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個國家要求瓜分清朝,哪一國爲何堅決不同意?

秋天的紅葉882


其實不是哪一國堅決不同意,當時的涉事國有西歐的英、法、德,南歐的意大利和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奧匈帝國,東歐的俄羅斯,亞洲的日本以及北美洲的美國。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按照題主的意思,除了美國以外,其他的起個國家都是瓜分中國的的始作俑者,但是即使主張瓜分中國的七個國家,也不是鐵板一塊,在這裡面也分個輕重緩急。

其中主張瓜分最甚者莫過於在東亞地區有利益的沙皇俄國和日本,與其他的列強國利益訴求不同,日俄兩國的訴求已經遠遠超過了商業利益,一個與中國接壤,一個與中國隔海相望,他們是擴張領土的野心。

這與殖民,攫取商業利益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同時,這樣的利益訴求,也是美英法德意以及奧匈帝國無法企及的,他們沒有那麼大的能量去掌控與本土遠離的飛地,一旦形勢有變,那不過是別人嘴裡的肉。


因此,雖然美國先知先覺,提前預判到了接下來的局勢,並很快否決了其他列強的提議,英法德這些國際舞臺上的老油條,執牛耳者也不傻,很快也做出了最適合自己利益的反應,那就是接受美國的提議,維持現狀。

這就好比幾個人玩蹺蹺板,最先的時候,日俄一端,美國一端,並不均勢,美國屬於弱勢的一方,但幾個搖擺國卻是美國的外掛,並很快發揮了效果,最終把日俄的圖謀扼殺在了孃胎裡。

況且日俄兩個極力慫恿國也並不是鐵板一塊,這倆貨的利益太一致了,一致到他們都想要中國的東北地區,東北只有一塊,自然這兩個國家也是相互敵視,並在幾年之後大打出手,這就是1905年的日俄戰爭,當然,這是後話。

就當是來說,美國不同意瓜分中國,並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這就好比有人吃葡萄喜歡先吃甜的,有人喜歡先把酸的吃掉一樣,吃相不同,但結果並沒有什麼異樣。

當然,晚清軀體內的那一部分離心力也是驅使列強放棄瓜分中國的因素!


歷史三日談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要求瓜分清朝的國家是:




以上分別是英、法、日、德、意、俄、奧匈帝國等七國,其中以俄日兩國瓜分中國意圖為最盛,但日俄都企圖得到東北,此後不久還爆發了爭奪東北的日俄戰爭。

不得不承認,當時美國是極力反對列強瓜分中國的,因為美國遠離東亞,同時當時又是製造業第一強國,美國看中的是整個東亞市場,美國才是最大陰謀家,因此它極力反對各國瓜分中國,加上慈禧太后為保住大清王朝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各國之歡心”之語來巴結列強,而八國之中也名懷鬼胎,英法德等國害怕俄國坐大,因此也紛紛接受了美國的主張,俄國迫於無奈最後也只得接受了。


我認為當時中國之所以沒被瓜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列強也從鎮壓義和團運動中看到中國人們英勇抗爭和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決心,以至於他們怕瓜分中國後反而引起全中國人們團結起來反抗。


湘平古珍郵館


殺羊分肉不如養羊薅毛,殺雞取卵不如養雞吃蛋,歐美列強也明白這一點。尤其是精明的美國人,所謂“堅決不同意”說的就是美國,但英國的作用更大。

八國聯軍,是指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個國家,實際參戰為十國,還有英國佬帶來的印度、澳大利亞,因為兩國均屬英聯邦國家,也都派兵參戰。

八國聯軍侵華,利益衝突

鴉片戰爭以來,歐美列強對中國已經是予取予求,只要清政府不聽話,就是一頓拳腳相加,但1900年,本來一直卑躬屈膝的慈禧太后利用“義和團”兄弟的強大力量向列強宣戰,列強為了維護在華利益,組成八國聯軍又是一頓猛揍,慈禧太后不得不再次跪地求饒。

歐美列強的利益衝突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就已經凸顯出來,他們試圖扶持不同的利益代理人。


慈禧和李鴻章是親俄的代表,李鴻章一直重視“海防”,輕視“塞防”,對沙俄割讓我國領土的意圖並不牴觸,甚至認為值得把新疆送給俄國,換取兩國友誼,因此在戰爭期間,當慈禧太后派李鴻章作為代表進行談判時,俄國人歡迎,因為他知道李鴻章又來“送大禮”了。

