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过诗吗?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写诗了?

夏仙宝


不是现在人写诗少了,而是现在对于诗词来说已然成为小众文化了。但是做为一名诗词爱好者,依然推荐个人创作的诗词,同时更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喜欢。



【夜雪】七律/东都有湘/平水韵

秋风吹尽落冬寒,夜雪飘茫路更难。

刺去我心身在碎,峰回春暖梦归残。

坡间浅草当何奈,席卷时光可有安。

背井朝阳空冷切,愿随流水向他端。


东都有湘


几乎每天写,只不过写的不好,选了几首,如下

1,

浊酒清茶

红颜白发

我左手一个天涯

我右手一个年华

好梦易醒

白玉微瑕

我左眼半场迷离

我右眼满城风沙

争不过

辨不清

说不透

放不下

——都随他

几度春秋冬夏

多少真真假假

心中常开一朵花

非自夸

守得天真别有趣

前方景色自然佳


2,

无独有偶 纵然千年

枫桥边,也曾听过我的叹息

只是枇杷黄了,嘱咐雨声莫急

辛苦了春天写下的诗

立夏已经多时

谁的眉头倦了

皱成一个川字

若是江南不见

空有墨醉红颜

越过心墙 却——

止于唇边

3,

江南的雨

时而疏

时而密

时而叫嚣喧哗

时而温柔低语

江南的雨

淋湿了现在

淋湿了过去

淋湿了我

也淋湿了你


枫落满溪


我写过诗,现在还在中国诗歌网写诗。

最近的一首长这样:

“黎明

路灯的光芒

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下去了

窗外天空渐渐变白”

记得爱伦坡说过:“所有的傻瓜都是诗人。”

曾经写诗的比读诗的多,但“诗人”们发现并无物质利益时,他们一哄而散。

只有傻瓜还在写诗,比如北岛,但他在博客中国的粉丝竟没我多。是的,莫言在博客中国的粉丝也没我多。

年轻人们爱的是网文。

网文是关于物质世界的追逐与争斗,尽管披着奇幻、玄幻的外衣。

读者代入,上天入地,在想象里得到征服的快感。

而诗人是一意要在精神世界取得胜利的人。

他们对物质世界一窍不通。

他们笨拙,四处碰壁,被物质世界嘲笑,或者像海子那样……

是的,杜甫一家衣食不周,经常挨饿,以致他幼子饿死。

他吃的是官仓里买的次等的陈米,他献给世界的却是头等的精神食粮。

如果说杜甫、北岛、顾城、海子……的作品才配称诗歌,那么,真正在写诗的人更少。



大悔忆智冰


哈哈哈哈,写呀,当然写,昨天还看图即兴了两首!现在人为何写的少了,因为世风浮澡,人心向钱了呗!话不多说,呈上昨天那两首,娱人娱己,不求关注点赞,只希望大家多多参与,人人写诗,把老祖宗传下的别丢净即是!娃哈哈😃😃

《无题》(新韵)

炉中火旺童时趣,慈母辛勤煮豆粥。

画里农家成旧忆,心埋俗世念乡愁。

(观友风潇潇兮易水寒画作有感记之)

梧桐院里悲风起,满处萧寒鸟欲惊。

愁尽残生堪可似,灯花落影照孤清。


跳过不过


从小喜欢国学,喜欢古诗词文化,从小尝试着写作,下面三首是我写的关于饮茶乐趣方面的诗。

茶趣(一)

午后暖阳跃窗台,

厅前茉莉悄然开。

一壶香茗情切切,

三五好友相约来。


茶趣(二)

独坐厅堂捧香茗,

悠悠音律耳边萦。

寥寥琐事抛脑后,

清心一片自在中。

茶趣(三)

潇潇夜色星寥落,

瑟瑟秋风入耳声。

千秋大业随酒去,

清茶一盏梦自醒。
文字:头条号“冷月微雨”


冷月微雨


问题:你写过诗吗?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写诗了?

..........

