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雖然國家貧弱,但護照上的話卻振奮人心

清朝入關後,經過康熙,雍正時期的勵精圖治,國力逐漸強盛,到乾隆前期達到了鼎盛的時期,史稱康乾盛世,這也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盛世。

但是在乾隆後期,由於閉關鎖國,再加上乾隆晚年的驕奢淫逸,官員貪贓枉法,國力日漸衰弱,從嘉慶到道光一段時期,中國落後西方的頹勢就日益明顯。

1840年,中國與英國發生了中英鴉片戰爭後,更是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使得中國徹底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更是中國近代史屈辱的開端。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雖然國家貧弱,但護照上的話卻振奮人心

上圖這光緒年間的中國護照,護照後面寫著:”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查驗放行,按照約定給予保護,不要為難阻滯“。話雖然說的硬氣,但在清末國家貧弱、列強欺凌的歷史環境下,華僑護照由於格式、規範等問題經常遭受不被他國海關承認的屈辱,無法真正發揮到保護海外僑胞權益的作用。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雖然國家貧弱,但護照上的話卻振奮人心

其實在清朝中葉之前,中國還沒有護照這個概念,一直到十九世紀初,中國開埠以後,中國人赴各國的身分證明或旅遊文件,依然為信函形式。

中國第一本護照當屬1689年清政府發放的“信函式集體護照”,以文字及信函籠統內文,這種護照一直延用至1839年。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雖然國家貧弱,但護照上的話卻振奮人心

1840年以後,中國清朝政府礙於與西方強權各國的不平等雙邊條約,開始授權駐在中國境外的領事館或海關,為中國人發放型式不一的護照,這是以“單人單紙”中國護照的成型。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雖然國家貧弱,但護照上的話卻振奮人心

礙於技術等因素,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護照並無照片等設置,為了正確辨別持照人真偽,中國護照多為以文字描述持照人的“體貌特徵”,如身高,體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