光緒皇帝則是親英美的代表,英國人、美國人不喜歡李鴻章,他們希望通過侵華戰爭,好好教訓一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慈禧,讓她以後乖乖聽話,好好跟自己做生意。

德國的態度比較激烈,因為他們的駐華公使克林德被斃了,德皇很惱火,因此德國人壓根不理慈禧的求和,努力擴大侵華戰爭,一直率兵打到山西,大有不抓慈禧,誓不罷休的勢頭。

英國人一開始贊同德國人,但當德國打到山西時,英國人感受到了威脅,他害怕德國趁機擴大在華勢力,更害怕俄國人割讓領土後,在華勢力會超過自己,影響到自己的利益,於是在清廷、俄國和德國之間充當了斡旋者,促成和談。

八國聯軍談判,各懷鬼胎

對於慈禧太后的和談請求,八個國家是各懷鬼胎的。

1、要求瓜分中國領土的國家

八國聯軍中的日本、俄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有分割中國領土的想法。

在此前的侵略戰爭中,列強已經在中國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相當於初步瓜分中國:

俄國的勢力範圍是長城以北和東北;

日本的勢力範圍是福建;

法國的勢力範圍是廣西、廣東和雲南;

德國的勢力範圍是山東;

英國的勢力範圍是香港和整個長江流域。

日本、俄國、法國、德國,為了攫取更大利益,有進一步分割中國領土的想法,尤其是俄國人,想要迫使清政府正式承認它對東北地區的合法佔領權;意大利則是跟著打醬油的。

2、要求維護商業利益的國家

很多人認為,只有美國反對瓜分中國,其他國家都贊成,實際上英國的作用要比美國大

英國是歐美列強中最早大規模侵略中國的國家,對華侵略次數也最多,但英國人並沒有想要

徹底分割中國,因為英國人最初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就是打開中國這個巨大市場,進行資本輸入,主要是為了獲取鉅額的商業利潤,英國除了割讓香港,並未“租借”其他地方。

英國人認為,如果清政府垮臺,歐美列強中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統治這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民族複雜的國家,繼續支持慈禧和腐朽的清政府對自己更為有利。

美國跟英國想法類似,但美國此前正忙於和西班牙打美西戰爭,爭奪菲律賓,因此沒能在列強劃分勢力範圍時分一杯羹,其他諸如投資、貿易等政策優惠和好處也沒撈著,美國感覺自己很吃虧,想借助此次和談,把之前失去的全都撈回來,取得和列強一樣的在華待遇。

在英國、美國的斡旋下,歐洲各國也開始明白,清朝的垮臺可能會弄巧成拙,讓自己喪失在華利益,因此列強態度漸趨一致,最終決定“保全”慈禧,開始與清廷議和。

辛丑條約達成,中華恥辱

經過談判,八個國家和清政府最終達成《辛丑條約》,條約沒有要求清政府各地,而是要求清政府支付鉅額賠款,並繼續擴大開放程度,條約的主要內容如下:

1、中國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
2、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3、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
4、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鬥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記不敘用”。

5、總理衙門必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

殺羊分肉不如養羊薅羊毛,殺雞取卵不如養雞吃雞蛋,歐美列強都明白了這個道理,中國避免了被進一步瓜分的命運,卻迎來了更沉重更恥辱的負擔。

綜上,英國和美國確實是反對瓜分中國的,但他們的出發點不是為了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而是這樣做更有利於維護他們的利益。我們應該知道這段歷史,但沒有必要對強盜感恩戴德,而應該銘記這段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據相關野史資料,八國聯軍侵華,擊敗滿清政府軍之後,本想要堅決處罰慈禧太后,瓜分中國。各國根據自己實際,謀劃在華的最大利益。

據傳,慈禧太后託人找到李鴻章,讓李鴻章到各國使館遊說,並傳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各國之歡心”口意。經遊說後,八國聯軍多數堅持原先決定,瓜分中國。其中,俄羅斯,日本,英國,法國,叫得最兇。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也附和。美國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反對。