前言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写诗了?现代人写诗一点也不少,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毫无疑问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多,毕竟十几亿人了。

不过在生活中如果不在这个圈子里的话,真的很少遇见写诗的人,或者面对一个诗人您也不知道。

老街作诗也有些年头了,奉上几首请诗友们指正:

一、七律

1、七律-中秋有怀

故人幽径入柴门,云散中天月似盆。把盏三巡秋听海 ,登楼一哂夜销魂。
浮生契阔隔尘网,世事浊清浇酒痕。年少当时耽妙句,韶华吟罢已黄昏。

2、七律-登崂@老街味道

长春松雪几流连, 寻迹东崂别有仙,林外峰峦劈入海,云中石径苦登天。
凭临谁共餐霞老,微倦无妨枕酒眠。昔日摩崖犹在目,诗家瓜枣已成烟。

长春子丘处机,松雪道人赵孟頫在崂山都有诗作。

二、五律

1、五律•坐公车上班途中偶得 @老街味道

路赊辞晓月,辙迹过松坡。山卧重云动,风清雨意多。
心期自闲静,生计惯奔波。霜鬓添成雪,光阴笑若何。

2、五律•和@小蓬莱舘杜刊功老师题姜克兄溪山过雨图@老街味道

寒林秋正好,山雨汇清溪。绕涧白龙下,接天苍海齐。
渔樵隔谷失,猿鹿入云迷。坐隐倚塘子,敲枰听鸟啼。

3、五律-题崂山茶

春茶生海市,采以奉仙家。甘露泉边土,崂峰云上芽。
安期不食枣,太白误餐霞。一品清香远,壶中天地奢。

三、绝句

1、五言绝句-崂山观云海

倚杖听沧海,穿云登巨峰,雨余千涧水,寺邈一声钟。

2、七言绝句 -拟古欸乃曲@老街味道

秋心一棹与云平,浪迹江湖载酒行。今日衔杯说鲈脍,此生无趣是功名。

3、仄韵绝句-仿王梵志体一首

大道往来客,湮没风尘里。几人能解得,名利甚滋味?

四、词

1、观宋填词46-渔家傲 @老街味道

所遇欣然能有几,华胥一晌春风里。柳外汀洲分逝水,云烟细,桥头白鹭忽惊起。
对酒当歌曾宿醉,昔年慷慨今何计。拍槛问花多少泪,应难比,绿蓑青笠穿渔市。

2、观宋填词42•青玉案 @老街味道

经年一梦缁尘路,鬓丝悄、芳华去。秉烛惜花春几度,白云有待,鸥盟尚远,山水无寻处。
新词填个嗟朝暮,语不惊人愧成句。偷得浮生闲几许,钟鸣鼎食,风光何似,寂寞僧庐雨。

结语

抛砖引玉,欢迎诗友们指正、赐玉。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青山一直是个爱好现代诗的伪文青。在回答问题前,先献上自己写的几首小诗(文笔不好,大家见笑):

老去

我在这醒不来的尘世里

选择以梦为马

与众人和集体的爱,脱缰背离

事故以及人情,

如潮水褪去 遥远成昨天的浪花

我装着童心的皮囊渐渐老去

如脱壳的蚕蛹,化蝶出一个春天

我是所剩不多的晚春老时光里

落单的一只蝶

无题

我看见

黑夜遇见了流星

所以相信愿望或许晚点

但终会兑现

我听说

大海遇见了人鱼

所以笃信童话或许遥远

但定是真的

在细雨的黄昏里 我一个人 轻读几行诗句,

虽然你还没来

但这仅是送给你的



♞ 初见

紫色的河床,摇啊摇

天地在押韵的节拍间 袅袅入眠

紫意满目。 薰衣草

倒映

我们的脸, 清澈见底

你怀里有酒 醉我心肠

我眼里藏着种子 朴素,绵长

夕阳在炊烟的怀里,依偎

我们背靠背 不用拥抱,不用说话

生活就是美好的


♞无题

我想把自己的四季,只轮回在你的星球。

请你 把我藏了三十年的:春的花和夏的红日,以及秋的皎洁月光 一一采撷

折成洁白的纸船

在你的怀里, 顺流南下。

剩下一个下雪的冬天

我们都忘了撑伞

只顾着并肩散步,低头轻语时

一不小心, 就白了头。



人非草木,无论喜,忧都需要倾诉。而诗就是人类灵魂的歌声和呐喊,所以:人类不亡,诗歌不灭!

但是为什么现代人写诗感觉少了很多呢?

