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在中国,濒临破产,外国开始吸取教训,进行转型

杭州市江干区一处共享单车暂停点如今成为“单车坟场”,上万车辆堆砌成山,共享单车该何去何从?引发本端持续关注。

共享单车在中国,濒临破产,外国开始吸取教训,进行转型

共享单车的热潮始自2016年,同时迅速催热了自行车配件行业。浙江慈溪胜山镇是我国三大自行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之一,2017年5月,共享单车鼎盛时期,这个小镇没有夜晚,工人日夜赶工,工资都翻倍涨。然而不到两年时间,热潮褪去,近一半的工厂又回归了原本的状态,甚至有的还因此背上了负债。

2017年5月,胜山镇副镇长沈红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抢占共享单车机遇激活了胜山自行车业,给胜山带来了令人鼓舞的红利。同年该镇自行车业零部件产值可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50%,新增利润达30%。”

共享单车的“东风”能持续多久?当时,这也成了当地企业家热议的话题。保守的业内人士认为只能持续到2017年年底,乐观的则认为能持续到2018至2019年。没想到,转变来的这么快:

2017年6月,悟空单车倒闭。

2017年7月,町町单车传出退押金难。

2017年8月,小鸣单车、小蓝单车,先后传出押金难退的情况。

2017年9月,酷骑单车CEO被罢免,公司面临倒闭边缘。

……

渐渐地,共享单车企业纷纷破产的蝴蝶效应,影响到了胜山镇生产订单的执行。

共享单车在中国,濒临破产,外国开始吸取教训,进行转型

若干年前,共享单车的出现给民众带来巨大便利,骑行共享单车成为一种时尚。不过如今时过境迁,共享单车发展遭遇困境,国内龙头企业小黄车(Ofo)也传出了将被变卖的新闻。

据外媒分析报道指出,随着Uber、Lyft等网约车公司的进入,共享单车市场热度不减,但是行业应该吸取中国共享单车带来的一些教训,比如长期维护、发展速度过快、投放量过大等。

据国外科技媒体报道,在共享单车领域,中国走在市场前列,而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美国等国掀起了共享单车热潮。其中,网约车巨头Uber开始多交通工具的多元化,进入了共享单车(其中包括了电动自行车)、共享滑板车领域。Uber的竞争对手Lyft也在关注相同的领域。

四月份,Uber花费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共享单车公司Jump。这家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单车网络覆盖了纽约、奥斯汀、旧金山、芝加哥、华盛顿等城市。

7月份,Uber再度进入了共享(电动)滑板车领域,向滑板车公司Lime投资了3.35亿美元,这家公司被估值为11亿美元。

Uber首席执行官科罗沙对于共享单车兴趣浓厚,他认为这有助于Uber长期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城市闹市区,共享单车将取代网约车成为主力。

科罗沙表示,全世界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市中心,但是各大城市如今不希望车辆数量继续攀升,因此需要有全新的交通工具来满足出行需求。

在Uber看来,共享单车将会蚕食面向出租车的网约车业务。最近的一项统计也显示,旧金山市的出租车手机叫车订单下滑了一成,主要原因是共享单车兴起。

需要指出的是,Uber面临对手Lyft的激烈竞争(Lyft已经占据了美国三分之一市场),此外谷歌兄弟公司Waymo即将推出无人出租车业务,此时此刻,Uber展开业务多元化并不令人感到惊讶。

外媒指出,美国共享单车有可能会不自主地复制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过去几年的错误,比如单车投放量超出了需求量。尽管一些美国公司投放的电动助力单车和中国公司的传统自行车有所区别,但是国外企业仍然需要吸取中国市场的一些教训。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新成立的共享单车公司获得了海量投资,这导致行业快速发展,甚至超出市场需求,一些厂商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若干家公司已经倒闭破产。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单车的存放和维护。为了让消费者随意骑行单车,厂商采取了无桩摆放的方式,即消费者应该在骑行结束之后存放在一些预定的区域。

这些想法从纸面上看上去不错,但是在实践中,单车公司开始争夺有限的存放地点,一些消费者甚至把单车随意堆在其他公司的单车上。

随后,共享单车造成了一场噩梦,在公交、地铁车站附近,海量的单车给交通造成混乱,也影响了市容。

随着用户长期使用造成消耗磨损,中国共享单车的维护保养也成为一个问题。

当共享单车发生破损时,一些单车公司却认为,生产投放全新单车比维修旧单车更容易,这种做法违背了共享单车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的行业初衷。

中国的共享单车还出现了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单车盗窃以及故意损坏单车的行为,这些问题愈演愈烈,给运营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在美国市场,Uber收购的Jump公司也在一些城市推出了无桩单车。据报道,在纽约等城市,也出现了类似中国的单车乱象,即单车随意摆放,挤占了人行道空间。

外媒指出,一旦共享单车市场出现乱象,Uber等运营商应该承担起责任,尤其是掌握好业务扩张速度,否则大量投放单车将给公共环境带来问题。

据称,作为全球单车市场的引领者,中国的一些公司蒙受了巨额损失,如今美国公司应该吸取这些失败教训,促成行业健康发展。(综合/晨曦)返回腾讯网首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