俄羅斯控制長城以北中國,進行“黃俄羅斯計劃”,英國控制長江、黃河流域計劃,德國想吞併山東,日本想吞併福建和東北,法國指染兩廣、雲南。各有目的。

倘若中國被瓜分,則中國將變成非洲,成為各列強的割據。美國使館回報國內後,認為中國一旦被瓜分,美國將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嚴重損害美國利益。權衡利害之後,堅決反對。日本、德國作為新興帝國主義國家,為了表示它的“正義”,也勉強同意。而且,日本與俄羅斯,還有爭奪東北的“對立”。因為俄羅斯在東亞的坐大,英國也害怕它一家獨大,因而也同意美國提議。俄羅斯在其它幾國意見下,也只好“同意”,當然,那時它正在加緊修築遠東鐵路,而且還未完工。


憤怒野虎


“爾等欺人太甚”,當年慈禧在所謂的《宣戰詔書》中鏗鏘有力地喊出這句話,我們都認為慈禧是看完義和團在紫禁城表演完”刀槍不入”的本事後,才增強了這位封建老太太對外宣戰的信心,才有底氣對外宣戰。其實,並不是。

圖:八國聯軍與清朝女子

慈禧作為晚清執政者,再怎麼昏庸也不會無緣無故向十一國列強同時宣戰,她是一個權利慾望極甚的人,更是一個把個人利益看得非常重的人,只因為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死亡的臨近,才會對十一國下宣戰詔書。

八國聯軍是怎麼廝混到一起的,他們出師有名嗎

其實,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一直受列強欺壓,英法聯軍更是在搶走大量珍寶以後,燒了圓明園。慈禧肯定知道自己的實力絕對不是英法日這些列強的對手,那麼她還為何要宣戰呢?

這跟慈禧所處的危險形勢有很大關係。

慈禧與光緒鬧翻之後,端王載漪想趁機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手握京城禁衛軍,故意放山東的義和團進京。義和團要是得勢,慈禧必定萬劫不復。

而洋人支持光緒的變革維新,光緒重新掌權,對慈禧來說,基本就沒有生還的可能,畢竟古代皇權專制就這樣。

當義和團進京之後,雖打著消滅洋人的旗號,但實質上乾的卻是燒殺搶掠,在京城作亂的義和團已經不受控制,完全亂成一鍋粥。

在義和團製造慘案,殺掉洋人之後,列強們坐不住了。慈禧心裡跟明鏡一樣,這兩方要是任何一方輕鬆勝利,自己就得玩完。

於是,她就想先借洋人之手滅掉義和團,再讓滿朝大臣背這個黑鍋,自己則先到西安躲避一陣,以此全身而退。

其實,在慈禧宣戰之前,當時北京的洋人已經與義和團廝殺到一起,礙於洋人的數量少不是義和團的對手,所以慈禧認為只有發動戰爭,洋人的部隊才會過來。

慈禧發動戰爭,深知自己的實力肯定不是聯軍的對手,但戰後的結果,對慈禧來說,無非就是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慈禧這個把個人利益看的非常重的人是無所謂國家損失的。

而正如慈禧料想的那樣,義和團被洋人滅了,端王下臺,大阿哥被廢,主戰的幾個大臣成了替罪羊。可她沒料到洋人索賠4.5億兩白銀,這個數字就是恥辱,因為當時清朝人口約為4.5億人,也就是說每人1兩。

最後,所有人都有損失,國將不國,慈禧什麼事沒有。

八國聯軍攻下紫金城後,要求瓜分清朝,米國為什麼不同意

米國在發表獨立宣言以後,就迅速走上了領土擴張的道路,相繼從英國、法國、西班牙手中通過戰爭獲得土地,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獲得領土的最迅速的方式是通過金錢購買,甚至在1867年僅用720萬美元就從沙皇手中買到150多萬公里領域,當時米國民眾還一致認為政府做了一筆糟糕的交易。

鑑於米國的綜合國力在那個年代已經首屈一指,光緒以法理皇帝的身份向米國總統寫了一封求救信,希望在關鍵時刻得到幫助。信件輾轉多日被送到米國總統麥金萊手中。

雖然史料沒有記載當時總統是什麼反應,但八國聯軍侵華後,就在其他七國打算瓜分清朝的關鍵時刻,米國確實站了出來,堅決反對瓜分提案。

不明此理的人,乍一聽,還以為米國是戰略伙伴為清朝的完整統一考慮呢,然而,並不是。

米國不同意瓜分,有他們自己長遠的打算。首先,瓜分以後,那些不平等條約就完全變成廢紙了,清朝都沒了,找誰要賠款。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米國認為,要想讓利益最大化,就不能把羊一下全殺了分著吃,而應該長遠考慮,剪羊毛,長期穩定收益。

