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壽光破冰縣管校聘「深水區」,激發教師隊伍「新動能」

今年是壽光市推行縣管校聘改革的第四年。四年來,該市所有中小學校全部參與縣管校聘改革,共交流輪崗教師2294名,其中濰坊市級以上教學能手139人,壽光市級骨幹教師1107人,骨幹教師佔交流教師總數的54.3%;跨校競聘並轉移人事關係的1091人,342名中學教師到小學競聘;交流校長49人;337名農村新招聘教師在城區優質學校頂崗交流;75名中層幹部退出管理崗位;在學區制改革中共有74名原教辦工作人員回學校競聘。先後被省教育廳確定為“中小學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省級實驗區”“首批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範區”;《紮實推進縣管校聘改革 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案例榮獲“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獎”;中國教育報以《山東壽光:縣管校聘激發教師新動能》為題報道了該市縣管校聘開展以來教師隊伍的集體“蝶變”之路。面對縣管校聘改革工作的“深水區”,該市主動在制度上尋求突破,釋放了教師隊伍的新動能。

一、分類管理,因校而異制定最合理競聘方案

壽光市現有農村義務教育學校110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教師隊伍結構、學校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如果忽略了這些差異,在落實上級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的相關文件、政策時就會出現“水土不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學校健康發展。為此,該市制定出臺文件,將學校進行分類管理。各教育學區按照《壽光市教育局關於深化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壽教字[2018]61號)精神,將所轄學校根據偏遠程度、交通狀況、辦學規模等因素綜合考慮,把農村學校分為鎮區學校、偏遠學校。將交通不便、工作生活條件較艱苦的學校定為偏遠一類學校,將交通較為不便、工作生活條件一般的學校定為偏遠二類學校。對長期在偏遠學校工作的一線教師,若晉升職稱時仍在偏遠學校工作,職稱晉升除常規加分項之外,另設任現職內偏遠學校工作年限獎勵分(年度考核位次須列全校前三分之一),調動了教師紮根偏遠學校工作的積極性。

二、定向施策,因人而異設立最適合工作崗位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學校規模、地理位置等存在較大差異,教師病休、孕產假、教師老齡化等特殊情況千差萬別,嚴格按照省定編制標準核定崗位,勢必會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壽光市堅持遵循原則、靈活機動、科學設崗的思路,確保了教師隊伍都能立足自身崗位發揮最大潛能。一是靈活設崗。對每所學校的基本情況、位置條件、學生住宿、師資結構及各種人員情況進行全面摸排,為學校量身打造教師校內競聘政策,設定學校教師崗位數,確保學校在現有編制基礎上,能夠有一定數量的機動崗位,保證學校教學工作正常開展。二是定崗定責。各學校根據核定的崗位數量,研究設定相應的工作崗位及崗位職責、工作量,由以往教師工作學校安排轉變為教師和學校自主雙向選擇,實現了定崗、定責、定工作量,且工作量情況直接與教師績效考核掛鉤。三是雙向選擇。學校崗位設置方案和競聘辦法經教代會或教職工大會表決通過後,進行全校公示,教師根據學校崗位設置情況,分別向學校自願提交競聘申請,學校根據競聘方案,分層聘任、雙向選擇,讓每一名教師都能“對號入座”。

三、多調少補,因地而異構建最優化編制佈局

壽光市堅持以人為本,立足既解決學區間教師超、缺編問題,又考慮教師的實際困難等因素,通過實施跨區域交流,穩妥化解超編人員,補齊缺編單位師資缺口,實現了教師編制的動態平衡。一是主動帶編交流。對有調動工作申請的教師,優先組織他們到心儀的中小學競聘,並調整人事檔案關係。二是特定人員交流。凡符合山東省教育廳等部門《關於推進縣(市、區)域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魯教師發〔2015〕1號)應交流條件人員,按10%的比例定向到缺編鄉鎮進行交流輪崗。三是超、缺編對口交流。該市教育局制定超編鄉鎮交流輪崗實施方案,專門確定對口支教交流條件及激勵政策,符合支教交流條件的骨幹教師按規定程序、時間到對口學區中小學競聘,並落實相關待遇。

四、骨幹帶動,因需而異打造最均衡教師隊伍

壽光市以優秀教師向農村相對薄弱學校傾斜為導向,堅持發揮名師對農村學校的輻射、引領、帶動作用,讓優秀教師下得去、待得住、教得好,進一步提升了農村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促進了區域師資優質均衡。一是鼓勵名師參與支教。每年根據農村偏遠學校的用人需求,從城區學校中選派一定數量的骨幹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支教時間2-3年,支教人員不調整人事關係。二是特設高級教師崗位。在人社部門核定的高級教師崗位總量內,自2017年起在偏遠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設置部分特設高級教師崗位。競聘特設高級教師崗位人員具備晉升高級教師的基本條件,同時符合特設高級崗位的專業及業務稱號、且上一年度考核為優秀等次。崗位聘用人員,調整人事檔案關係,服務期限不低於5年。一年試用期滿考核合格者,自當年起,優先進行高級職稱推薦評審,不參與競聘單位的職稱推薦積分排名。服務期滿,可根據本人意願回原單位競聘或留在特設崗位競聘單位任職、任教。三是建設“三級”特級教師工作室。針對目前普遍存在的特級教師管理不到位、作用發揮不明顯的問題,壽光市教育局以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創建30個省、市、縣“三級”特級教師工作室。制定出臺《壽光市特級教師工作室建設實施方案》、《壽光市特級教師工作室考核方案》等相關文件,突出抓好“選、用、育、管”四個環節,積極為特級教師成長與作用發揮搭建平臺,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自身發展、高端引領、專業研修和傳幫帶作用,助推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濰坊市教育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