拒绝支付,被欠薪员工可以到法院起诉,并采取强制执行。

另外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则相信,暴风体育的母公司暴风科技不会拖欠员工应得的合法收入。

暴风体育虽只剩躯壳,但暴风科技仍是上市公司,当前总市值30.78亿,支付拖欠前暴风体育员工的百万薪金并不是多大难题。

MP&Silva进入破产清算


前暴风体育员工讨薪记,以及背后引发的思考



中国有句俗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前暴风体育员工讨薪记虽未在媒体上掀起波澜,MP&Silva的破产却为媒体瞩目。

MP&Silva成立于2004年,创始人为意大利人里卡尔多-席尔瓦和安德烈-拉德里扎尼。里卡尔多-席尔瓦出自米兰的席尔瓦家族,在意大利足坛有一定的人脉和资源。这也是MP&Silva创立之初就拿下了意甲部分球队全球媒体版权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家体育版权代理机构,MP&Silva后来先后拿下英国、意大利、德国的一些足球版权,以及网球大满贯、F1相关版权。

MP&Silva将版权销往亚洲一度赚了不少钱,最多是全球有100多名雇员,总部也搬到了伦敦的黄金地段。

根据彭博社的描述,2016年光大证券和暴风科技获得了里卡尔多-席尔瓦和安德烈-拉德里扎尼手中大部分的股权,“它的命运开始变得急转直下”。

一位了解交易详情的人士向彭博社表示,里卡尔多-席尔瓦和安德烈-拉德里扎尼离开之后麻烦就出现了,“(MP&Silva的)很多大交易都是仰仗两个人的人脉和资源而达成的。他俩离开后,交易变得缓慢而混乱。”

随着版权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间商很难赚到差钱。版权持有机构甚至可以直接将版权卖给媒体平台。此外,还有一个背景是:2016年,中资出海蔚然成风,到了2017年外汇管制措施出台,中资无力继续远航。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MP&Silva举步维艰,甚至无力履约支付相应版权费用。法国网球协会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此外,MP&Silva欠德甲联赛约1000万美元。F1、英超、意甲以及国际手球联合会也都是MP&Silva的债主。

2016年中资收购时,MP&Silva的估值是14亿美元,如今也只能沦落到破产清算的命运。

风暴之后的冷思考


前暴风体育员工讨薪记,以及背后引发的思考



在7月初的内部讲话中,冯鑫也对进军体育产业的商业行为进行了分析。“对于魔镜和体育这样的公司,这几个布局的方向未必不对,但刚开始的起点太高了,当行业环境恶化或者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的时候,就会有由奢入俭的问题,会出现运营成本偏高回报偏少。方向未必是不对的,只是生存的环境变的艰难了,要开始习惯艰苦奋斗。”

冯鑫的这番总结十分到位,判断准确、认知清楚,但多少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味。如果他最初就有这样的判断,暴风体育或许可以在资本寒冬中活下来。

体育产业的前景,无须赘述,即便遭遇挫折,仍有光明的未来在等待着它。在体育产业领域里面,赛事版权始终处于金字塔塔尖的位置。瞄准体育产业中的体育版权,冯鑫的商业嗅觉并没有出现偏差。然而,他进军体育产业,始终没有踩准步点,以致一步错步步错,未能走出毒气弥漫的渊薮。

彼时,乐视体育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领导者,在版权市场挥斥方遒,风头一时无两。暴风体育选择成为乐视体育的简单模仿者。冯鑫的策略也是高举高打,版权是最有效的武器,收购MP&Silva成为他进军体育产业的重要布局。暴风体育成立之初,瞄准了CBA版权,暴风体育APP对标的也是乐视体育APP。

可当时版权的价格也被炒上了天,版权江湖成为了一场资本赌局。乐视体育完成了B轮融资之后不久,资本市场就捕捉到了危险的气息。

接下来就是资本寒冬,乐视体育帝国坍塌,暴风体育始终未能完成B轮融资。手中的版权无法变现,高昂的运营成本让暴风体育成为了末路狂花。暴风体育和MP&Silva是暴风一根藤上开出的两朵花,同时枯萎不足为奇。

暴风体育的故事再一次印证,投机并不适合体育产业,这不是一个来钱快的行当。如果他不是抱着赚快钱的目的,而是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深耕,解决现金流的问题,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另一个版本了。可这个世界哪里有“如果”呢?

当然,冯鑫杀进体育产业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他曾经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加绚烂、喧嚣,也在一些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冯鑫的功过自留后人评说。他在体育产业里留下的“火种”未来能否可以燎原,也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有一点,欠员工的钱还是要还的,你已经在学乐视方面吃过亏了,就别学贾跃亭当“老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