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國要瓜分清朝,米國站出來不同意的原因,米國考慮的是長遠利益,不過後來,他還帶頭把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用於教育事業,同樣,教育的方式也是以西化為主,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小小嬴政


慈禧太后執政幾十年,終於硬氣一回,不再甘願任人宰割,於是下了戰書,向世界列強宣戰,可是當世界列強給足了面子,帶著船堅炮利來的時候,慈禧一溜煙跑去了西安。

英軍率先攻破北京城,進入宮中,大肆燒殺搶掠,之後的其餘國家紛紛趕來,做完土匪行徑之後決定開個大會,怎麼瓜分中國偌大的領土,各國都根據自己的需要瓜分中國的領土。

然而就在這些國家商量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國家覺得不對勁!於是開始反對瓜分中國的做法,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國家就是現如今的世界第一大國——美國。當時的美國還算不上是世界霸主,但是也有些實力。

而當時的強國無非就是英國、俄國、德國,他們都同意將中國瓜分成八個部分,當然他們自然佔有大部分領土和利益,而其他國家自然就少了,此時美國人認為這樣不划算,他們眼光更長遠,所以以一己之力扭轉了局面。

有人認為是光緒皇帝聯繫美國,才打動了他們,其實不然,美國只是將自己得利益最大化,如果分成八個部分,美國在中國的利益就會縮減,美國聲稱只有中國開通商口岸,這樣就可以通過商業活動大量壓榨中國民間的財富,這一想法被解說之後,其他國家覺得確實不錯,與其佔領倒不如各自放大自己得利益。

後來還讓清朝賠款4.5億兩白銀,加上本金利息一共9.8億,而偌大的賠款什麼時候才能賠完?

當時的美國有人發現中國這麼大的國家,去美國的留學生還不如其餘歐洲小國,於是有人聲稱誰能讓中國留美學生增加,這無疑在之後將在中國過得更大的利益。

因此美國又率先退還庚子賠款,但是要求這筆錢用來資助中國赴美留學生,資助中國文化建設事業,而後其餘各國紛紛效仿。

總之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羽評郡主


八國聯軍是我國曆史中一件難以抹平的回憶,在1900年的時候,十個國家的軍隊從天津港踏上了我國的土地,帶著一股風捲殘雲一般的氣勢向北京席捲而來。

八國聯軍之所以會有十個國家的軍隊,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當時八國聯軍中的英國並不是只帶著自己國家軍隊來的。

當時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和澳大利亞也隨之而來了不少軍隊,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十國聯軍。

八國聯軍的藉口就是義和團運動,雖然義和團運動本身就是一件無理的暴民活動,但是卻無法掩蓋八國聯軍侵略的事實,從清朝晚年開始,他們就將我國當成了他們盤中的大肥肉,誰都想過來瓜分一塊。

正好,義和團運動就成為了他們奪取我國利益的藉口,所以他們就佔領下了北京。

美國的反對瓜分

八國聯軍侵略早期的內部意見是非常不統一的,而之所以會有不統一的意見,那就是因為有的人拿到的利益多了,有的人拿到的利益少了。

在分贓不均的情況下,自然就產生了分歧。

在八國聯軍中,除了美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之外,其他五個國家都提出了要瓜分我國的提案。

為此他們甚至畫出了一個勢力範圍,想通過這畫出來的勢力範圍,確定以後的地盤。

也就在他們討論的激烈的時候,美國人懷著自己的目的開始與其他列強們據理力爭了起來,並最終成功說服他們放棄了瓜分我國土地的想法。

而美國人為什麼會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站出來反對瓜分我國呢?

