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文|东南海上一尾鱼

有不少人认为,中国是火柴的发明国,依据是古籍记载中类似火柴的东西,例如“发烛”、“引光奴”和“粹儿”。

火柴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根据记载,“发烛”实际上是这样做成的:在松木小片的顶部涂上一分(3毫米)来长熔融状的硫黄。宋代一本书说,晚上有急事,又来不及点灯,有聪明的人会将杉木劈开制作成条状,然后将杉木一端染上硫黄,这种东西一与火遇,就有火焰的穗苗,又被称为“引光奴”,也被人称为“粹儿”,因为可以用来粹火。

不过,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安全火柴,却是在近代从西方传进来。

有很多研究者认为,欧洲最早的火柴也和中国的一样,是用硫磺制作而成,欧洲最早的火柴制造技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不过,用硫磺制作的火柴,在使用上有比较大的危险。

19世纪初期,黄磷火柴被发明出来。这种火柴一经摩擦就可以被引燃,但容易出危险,而且燃烧产生的烟是有毒的。19世纪30年代,法国人和德国人用黄磷、硫磺和氯化钾为混合原料制作火柴。

到了19世纪中期,被称为“安全火柴”的火柴品种被发明出来。之所以说它安全,是因为这种火柴是将氯酸钾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上,然后将红磷药料涂在火柴盒侧面。使用这种火柴时,将火柴药头在磷层上轻轻擦划,就能点火。由于把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分开,大大增强了生产和使用中的安全性,称之为安全火柴。

火柴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那么,这种安全火柴又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呢?

私人著述中最早提到火柴的进口,应该要数晚清文人孙玉璋在他的书《异闻琐录》中的记录了。他的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道光间,英夷所贡杂物,多谣巧好玩。中有自来火者,长仅盈寸,一端五色洋药,擦之而火爆发。士大夫见之莫不惊奇,以为鬼物。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唯索值厅昂,非豪商显宦无力求之耳。”

这段文字描述了道光年间,被称为“自来火”的火柴被英国进贡到中国的事情。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样一种东西很神奇,简直和鬼物一样神奇惊骇。而这种“自来火”在各大商埠也有贩售,只是价格高昂,平常人买不起。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或许可以推断,中国古代的“发烛”到了清代,其实并不盛行,否则,人们见到和“发烛”相似的“自来火”火柴,怎么会惊讶得认为和“鬼物”一样呢?

最开始,火柴只在外国人开设的洋行中贩卖。这些火柴有来自欧洲的,也有来自日本的。后来,中国人自己开的“洋庄”也开始输入外国火柴。

例如一位叫黄文山的广东商人,就曾在日本、香港、广州和梧州四地开设洋庄,一方面把中国的大米运到日本,另一方面把日本的火柴运到中国。日本的火柴以价格低廉的优势还曾一度占据中国火柴的大份额市场。

到了后来,中国人不再依赖进口的杨火柴,能自己生产火柴的厂子越来越多。

火柴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1879年,由日本归侨卫省轩在广东佛山创办的巧明火柴厂,是中国第一家现代火柴厂。1889年,有另外一家火柴厂也在广东设立。广东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火柴生产的起源地。

19世纪80-90年代,除了广东,天津、重庆、上海等地也相继有火柴厂诞生。上海在后来还成为全国火柴生产的中心。

1903年,中国已经有火柴厂18家。到了191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70家。因为国产火柴厂的设立,中国的火柴进口量锐减。1913年,中国进口火柴56万箱,到了1920年,进口火柴只有约17万箱。

随着国产火柴的生产,火柴慢慢地在近代中国普及开来。

参考文献:

隋元芬着,《西洋器物传入中国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年。

郁贤皓等着,《中华文史知识实用手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