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上一篇:

眼看快八點了,我們順著聖瑪麗大學教堂南側的窄巷一路向南穿行,很快又回到基督教堂學院草甸樓前。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草甸樓西側有個色彩繽紛的漂亮花園,來的那天我們就已經注意到了。回去查了一下,它是1926年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而修建的戰爭紀念園。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背後那個多尖的建築就是食堂大廳,我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去那吃飯啦!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基督教堂學院的食堂大廳很不一般,不僅因為它自1529年建成以來一直是牛津大學裡最大的一個,還因為這裡曾作為查理一世的臨時國會大廳。英國內戰期間,查理一世避難於此,就是在這個大廳裡召集國會開會的。大廳的樓梯很氣派,高大寬敞,難怪電影《哈利波特》在此取景。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昨晚來時,一片昏黃幽閉的感覺,倒是很配魔法學校。今早再看,完全變了番模樣。陽光透過東邊的大玻璃窗斜射進來,使這個古老的地方又煥發出生機。精美雅緻的扇形天花如蒲公英般飄在空中,讓人想起那些充滿朝氣的莘莘學子。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這個天花板可是1638年的呢。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冷餐檯擺在大廳門外的前廳裡,麵包、麥片、牛奶、橙汁、酸奶、水果什麼的都在這自取。門上方掛滿了肖像畫,估計都是這裡的校友。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北牆窗下立著一尊雕像,是1783-1809年間任基督教堂學院院長的西里爾·傑克遜(Cyril Jackson,1746-1819)。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接下來,當-當-當-當~,進入大廳。這座帶有一圈彩色花窗的高大建築讓我想起羅馬的巴西利卡式教堂。棕色的傢俱、護牆和天花板給人一種異常隆重的感覺。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懸臂託梁式的木質屋頂簡直就是小一號的威斯敏斯特大廳。如果在牛津選個地方召開國會,沒有比這個地方更合適的了。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熱餐檯在左側牆邊,有專人負責盛飯。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我們端著冷餐盤來不及細看,趕緊先找地方坐下。服務人員對就餐區有個簡單的分配,有的是給本校師生的,有的留給來訪學者,我們自然是到分給住校訪客的桌子。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熱餐檯提供的是典型的英式早餐,培根、雞蛋、番茄、煎蘑菇、香腸、烘豆子、炸薯餅,一應俱全。不對,沒有黑布丁,不知道為什麼。桌上隔不遠就放著一個咖啡壺和一個牛奶罐,方便大家取用。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大廳西頭高出的部分相當於主席臺,上面的餐桌被稱為“高桌”,一般是資深人員就座的地方。牆上的肖像當然也是最高級別的,正中最上方掛著學院創始人亨利八世的畫像,下方是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半身雕像。基督教堂學院作為皇家機構,一直由在任的英國君主作為創始人代表行使“督導”的職權。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亨利八世像右邊就是當初一手操辦建校的托馬斯·沃爾西主教,其實他才是最早觸發創建這所學院的人物,所以至今基督教堂學院仍以他的盾徽作為學院的校徽,但學院創建年代以亨利八世宣佈這裡定名為基督教堂學院的1546年為準。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高桌附近牆上掛的基本都是歷任院長的畫像,而兩邊則有一些聲名顯赫的校友,其中有幾位曾任英國首相。英國曆史上有25位首相畢業於牛津大學,其中13位出自基督教堂學院,超過了全校的一半。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寬大的窗戶上繪著歷任院長的盾徽和名字。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其中有一扇最特別,位於一進門順左手邊數第五扇。花窗左上角的小姑娘頭像為院長女兒小愛麗絲(Alice Liddell,1852-1934);右上角的頭像為《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羅爾;下邊四位院長盾徽中的第二位為小愛麗絲的父親亨利·利德爾;盾徽下方則是《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卡通形象。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吃完飯到校園裡逛逛吧。那個寬敞的大方庭最讓人心怡。它差不多有80米見方,托馬斯·沃爾西當初想拿它做未來新建教堂的迴廊呢,足見其野心不小,若有這麼大的迴廊,那教堂得多大啊。最終它在一對父子的努力下於17世紀末完成,父親塞繆爾·費爾(Samuel Fell,1584-1649)在1638-1648年間任基督教堂學院院長,他的兒子約翰·費爾(John Fell,1625-1686)在1660-1686年間在此任院長。他們也是該院唯一的一對父子院長,可能在整個牛津大學甚至整個英國的大學裡都很少見。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方庭的北邊於1665年率先完工,主要用於教堂的神職人員使用。隨後的十幾年又完成了東邊和南邊,現在院長就住在東邊。1681年請牛津畢業的建築家克里斯多佛·雷恩主持設計了西邊的湯姆塔,這個大方庭才全部完成。隨著6.25噸重的大湯姆鍾安裝進鐘樓,這裡的一切都開始以湯姆命名:湯姆塔、湯姆門、湯姆方庭。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這座鐘也的確神奇,它每晚21:05鳴響101下,代表該院最初的100位院士和1663年新增的一位。為什麼是21:05而不是21:00呢?這是因為牛津按時區細算的話比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晚五分鐘,也就是說這裡的正午(太陽在最高點時)為格林威治時間的12:05,牛津牛啊,自己搞了一個本地標準時間,因此我們通常的21:05正好是“牛津時間”的21:00。因為湯姆鐘的聲音是牛津最大的,就用它來提醒牛津大學各學院關閉大門,而基督教堂學院總要等到101下敲完後(約20分鐘)才最後一個關門。在特別的節日湯姆鍾還會發揮特別的作用,愛爾蘭詩人葉芝(W.B.Yeats,1865-1939)在他的詩歌《萬靈節之夜》(All Souls' Night)中曾提到湯姆鍾在萬靈節子夜時分敲響的情景:


“Midnight has come and the great Christ Church bell(午夜降臨,基督教堂學院的大鐘)


And many a lesser bell sound through the room(還有許多小鐘,響徹房間)


And it is All Souls' Night...(這是萬靈節之夜...)”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方庭中央有個墨丘利噴泉,靈動的墨丘利傾身向前,右手高舉,彷彿在對斜上方的湯姆鍾施以魔法。墨丘利(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是羅馬神話中的傳令神,正好呼應了湯姆鐘的傳令功能。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過去這裡有個傳統,學校的體育生喜歡把藝術生扔到這個池子裡惡搞。英國作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1903-1966)的小說《舊地重遊》(Brideshead Revisited)和據此改編的電視劇《故園風雨後》中都曾有這樣的情節,大概是這裡最奇葩的習俗吧。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湯姆方庭的東北角有個塔樓,穿出去回頭看一眼,上方的雕像是我們熟悉的院長亨利·利德爾。校園裡似乎處處都在紀念這裡的前輩。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校園東北角這塊三面圍合的草坪叫派克沃特方庭,因原址是一家由派克沃特家族經營的中世紀客棧而得名。這三面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為本科生宿舍,南邊正對的是學院的圖書館,圖書館東南的小樓就是畫廊了。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畫廊藏畫以14-18世紀意大利畫家的作品為主,因為作品不多且要收費,如果不能免費進入,其實看不看兩可。其中主要包括博洛尼亞卡拉奇三兄弟之一阿尼巴·卡拉奇的《屠夫鋪子》。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佛羅倫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菲利皮諾·裡皮的《受傷的半人馬》。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威尼斯畫派代表丁託列託的《聖勞倫斯的殉教》。

牛津大學最魔幻的食堂、最壯闊的方庭和最奇葩的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