其實道理簡單到了極點,那就是在他們看來如果瓜分了我們國家,那他們自己所能在其他眾多列強手中奪下的土地將會非常之少。

而分量雖然也有一點,但是與其他幾個國家相比,卻會少上許多。

美國的反對原因

美國在現如今強大是強大,但在八國聯軍那個年代他們卻並不是最強大的。

首先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在當時的實力就比美國強上很多,大家別看這些歐洲國家的國土小,但是他們的各大殖民地加起來所形成的龐大資源卻是不亞於美國的。


他們後來之所以會落到了美國後面,主要是因為他們被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要不然美國後來也不可能成為世界的龍頭老大。

這幾個國家要麼實力很強、要麼距離我國很近,因此在劃分地盤的時候,他們可以獲得許多的便利。

但是美國就不行了,因為無法確定下讓他們滿意的土地份額,所以他們就站到了反對的立場上。

美國反對之後,提出了自己覺得正確的意見。

而這個意見就是不瓜分土地,只索要賠款。

他們覺得如果這樣做的話,將不會遭受到我們國家百姓的激烈反抗、也不需花費多大的力氣操心其他事情。

只要賠款協定簽定了下來,即便自己躺在國內紋絲不動,每個月、每就會有大量的金錢流入自己的口袋。

與其投入大量的軍力攻打劃分地盤以及費心費力地去操心其他問題,直接提出一個賠款條件讓清政府忙前忙後地去幫自己解決,豈不是快哉?


說到這裡,大家想必就會知道美國人之所以反對瓜分我國的原因了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覺得瓜分我國自己無法獲得太多的利益。

第二個原因就跟他們的國家路線有關,他們是一個商業佔據主流的國家,在以利益為重的他們看來,直接賠款的形式是能獲得最大利益的。

在美國人的勸說下,其他幾個國家也不是傻子,在沉下心思考後,他們也覺得美國人說的對,因此就敲定了賠款的條件,和清政府簽訂下了庚子賠款條約。

從清末延續到民國的庚子賠款

庚子賠款的金額我們都很熟悉,當時我國一共有4億5000萬人,因此他們自己就以我國當時的人口基數索要賠償,簽訂下來了4億5千萬兩白銀的賠款。

當然,如果他們想要讓清政府一下子拿出那麼多錢是不可能的,雖然我國當時確實有那麼多白銀,但是這些白銀主要集中在百姓們手中。

想讓清政府從這些百姓手中搶奪白銀有些不現實,因此他們就簽訂下了分期付款計劃,讓清政府用接下來多年的各種鹽稅、關稅的錢分期給予他們賠償。



這個分期的時間也不短,是一個39年的長期分期賠款,4億多兩的白銀在經過39年的分期之後,所形成的利息將會直接是本金的翻倍,清政府一共要賠給他們9億多兩的白兩。

這筆賠款後來也沒有隨著清政府在歷史中的雲消雲散而消失,在清政府倒臺之後,袁世凱、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蔣介石等分別在不同時間段奪取我國主導大權的人物都沒有直接得罪列強們的膽氣。

雖然他們本身在不同時間段內成為過民國名義上的主人,但是在那個軍閥紛爭不休、工業水平國力大不如列強的時代來說,他們是需要列強支持才能坐穩自己位置的。

因此為了自己的權力穩固考慮,他們自然就主動接受了清政府留下來的債務,在後來的多年時間裡,陸陸續續地給這些列強賠款著。

美國在庚子賠款中的退還

不過這些賠款並不是全數賠償的,因為某些事情的發生以及懷揣著某些目的原因,所以美國從1908年起,就開始了對我國的庚子賠款退還。

庚子賠款一共要給美國賠償3000多萬兩白銀,而他們的退還金額是1000多萬兩白銀,差不多就是一半的金額。

而美國人的賠款退還並沒有直接不還那麼簡單,在他們的規定下,清政府和民國必須要把這筆錢放到一些有用的地方。

比如建一些學校、福利院、醫院、教堂之類的社會基礎設施,在用美國庚子賠款建造的眾多學校中,清華大學是最為出名的。

美國人的目的也很不簡單,從退還賠款開始,清政府和民國也必須按照與他們的協定每年送一定優秀的留學生到他們國家留學,接受他們的教育以及思想。

而他們這步決定的目的就是想通過他們美式的教育感化這些留學生,使得他們在回到國內後成為支持美國文化的人,以在我國宣揚他們美國的文化。

也因為那個時代美國的教育確實比落後的滿清、民國先進太多的原因,所以很多留美歸來的學生,後來都成為了影響極大的文化人物,給我國帶來了巨大影響。

有必要說一下的就是,一般在去美國留學前,這些留學生都會在清華大學打好留學前所需要的英文底子。

然後到了留學的時候,他們就會從清華大學前往美國,然後或是回到國內或是留在美國。

這一點和現在非常相似,因為現在大多數的清華學生在去了美國留學後,他們大多數都會選擇留在美國工作,最後變成美國人。


所以說在眾國要求瓜分我國的時候,反對的國家是美國,他們反對的原因是因為如果按照瓜分的方法,他們所獲得利益將會非常之小,這是他們所不想看到的,於是這才反對了這樣的做法,提出了賠款的要求。


