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上海证券交易所将通过区块链改善保险业

趋势|上海证券交易所将通过区块链改善保险业


趋势|上海证券交易所将通过区块链改善保险业

据中国证券报消息,上海证券交易所(SSE)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IAMAC)已同意通过区块链技术合作改善保险和养老金行业。据悉,世界第四大证券交易所上证所与几家主要的保险业公司都建立了合作,包括IAMAC,长江养老保险公司,东京海洋阳光等。新集团的既定目标是“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创造一个新的,高效率,低成本和更安全的保险业” 。

1 保交所与中国保险资管协会将合作推进区块链运用

最新消息,保交所中国保险资管协会将合作推进区块链在资管及养老金行业方面的运用,在保险资管方面,针对存续期不透明、合同信息造假及业务相关参与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将产品底层信息和交易信息“上链”,增加数据流转效率,实时监控资产真实情况,为管理者、投资者及监管机构提供透明真实的资产信息,提高交易链条各方机构对底层资产的信任程度。在养老金管理方面,保交链可在充分保护各方敏感信息的基础上,打破受托机构、账管机构、托管机构、委托人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信息孤岛,大力提升运营效率并实现历史年金信息的可追溯。

2 保险科技转型加速 “保险+区块链”成转型热词

牛顿区块链发现,从2016年起,就不断有保险行业相关人士呼吁保险资管行业重视区块链技术。

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18)》,在《报告》的2017年保险资产管理业热点专题分析中,着重阐述了金融科技在保险资管行业的应用。

《报告》指出,在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金融科技主要有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三方面的应用。《报告》表示,一是大资管时代下的人工智能。针对资产管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投研、智能投资、智能投顾等多个方面。二是面向金融创新的大数据分析。例如,大数据分析可以应用于信用评级与风险控制、舆情分析、精准营销等方面。三是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地简化结算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其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中后台运营、支付转账、金融智能合约等。

趋势|上海证券交易所将通过区块链改善保险业

3 区块链成险企转型“热土”

牛顿区块链近日发现,在各金融行业中,保险机构对区块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部分保险机构在区块链应用落地方面,走在整个金融行业的前列。

目前,区块链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金融延伸至实体经济。有业内人士表示,区块链技术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应用落地的主战场应为实体经济产业领域,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也将集中体现为落地场景后带来的价值增量。

另外,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旗下金融壹账通区块链也将区块链应用到集团旗下保险场景中。

事实上,保险+区块链确实被认为会擦出很大的火花。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指出,区块链技术可解决保险“唯一性”痛点。上述文件认为,在保险经营过程中,信用是基础,而传统的“社会信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险标的是保险利益的载体,是保险合同的基础,也是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唯一性”是保险标的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也是保险承保和理赔定损的难点所在。

趋势|上海证券交易所将通过区块链改善保险业

在区块链的应用背景下,其分布式和加密技术特征,结合相关识别技术,可以为解决身份“唯一性困境”提供解决框架和实现路径,确保数据和信息真实可靠,有效溯源,为防范保险欺诈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利用区块链的时间戳和分布式特征,结合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时间和空间范畴内的保险唯一性解决提供全新的可能。

区块链去中介化、高透明、防篡改的特征能够提供信任机制,建立互信需求迫切的领域最易切入区块链技术,有区块链研究人士表示,“金融领域信用成本较高,建立互信的成本及难度较大,区块链不仅可以解决金融体系中的信任问题,同时去中介化的特征也能降低交易成本,使金融交易更加便捷、安全”。

牛顿区块链认为,目前,保险企业对于区块链的创新应用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的融合。比如,针对区块链数据不会泄露丢失等技术特点,最近大热的区块链保险项目时光元链就致力于将保单信息、客户信息及理赔信息放到区块链进行存储,避免意外事故对数据安全的冲击。目前来看,互联网企业更注重在技术层面的探索。二是业务层面的合作创新,即让区块链在保险业务场景化拓展过程扮演新的角色。比如,区块链可以引入积分联盟等共享经济理念,推动产品服务创新,争取更大的获客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