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魯迅和這些大咖都配不上諾獎,那麼還有誰能配得上?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因為性侵沒有獎項,趁此機會,我們不妨回想一下,那些真正應該獲獎,卻沒有獲獎的人。

說到這個問題,大家恐怕都會忍不住心疼陪跑多年的村上春樹。自從2006年獲得弗朗茨·卡夫卡獎(這一獎項被譽為“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後,他更是連續七年排在博彩公司賠率榜的最前排,大家大概都習慣他每年出現在那張賠率榜上,而結果也似乎總是“毫無懸念”,他大概是諾貝爾文學獎史上最悲壯的“陪跑王”了。

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至今,已有114年曆史,共有112人獲得這一殊榮。獲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當然我們會錯過一些很偉大的作家。”瑞典學院一位院士曾這樣說。對喜歡文學、熱愛讀書的人來說,無論獲獎者還是“陪跑者”,他們的作品都值得一讀。

下面我們就為大家好好盤點一下那些錯過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作家!

列夫·托爾斯泰

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如果魯迅和這些大咖都配不上諾獎,那麼還有誰能配得上?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是19世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作為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列夫·托爾斯泰一直為後人所景仰。諾貝爾文學獎剛剛成立的時候,對於首屆獲獎者,人們都普遍認為,非托爾斯泰莫屬,遺憾的是,托爾斯泰與該獎失之交臂,由此引發了巨大爭議。

評委會充分肯定他傑出的文學成就,卻又不肯將第一筆文學獎金頒發給他,是因為託翁“否定了一切形式的文明”,讚美了“原始的生活方式”,“提倡無政府主義思想”,“任意改寫《聖經》”,“對於他那種罕見於一切文明樣式的狹隘和敵意,我們覺得無法忍受”。


愛彌爾·左拉

代表作:《萌芽》、《娜娜》、《小酒店》、《金錢》等

如果魯迅和這些大咖都配不上諾獎,那麼還有誰能配得上?

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一個法國人,也錯過了一個法國人。得獎的是普呂多姆,公認錯過的是左拉。左拉是自然主義文學的領袖,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創作上都是自然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他強調文學的科學性、客觀性,注重表現遺傳和環境對人的影響,把真實感作為小說家的首要品格,把客觀性作為作家應該追求的創作特色。

然而,他的自然主義創作風格卻引人爭議,讓那個時候充滿浪漫情懷和保守理想的諾貝爾文學獎難以接受。1902年因為連續兩年錯過左拉和托爾斯泰這樣的公認大師而引起廣泛爭議,諾獎委員會不得不公開了一個答辯,說明不選兩位文學大師的原因,其中對左拉的評價是:他的創作“沒有靈魂,往往是粗魯的冷漠”。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代表作:《老虎的金黃》、《小徑分岔的花園》等

如果魯迅和這些大咖都配不上諾獎,那麼還有誰能配得上?

博爾赫斯不僅是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文學巨匠,而且還是一位無與倫比的創造大師。被稱讚為“作家們的作家”。博爾赫斯被公認為上個世紀中期顛覆了小說世界,他開創了一種全新小說的寫作路徑,被後人一直模仿,卻不得其神韻。

但是在拉美,博爾赫斯卻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1976年,博爾赫斯親自前往智利,從武力推翻阿連德民選政府、殺害了成千上萬智利人的大獨裁者皮諾切特手中接受了貝爾納多·奧希金斯大十字勳章。瑞典文學院發表公開聲明,稱他的這一言行已經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設立宗旨完全背道而馳。這就是他連續十幾年獲得提名卻終究沒有獲獎的原因。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

代表作:《玩偶之家》、《人民公敵》等

如果魯迅和這些大咖都配不上諾獎,那麼還有誰能配得上?