孤客生


1900年,滿清王朝在風雨飄搖中又到了一個新的紀元。然而就是在這千禧之年,滿清王朝卻迎來了一場壓垮自己統治的災難。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始末

這一年,山東、直隸地區的義和團運動鬧得十分厲害。他們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在不懂現代社會的外交禮儀的情況下,義和團的成員衝進了有各國領事館的東郊民巷,打死了德國和日本的駐華外交官員。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就是在幫助滿清王朝出口氣,消滅洋人。


此時的慈禧太后,對於義和團運動也持肯定態度並且支持他們幫助政府打擊列強在華的利益。一時間西方列強駐華領事館人員紛紛向清政府提出強烈抗議,要求懲治義和團運動,保護在華洋人的利益。滿清政府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對此不予理睬。

隨後以英、美、法、俄、德、意、日、奧匈帝國等國組成的聯軍以保護使館安全為名向北京進發。義和團與清朝官兵在天津大沽口對其進行了阻擊戰,將八國聯軍暫時打退。得知消息後的慈禧太后在紫禁城內發佈了這樣一道懿旨:“向全世界宣戰。”年老昏聵的慈禧太后要同時和西方列強拼刺刀。


毫無疑問,慈禧太后的這一決定,更加刺激了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決心。八國聯軍還是兵臨北京城下,隨後慈禧帶著光緒皇帝以“西狩”為名逃到了西安。留下了李鴻章負責和西方列強談判議和。

談判桌前西方列強的醜惡嘴臉

談判一開始,西方列強便堅持要瓜分中國,尤其是俄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最為積極,意大利、奧匈帝國、以及其他幾個沒參加戰爭但也想要分一杯羹的歐洲國家都表示贊成。然而在這一過程中獲利最少的美國,出於保護自身利益的原因,站出來堅決反對瓜分中國。提出了保留滿清政府的統治,讓滿清政府充當自己的馬前卒,收刮中國大地的財富和欺壓中國百姓。來結西方各國之歡心。


最終清政府在中國的統治得以保留了下來。而簽訂的《辛丑條約》所涉及的鉅額賠款卻壓垮了中國的百姓——每人一兩白銀,共計4.5萬萬兩白銀,算上利息達到了9.8萬萬兩之多。

美國為何不同意瓜分中國的提議?原因很簡單!作為新興列強的美國在利益分配時沒有達到心理預期,因而堅持保留滿清政府的統治而後圖其他。弱肉強食的年代哪個國家會幫一個弱國?不過是分贓不均罷了!


珞珈山的貓


1900年的華北大地上,以排外反教為特徵的華義和團運動蓬勃發展,嚴重威脅到了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的利益。所以列強組織聯軍,無恥地入侵中國並佔領了北京,迫使慈禧、光緒兩宮西狩。最後強迫清廷簽署了喪權辱國地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後世認為正是此份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細讀此份條約,我們會發現這樣一份嚴重條約,卻沒有割讓一塊土地,原因何在?

義和團爆發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1897年德國強佔膠州灣,由此引發了列強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這大大刺激了中國人的民族之心,尤其是山東百姓,出於列強壓迫前線,為了反抗帝國主義列強,自發組織義和團走到了抗爭的前列。儘管帝國主義列強列強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中國軍民的行動沉重打擊了列強的囂張氣焰。聯軍統帥瓦德西就曾說過,中國人民“含有無限蓬勃的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都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所以“瓜分一事,實為下策!”