古时的诗歌就好比现代的流行歌曲。例如最早的《诗经》实际是周朝的乐官“太师”派人去黄河流域的十五个国家去抄写歌词,采集曲调而成(古称“采风”)也就是说,

《诗经》实际是周朝的一本流行歌曲大全集!古时人见了朋友都要有仪礼和唱歌,和现代青春期的孩子看到心仪的妹子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一样一样的。后来的汉朝《乐府》和《诗经》一脉相承,是汉朝的流行歌曲大全集。

再发展到唐诗和宋词,都有自己的曲调,需要乐器伴唱。不是像现在干巴巴的读。当时整一套诗词出来,和现在的MV没啥区别。如,唐诗是有五律和七律之分,这本来就是音乐。李白为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写的《清平调》,唐玄宗马上让

唐朝刘德华“李龟年”唱了出来王维的《阳关三叠》和张学友的《吻别》一样,是和爱人分手时必点,必唱的经典曲目。

以及更后的元曲,昆曲,清朝的京剧,地方剧,有点像现代的电影了:除了有歌词,有配乐,还有故事情节的演戏。都是人们茶余饭后,流行的消遣娱乐。

应该说,诗歌是古人的流行音乐,后来又由它演化出了现代的流行音乐和电影电视。而,电影电视的娱乐性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所以原始的诗歌失去了市场,大量的资金流向了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市场,导致现代写诗赚不了钱,也没有大众点赞。青山认为这是写诗人减少的根本原因。

当年文化,当年历史,听当年青山娓娓道来。欢迎朋友们交流和关注!


当年青山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太快,疲于奔命,连看书的时间都少的几乎没有,那里还有时间写诗。写诗,成了少有的一些闲人的心灵自慰了。

老夫常自以为是“闲人”一个,故,常在网络上看诗,并学得写诗技法之皮毛,常习小作,用以消闲。

今日,正有一七律拙句,书于此,供网友戏笑。

七律·秋雁盼归

(新韵)

又至秋霜落碧空,

枫林尽染瑞霞朦,

晨清夕醉流云碎,

义厚情浓野韵融,

北涧风凉舟待渡,

西江水冷客临行,

赠余片叶倾思语,

旅雁归飞莫远程。



鲁西道童


我写,大学时就写新体诗,后来写旧体,出版个人诗集,多年来为推广传统诗词文化义务奉献,不为别的,只是出于热爱。

至于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写诗,我觉得主要有社会的原因和教育的原因。

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诗词不被提倡,无形之中退出社会舞台到极其边缘的地带。曾几何时,流行歌曲流遍大街小巷,写诗的人是却被人冷眼嘲笑的。再后来,人们忙于为生活打拼,更是无暇顾及诗词了。再说说教育:今年以前,小学六年的诗词只有最多80首,有的地区75首,中学更少。相对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浩如烟海的诗词作品数量,这能有什么教育的效果不言自明。今年以来,中小学教材诗词数量加倍了,这是好事,说明国家对恢复传统文化的重视。

诗词创作的现状,就我的了解,我任顾问的某县诗词学会会员不足100,我所居的过千万人口的城市几个诗词团体会员加起来粗算不到1000。普遍现象是诗词团体中七八成是老年人。不过近几年有一些年轻人的诗词团体交流活跃,一些在校学生也纷纷组织诗词社团,这些学生中有一些人进入社会后会继续诗词写作。总体来说,有国家提倡的大环境,诗词创作的繁荣是可以期待的。


音乐与诗词


很爱写。大约近三十首,录載于报刊,及被〈当代自然科学家诗文集〉收录。自觉词俗意浅,远未登堂,兴之所至,偶一为之而已。大家知道,诗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一种形式,也是它的组成部分。诗和歌关系密切,但在古代看其能否‘入乐’而有区分。诗歌最早的合集,就是〈诗经〉。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许多迭名的诗家,现在作诗的还会少吗?不会,绝对不会!你只要看々〈头条〉许多愿意献诗的朋友,就会非常乐观了。全中国,包括在外的华侨到底有多少人在写,会写,写得好。无法统计。但数量一定驚人。

有一次,我应华南师范大学之请,住在该校招待所,恰好是桂王府内,那个独秀峰上,刻满了“南天一柱”,“紫袍金袋”之类的棒云追月的颂语,很好玩。我也爬了上去,环顾四周,正值秋风送爽,日朗天青的季节,触景生情,凑了一首〈登独秀峰〉。不揣鄙陋,恭录如下:

孤峰万仞及天庭,

铁马金戈似有声。

嶺外何处长生殿,

眼底一点桂王城。

欲将秋水邀明月,

好共烟霞侍玉樽。

独秀难能无一语,

朝朝送客上青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