從1901年首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發開始,他就被提名為候選人,可惜前兩次都失之交臂,當1903年瑞典文學院將目光投向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他的希望大增,可是同胞比昂斯滕·比昂松成為了他最大的競爭者,由於兩人實力相當,曾經有人建議,兩人同時獲獎,可是有些院士以不符合評獎章程,二人只能擇其一,由於前兩屆得主都因為生病原因未能親自前來領獎,瑞典文學院不希望今年再次有得主缺席,由於七十五歲的易卜生身患重病、臥床不起;而七十一歲的比昂遜雖也年邁,但還是生氣勃勃,創作力旺盛。這樣,瑞典學院選最終把文學獎單獨頒發給比昂遜。

但更加讓人唏噓的是,剛剛否決了兩人同時得獎不符合章程的瑞典文學院,僅僅第二年就同時將諾獎頒發給了兩個人(弗雷德裡克·米斯塔爾&何塞埃切加賴),不知道易卜生知道之後心裡有何感想?


馬塞爾·普魯斯特

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等

如果魯迅和這些大咖都配不上諾獎,那麼還有誰能配得上?

普魯斯特是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意識流文學的先驅與大師。也是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如果說左拉是十九世紀法國最後一位大師的話,那麼普魯斯特就是二十世紀法國第一位大師。可惜,偏又因為風格太超前而被諾獎遺珠。

在質疑為什麼現代文學三巨頭:卡夫卡、普魯斯特、喬伊斯都沒有被諾獎法眼看重時,諾獎評委會解釋說,現代人文精神和現代審美意識的普遍覺醒需要一定的時間。時間是個關鍵,現代文學需要時間才能被接受,可惜時間不等作家。1922年普魯斯特去世,同年西班牙戲劇家哈辛託·貝納文特以通俗佳構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評點說,流行又一次打敗了純文學。


詹姆斯·喬伊斯

代表作:《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靈夜》等

如果魯迅和這些大咖都配不上諾獎,那麼還有誰能配得上?

詹姆斯·喬伊斯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後現代文學的奠基者之一,他作品及“意識流”思想對世界文壇影響巨大。雖然在如今的都柏林,“布魯姆日”(布魯姆為《尤利西斯》的主要人物),用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爾蘭文學家。但是當年《尤利西斯》剛出版的時候,卻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甚至被鬧上了美國紐約法院,又被美國、英國禁止發表。喬伊斯最後一部小說《芬尼根守靈夜》出版後倒是風平浪靜,也許是誰也沒有看懂。

有人說,他對一些未來的諾獎得獎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詹姆斯·喬伊斯甚至沒有進入過諾貝爾提名名單。據說在《尤利西斯》出版時,新建國的愛爾蘭自由邦的一位部長德斯蒙德·菲茨傑拉德親自登門來訪,準備建議愛爾蘭提名喬伊斯獲諾貝爾文學獎。喬伊斯寫信給朋友說,他不會因此獲獎,反倒可能讓這位部長丟官。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代表作:《洛麗塔》、《微暗的火》、《阿達》、《普寧》等

如果魯迅和這些大咖都配不上諾獎,那麼還有誰能配得上?

作為小說家中的小說家,納博科夫的小說以其豐富炫目的才智和令人欣喜的沉思冥想而獨樹一幟,在之前的美國文學史上幾乎是空前的。上世界70年代,他的聲望達到頂峰,被譽為“當代小說之王”。

但是在當時,納博科夫的作品卻充滿了爭議,有人說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也有人認為,納博科夫只是一個只懂謾罵、狂妄的二流作家。也許正是這種爭議讓他最終錯過了諾獎。


魯迅

代表作:《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

如果魯迅和這些大咖都配不上諾獎,那麼還有誰能配得上?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對後世影響很深。其小說、雜文等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就深受魯迅影響,稱魯迅為亞洲最偉大的作家。

至於魯迅沒有獲得諾獎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諾貝爾獎評委馬悅然稱:“他的文學作品是在他逝世後才被翻譯成外文。”而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埃斯普馬克2005年接受採訪時卻說這樣一段話:“學院曾派人給魯迅帶話,傳給他一個訊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魯迅自己認為他不配,他謝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