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永不停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回訪記

新華社廣州10月26日電 時維金秋,南粵大地丹桂飄香,處處鬱鬱蔥蔥,一派生機勃勃。

巡港珠澳大橋、進實驗室、訪貧困戶、看改革開放展……10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對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提出新的要求,強調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一路回訪,深深感受到廣東干部群眾備受鼓舞,南粵大地熱流奔湧,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正在掀起。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22日下午,習近平考察廣東的首站就來到珠海橫琴。10年裡,習近平4次踏上這片土地,對橫琴每一步發展都關心關注。10年來,橫琴新區從無到有,變化很大。

橫琴新區黨委書記牛敬先後兩次向總書記彙報橫琴發展工作。“總書記囑咐我們不要忘了開發橫琴的初心,我們要堅定支持澳門發展,大力改革營商環境,為港澳居民在橫琴創新創業提供更好條件。”

2011年3月6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正是在習近平見證下,成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下的首個落地項目。

澳門居民倪靜雲是當天同總書記交流的4名研發人員之一。“現在,不少澳門大學中醫藥系畢業生來到內地發展,發揮自己的特長,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園區正在打造中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窗口,目前已註冊企業94家,其中25家來自澳門。他們將中成藥拓展到葡語國家,受到當地民眾歡迎。

與珠海隔海相望的深圳,以其滄桑鉅變展現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前海發出了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號召。時隔近6年,他再次來到這裡,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佇立在海邊的“前海石”,見證了一張白紙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聳立的高樓大廈,綠樹成蔭的景觀帶,讓人很難想象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灘塗。

作為與前海一同成長的企業,深圳工匠社科技公司從最初的3人團隊發展到60多人的規模,年出口機器人數萬臺。公司CEO招俊健說:“總書記的話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夢想,我們會繼續努力,把企業做好,與前海共同發展。”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田夫說,前海的開發建設再次向世界證明中國改革開放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我們會把前海和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堅持下去並不斷完善、複製推廣,創造出新的更大奇蹟。

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

23日上午,習近平出席了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宣佈大橋正式開通並巡覽大橋。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里。大橋開通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總書記還記得我參加過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建設,這讓我特別激動。”受到接見的建設者代表譚國順是老橋樑人,“總書記說港珠澳大橋是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這是對我們工程人的高度肯定,我聽後熱血沸騰,倍感自豪。”

一個個國家工程、國之重器,體現了勇創一流的民族誌氣。“面向未來,我們將重整行裝再出發,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再攀新高峰。”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說。

港珠澳大橋,既要高質量建設好,又要用好管好,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置身大橋,面朝大海。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營運管理部部長江曉霞說:“一流大橋要一流運營。我們將運用科技的力量,實現運維管理向‘智慧型’轉變,提高服務水平,讓大橋變身粵港澳三地聯繫的‘民心橋’。”

實體經濟是立身之本、財富之源

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格力電器公司。

格力是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平均每天有20項專利問世。近兩年,格力的發明申請量、授權量,均居行業第一。

“總書記考察全程都關心實體經濟和自主創新,這是對所有制造企業的殷殷囑託。實體強則經濟強,則國家強。要實體強,必須闖別人沒闖過的關,用創新搶佔未來話語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

“90後”王亞東是一名自動化工程師,加入格力只有3年,他和團隊攻關研發了一套自動操作系統,提高了效率。

“總書記跟我握了手,鼓勵我們加油幹。”王亞東說,年輕人就要有自主創新的骨氣和志氣,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和實力。

民營企業前途不可限量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24日下午,習近平在廣州同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交流。

“總書記給廣大中小企業吃了定心丸,黨中央高度重視並一直在想辦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維兵說。

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各級政府也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企業核心技術和市場情況的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建華說:“當前,民營企業真切感受到各級政府所做的努力和給予的支持。只要矢志不移專注主業,堅持創新,就一定會把企業做好,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發揮科技引領作用。”

把短板變“潛力板”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

23日下午,習近平來到粵北山區的清遠英德市。這裡地處南嶺,山多地少,是廣東相對貧困地區。

英德市電子商務產業園是棟3層小樓,集合了農特產品O2O體驗館、農村淘寶服務中心、電商服務中心和青年電商孵化中心。

果康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貨架上擺放著紅薯幹、桑葚幹、無花果乾等當地農特產品。合作社理事長宋勇輝說,習總書記到我們這裡看產品、問銷路、話發展,這讓我們更堅定了帶領社員們把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搞好的信心。

廣東是我國第一經濟大省,但也面臨發展不均衡問題,粵東西北地區發展相對滯後。“廣東正在推進‘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戰略,粵東西北地區的長處和優勢正在顯現,發展後勁不斷增強。”英德市委常委羅振宇說。

連樟村是廣東省定貧困村。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令鄉親們倍感溫暖。

貧困戶陸奕和說,他告訴總書記,是黨和政府幫著蓋了房,去年年收入已有6萬元,達到預脫貧的水平,“以後我會更加努力,爭取早日脫貧,過上好日子。”

和陸奕和一樣,不少村民在政府和企業幫扶下,蓋起了新房。去年,全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9000元,預計今年貧困戶全部實現預脫貧。

“一任接著一任抓,一仗接著一仗打,一代接著一代幹”。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地黨員幹部提出的要求,令連樟村黨總支書記陸飛紅深受鼓舞:“大家相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

讓城市留下記憶

千年商都,人文薈萃。24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廣州市有著百年曆史的恩寧路永慶坊。

這裡原是一片破舊的老社區。2015年,廣州用修舊如舊的修繕理念進行改造,既保留了原有街巷肌理和舊城風貌,又導入了產業,人氣漲了,年輕人來了,老街也活了。

給總書記當“導遊”的廣州市荔灣區委書記危偉漢說,總書記十分關心城市文明傳承和根脈延續,未來我們將更注意把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和保護結合起來,讓城市留下記憶,給市民留住鄉愁。

習近平來到粵劇藝術博物館,關心粵劇藝術的傳承和保護。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說:“我們一定要按照總書記要求努力把這項文化遺產保護起來、傳承下去,並展示給全世界的觀眾。”

暨南大學是知名華僑學府,全世界各地有2萬多所華文學校使用暨大編的中文教材,累計發行4000多萬冊。

“總書記對我們寄予很高的期望,我們感到責任重大。我們一定堅持自己的辦學特色,為海外僑胞回祖國學習、傳承中華文化創造更好條件。”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說。

切實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

人民群眾的冷暖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24日臨近中午,習近平來到深圳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瞭解社區公共服務、基層黨建、社區管理等情況。

記者看到,這裡有寬敞明亮的綜合服務大廳、乾淨整潔的自助圖書館、充滿溫情的日間照料中心……

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是當前社區治理的關鍵。

北站社區黨委書記何新生說:“總書記問得很細,離開時再次叮囑我們把工作做實做好。我們認識到,社區連著千家萬戶,連著老百姓的心,基層工作的方方面面跟群眾最貼近,一定要依靠群眾、帶領群眾把社區建設好,把工作做實做細,讓群眾安居樂業。”(記者葉前、周強、周科、肖思思、田建川、荊淮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