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第一生产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户,绿色健康才是国产大豆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世界第一生产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户,绿色健康才是国产大豆的正确打开方式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大豆完全自给自足,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大跃进前(1959-1961年),中国大豆的出口一度对前苏联非常重要。大豆产量从80年代的900万吨增长到1994年的1600万吨高峰。随后的几年里,产量亦稳步增长。

直到1990年代,中国仍然是大豆净出口国。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大豆出口超过100万吨,完全不需要进口。

随着中国对全球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大豆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大豆产业在1990年和2000年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曾经是美国、阿根廷、巴西在世界大豆出口市场的竞争对手,如今却成为它们最大的客户。

怎么会需要这么大豆?

从世界第一生产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户,绿色健康才是国产大豆的正确打开方式

过去大豆主要用于豆制品的消费,养殖业的兴起带动了饲料需求增长,豆油的消费也不断增加,于是大豆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从世界第一生产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户,绿色健康才是国产大豆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国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开启了持续到今天的营养变革。中国家庭的食品消费以前以植物产品为主,现在已经多样化,肉类产品(牛肉、猪肉和家禽)和乳制品的消费量增加。

从世界第一生产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户,绿色健康才是国产大豆的正确打开方式

● 2013年,每个居民每天总可用食物量接近3000大卡,其中包括高比例(20%以上)的肉类卡路里。

●1985年至2015年,猪肉产量增加了3倍,目前仍是中国主要肉类产品,占肉类总产量的57%。家禽产量增加了18倍,牛肉产量增加了15倍,羊肉产量增加了7倍。

从世界第一生产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户,绿色健康才是国产大豆的正确打开方式

肉类消费(主要是鸡肉和猪肉)的增长导致对动物饲料的需求上升,包括谷物和大豆。中国豆粕产量从1997/98年的800万吨增加到2014/15年的5400万吨。中国的现代饲料工业始于1975年,到2012年产量近2亿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饲料生产国。

从世界第一生产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户,绿色健康才是国产大豆的正确打开方式

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国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从1000万吨增加到3300万吨。在总消费急剧增长的十几年间,豆油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在2002年前,菜籽油是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其次是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当时大多数油是以散装毛油的形式销售,区域特征显著:东北消费豆油,长江流域消费菜油,部分南方地区消费花生油。但是,新的食用油标准改变了这种市场结构。

从世界第一生产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户,绿色健康才是国产大豆的正确打开方式

1992年,中国颁布了一份“色拉油”的标准,未精炼的毛油颜色浑浊,被认为是不健康的,这引发了食用油市场的细分:味道和气味不再是第一选择标准,价格开始主导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便宜的大豆油变得更有吸引力,从2003年始,豆油取代了菜籽油成为第一大消费油种。

从世界第一生产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户,绿色健康才是国产大豆的正确打开方式

为满足大豆需求, 中国决定对某些“非战略”产品(大豆,肉类)增加进口,对谷物则征收关税配额。这样,农业生产可以专注于战略产品,如谷物(小麦和大米),以保持自给自足。

如果中国不进口,由国内种植7500万吨大豆用于压榨,则将占用4000万公顷土地,同时将不得不进口至少2亿吨的粮食!因此,中国从世界第一大豆生产者变成了世界第一大客户。

从世界第一生产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户,绿色健康才是国产大豆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绿色生活的迫切向往,相信国产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将不断得到加强。

莫力达瓦

“豆地租”项目全面放大莫旗高端大豆的特色优势效应,打造内蒙古非转基因有机大豆产业基地,构建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支撑的有机大豆产业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坚守绿色有机产品标准的先进性,坚持“安全、优质、环保、营养、健康”的产品本质特征,打造精品品牌。

并通过推进“互联网+”高标准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实现实现对大豆质量的全程可追溯,保护莫旗有机大豆种植这一方净土,维护有机大豆从“一亩三分地”到规模化发展的可持续性,由大豆的量产转化为质产,将食品等级中最高的有机食品推广到人民日常生活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