而列強之間的錯綜複雜的矛盾,也使得他們難以聯合起來瓜分中國。當時俄國借出兵之際已經佔領了東北,但是這大大威脅到了日本、英國在華的利益。所以日英聯合起來反對俄國,而日英想要壟斷長江、東南地區,又遭到俄國牽制。各國矛盾日益加劇,鬥爭更加激烈,甚至出現士兵互斗的事件。

美國一直希望擴大自己在亞太乃至世界的影響力,於是抓住機會再次拋出了“門戶開放”政策,反對列強瓜分中國,維持原狀,列強之間利益均沾,機會平等。難以談攏的英日俄三國最終接受了美國的建議,以圖早日簽訂條約,更好維護自己在華利益。《辛丑條約》不割地的基本方案就是這樣逐漸形成的。

(美國國務卿約翰·海伊,門戶開放政策提出者)


老照片


鴉片戰爭一般被稱為中國開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開端,別看香港是彈丸之地,打《南京條約》簽訂那天起,它的地位把大清整體命運拖進“半殖民地”。

這個定義並不確切,西班牙被英國佬搶去直布羅陀三百多年了,到現在也沒要回來,但沒有人說西班牙現在是半殖民地社會。

歷史車輪行進到庚子年前,大清的土地已被劫掠不少。

沙俄把該搶到的已經全搶到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早就成了中俄界河,沙俄還有一個夢想,就是侵入東北,將之變為黃俄領地,所以就在庚子年間,打著參加八國聯軍進入京津冀的幌子,其時正行侵入東北之實,前者或許可以分贓,後者才是真正陰險的大手筆,前者簡直算是佯攻,後者才是主攻方向。

沙俄渾水摸魚絕不止一次,上次英法聯軍進北京,沙俄跑到清廷面前裝好人,居中調停,騙走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反觀英法燒了圓明園,被人罵了幾輩子,只賺了一點賠款和多通了兩個商埠,外加11平方公里的九龍司,可沙俄卻賺個盆滿缽滿,後來還強租了旅大。

英國後來又租借了威海衛。

法國在華南素有圖謀,強租廣州灣,逼迫清政府答應不能把兩廣、雲南割讓給別國。

日本已經佔據臺澎,正在努力消化,但看到列強蠢蠢欲動,學法國向清政府提出,與臺澎隔海相望的福建你也絕不可割讓給別國。

德國盤踞青島,力圖深挖山東膠濟鐵路沿線。

意大利想有樣學樣,單方面劃定浙江三門灣,想撈一塊殖民地,被大清海軍懟回去了。

以上,可以看出真正對中國有領土野心的是俄、日、法、德、英,把英先放一邊晾著,這裡面法國缺少實現能力,德國是新興國家,意志最為堅決,但下手有點晚,距離中國也太遠。

日本佔完臺澎的便宜後,消化系統還沒健全,但“三國干涉還遼”的恥辱還在,由此強烈關注東北,堅決防止俄國多吃多佔。

沙俄在前面說了,貪心最大。

英國是大清房地產最早的開發商,在中國四下一望,惡名“昭著”,拉了很多仇恨,然而沒有佔據多少實際地盤,租借一個威海衛不過25年,只有使用權,有借還得有還,比俄日直接動輒豪吞十萬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簡直不值一提,而且人家還是大產權。罵名我揹著,實惠你們佔。

當英國正在煩惱,美國人也不開森。

與英國人一樣,美國人看中的也是做生意,俄、日是領土生意都做,而且極度鍾情鐵路、礦藏等簡單粗暴的土豪生意,英美卻更看中國際貿易領域。

問題就來了,你們佔了地盤,正常國際貿易就無法保證了,好不容易開放的門戶都被你們捏在手裡,這生意還做個P?

所以,英美在所謂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打的主意與日俄它們並不一致,他們更加傾向於保持清政府這個式微又聽話的政權的領土完整性,以便更好的實現他們的貿易需求,堅決反對俄日為首的對中國領土的肆意併吞。

在列強之中,美國的表態最為公開化,人家不是帝國主義,佔據了道德高地,是保持中國領土完整性的急先鋒,而英國立場也非常堅定,多次與清政府統治者合謀,堅決致力於阻撓制止俄日領土野心。

由此,題目中所說的“堅決不同意”,事實上有美英兩家。

而我們的主角,大清統治代表慈禧女士,雖然表面持謹慎歡迎態度,卻是發自內心的牴觸英美——大清地大物博,施捨出去一些土地倒不怎樣肉疼,但門戶開放了,黎民思想開化了,挑戰了他們的統治權威,這才是真正可怖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