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真的理解這首詞的含義嗎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真的理解這首詞的含義嗎

上元燈會

塵世浮沉總伴隨著總總情緒難於言表,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喜悅、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寂、也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興奮之情。然而辛棄疾這首《青玉案.元夕》卻能把無奈失落和驚喜融於一體,這種爐火純青的手法運用堪稱典範。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真的理解這首詞的含義嗎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與“一代詞帝”蘇軾並稱“蘇辛”,功力之深無語言表。但這首《青玉案》走的卻是婉約風格,這與詞人當時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當時的宋朝風雨飄搖,國土大半已經淪陷,而民眾卻還沉浸在歡樂嬉戲之中不知愁為何物,作者以反襯的手法暗諷朝廷的無能不作為。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真的理解這首詞的含義嗎

玉壺光轉

詞的上闋以實景為主,華麗的上元燈會,綻放的煙花如流星雨般落下,達官貴人官宦小姐更是一路寶馬香車。還有那悅耳動聽的風簫聲,錯落有致的月光,伴隨著華美的魚龍花燈舞動了整晚。作者通過對“花燈”“煙花”,“香車寶馬”和”風簫“等的描寫向我們展示出了一副上元佳節熱鬧繽紛,普天同樂的場景。但這種熱鬧的背後又是什麼呢?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真的理解這首詞的含義嗎

一夜魚龍舞

下闋前兩句通過對人的描寫,對美人的描寫來突顯上元佳節的熱鬧和民眾的歡樂。後幾句筆鋒突轉,在這茫茫人海中我千百次的尋找都沒有找到她,卻在不經意的回首間看見她正站在那燈火闌珊之處。這首詞如果以當時的背景代入,作者想要尋找的是那個能給予他安慰和幫助的知音,能給他指明國家前路的良師益友,也有可能”那個她“其實就是作者本人,作者以此想來表達對朝廷不作為的憤懣和自己的不願同流合汙性情。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真的理解這首詞的含義嗎

驀然回首,那人去在,燈火闌珊處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人文的發展,這首詞也越來越被世人所喜,尤其最後那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是能夠表達出一種對愛人,對夢想的一種追求,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一次擦肩而過”也許在燈火闌珊處的那次回眸就是為了今生的相遇。

由此可見代入的背景不同詞也可以有另外一種理解,那麼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