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出现暴利态势,银行系增长强劲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陆续披露,已有8家银行系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2018年上半年业绩浮出水面。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消费金融行业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不乏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过6亿元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此外,杭银消费金融在上半年顺利扭亏为盈,实现了613万元的净利润。而哈银消费金融资产规模是所有银行中增长最快的,较期初增幅达533%。

业内人士认为,从数据来看,消费金融行业延续了2017年的良好发展势头,伴随着消费金融机构场景、风控、获客等各项能力的大幅提升,市场已进入到相对平稳的盈利时期。


消费金融出现暴利态势,银行系增长强劲


银行系增长强劲

据统计,目前全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22家,其中银行参股或控股的共有19家。截至8月31日,共有8家银行系消费金融披露了截至6月30日的经营情况。


消费金融出现暴利态势,银行系增长强劲


其中,招商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607.74亿元;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净利润6.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3%、11.6%。此外,截至6月底,招联消费金融贷款余额已达612.27亿元,总放款额约3439亿元,各项指标牢牢占据消费金融第一梯队。

紧随其后的是马上消费金融。重庆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马上消费金融营业收入41.07亿元,净利润3.66亿元,净利同比增长173.13%(2017年半年净利润为1.34亿元)。

而兴业消费金融也实现了强劲增长。兴业银行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兴业消费金融投放贷款96.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69亿元,实现净利润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1%、119.8%。

数据显示,成都银行旗下锦程消费金融上半年业绩同样不俗。2018年上半年,锦程消费金融营收8897万元,净利润3653.92万元。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净资产5.96亿元,营业收入8897万元,净利润3653.92万元。其未经审计总资产达到19.37亿元,与年初披露的17.95亿元相比,增长7.9%。

另外,北京银行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北银消费金融损益0.22亿元,若按北京银行占其35.29%持股比例估算,北银消费金融半年收益约为6234万元。

截至今年6月末,杭银消费总资产(未经审计)为49.94亿元,较年初增长198.9%;净资产为4.62亿元。该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111.89万元,同比大增259.5%;实现净利润613.02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73.64万元。

而河南中原消费金融仅披露了营业收入,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达1.57亿元,但并未披露净利润情况。

截至目前,上海银行持股的尚诚消费金融成为目前银行系当中唯一一家亏损的企业。截至6月30日,总资产为41.39亿元,净资产为9.70亿元,贷款余额为36.17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0.16亿元。

在不同的背景之下,消费金融机构凭借自身优势寻找到各自的市场空间。研究消费金融行业的上海交通大学程雪军博士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经济稳健发展,消费升级与消费理念的转变,以及基于金融科技发展而推进的消费金融创新,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流程和应用产品,致使消费金融行业进入盈利“丰水期”。


消费金融出现暴利态势,银行系增长强劲


行业发展迎来拐点

目前国内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商业银行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商行依靠良好的服务和精准的定位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包围中突围而出;电商系平台:电商巨头依靠消费场景及背后获客渠道取得优势;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分银行主导和产业主导两大类,目前已有22家机构获得牌照;分期平台:在不同场景下,细分出了专注于消费金融垂直领域的分期平台。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预计2019年我国消费信贷(含房贷)市场规模将突破40万亿元,自2011年起复合增长率约为21%。不过,随着消费金融发展进入红海时期,自2017年开始,行业内套利、欺诈、共债等一些问题逐渐暴露,政策收紧,监管趋严,消费金融平台在增速可观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消费金融业务,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以2017年12月的现金贷新规为转折点,行业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

8月18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要求“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同时,必须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析人士表示,银保监会发布这份通知,预示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市场将从跑马圈地逐步过渡到规模与质量并重,整体将迈向规范化的健康发展。

易宝研究院分析,对消费用户来讲,可以打破原有信贷约束,满足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增强信用意识。对金融机构来讲,可以优化资产结构,增加新的盈利点,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消费金融满足了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触及长尾客户的消费需求,对于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型至消费驱动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消费金融出现暴利态势,银行系增长强劲


违规问题不容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消费金融市场仍旧面临严监管、防风险等难题。与此同时,监管对消费金融的监管力度也毫未松懈。

对此,某消费贷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虽然政策导向比较明确,但监管的高压态势依旧延续。今年以来至少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受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居民部门杠杆率加速攀升是消费金融领域存在的重要问题。目前,消费金融领域存在用户多头借贷现象,较易产生违约风险。一方面,部分平台为了追求市场规模的扩大,疏于监管;另一方面,客观条件存在制约,相关平台无法直接获得用户在其他平台的借贷情况,市场间数据共享机制还不完善。


来源 | 华夏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