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名稱】晉文公復國圖

【年代】宋

【作者】李唐

【現狀】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尺寸】827 x 29.4 CM

【材質】絹本 設色 手卷

中國的宋王朝是一個傳奇的王朝,同時也是一個藝術家倍出的時代,宋代的藝術與王朝的政治命運密不可分。1125年, 金軍大舉進攻宋朝都城汴京。鍾愛藝術的宋徽宗退位, 傳位於欽宗。1127年,金軍攻陷汴京,擄二帝及三千餘名宗室成員,劫掠珍寶、書畫和能工巧匠,返回北方。其時,在靖康元年(1126)第二次作為質子的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奉命出使金營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守臣勸阻留下,從而得以免遭金兵俘虜。靖康之變後,康王即位,是為宋高宗。在飄搖動盪中,高宗一路南遷,最終於1138年在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王朝。

而在宋高宗宮廷收藏中有一幅很重要的繪畫,是李唐(約活躍於1120-1140年間)所作的《晉文公復國圖》,該畫卷描述了一個經典的王朝復興的故事,全圖分為六段,採用連環繪圖的形式,晉文公的形象多次出現,每段都有樹石、車馬、房屋作配景和宋高宗趙構手書的《左傅》中的有關章節。 即東周時期晉國(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山西)公子重耳的故事。公元前656年,晉國陷入內爭,重耳遭流放,始奔狄(今山西西部),十二年後,借道魏國,到達位於今山東的齊國。七年後的公元前637年,重耳一路向西、向南,途經趙國、宋國、鄭國和楚國(位於長江流域谷地),折返北行,再一年,重返晉國,當上晉國國君, 是為晉文公,並很快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的故事是“王朝復興”的絕佳範例。重耳在少數民族聚集之狄地流亡的生涯,似乎也與高宗身為康王時曾作為金國質子的經歷如出一轍。

為了更好地欣賞這幅長卷的精微妙處,我們首先必須瞭解晉文公故事的特別寓意。公元前771年,西周亡。春秋時期(公元前771-前481),諸侯征戰,先後稱霸。齊桓公(公元前686-前643年在位)得到宋襄公支持,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晉國卻一貫無視他。其後,晉文公於公元前632年擊敗來勢洶洶的外邦楚國,戰勝齊國成為一霸。公子重耳,即未來的晉文公,在流亡途中業已顯示出不凡的領導才華。流亡期間,他得到尋求與晉國結盟的霸主齊桓公和宋襄公的禮遇;卻被衛、曹、鄭三國的國君怠慢,這些小國都太弱,也不在意誰是霸主; 晉國當時最大的敵手楚國和秦國,反而對未來的文公優待有加。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第一段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第一段局部放大

全卷第一段,首先看到的是公子重耳拜會宋國國君。宋襄公和他尊貴的客人端坐帳中,親切交談。庭院中,駿馬良駒被呈上,作為送給晉國未來君主的禮物。在這個場景中,對馬匹的描繪十分精美。帳篷外的馬伕和兩匹駿馬與坐在帳篷內的人物巧妙呼應。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第二段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第二段局部放大

與之相反,在隨後的第二段畫面中,重耳訪問鄭國的場景一點也不隆重。我們看到,重耳匆匆告別怠慢他的鄭國公;在右側畫幅中,他面容陰鬱地登車離去,僕從步履倉促,緊隨其後。其中一個侍從還向後揮動衣袖,以示鄙棄和憤怒。第三段是這幅畫卷中色彩最豐富的一節, 描繪了公子重耳訪問以好戰著稱的楚國的場面。

畫面後面那段文字描述可以幫助我們體會這次會面的情形:及楚,楚子饗之。曰:“公子若返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 “若以君之靈,得返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橐鞬,以與君周旋。”……(楚子)乃送諸秦。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第三段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第三段 局部放大

在這段畫面上,招待未來晉文公的饗宴被描繪成凱旋的儀式:車輪滾滾,山石、樹木、旌旗、雲朵如軍旅行進般,充滿動感。畫家筆下,車輪從迴旋狀的大圓石上滾滾而下,構成中國藝術中絕無僅有的戲劇化場景。緊接著的畫面描繪了一幅靜謐優美的場面,秦穆公派來的五名年輕宮女正迎接公子重耳。緊隨其後的畫面更引人入勝:公子重耳即將渡河進入晉國地界,在即位前夜,他向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衷心追隨他的子犯表示謝意。由於擔心今後不再被重用,為表明忠貞,子犯向這位未來的晉國君主敬獻一塊玉璧,以象徵自己完整無瑕。同時,子犯還請求重耳處罰自己過去數年曾經犯下的許多失誤。重耳憤然將玉璧投入河中,高聲道:“所不與舅氏(子犯)同心者,有如白水。” 在手卷中,這一場景在一棵高聳的松樹下展開,巨大的枝葉彷彿重耳頭頂的華蓋。重耳的寬宏大量和大臣肅穆的神情,以及僕從們的敬畏之心,都表現得惟妙惟肖。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第四段

在這段畫面裡,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請使衰從。”公子賦 《河水》,公賦 《六月》。趙衰曰:“重耳拜賜。”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第五段

在這段裡: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負羈絏,從君巡於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猶知之,而況君乎?請由此亡。”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於河。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第五段

長卷最後表現的是公子重耳成功返回晉國成為國君的場景。我們看到晉文公的隊仗威嚴雄壯地走向宮殿。牽引晉文公車乘的馬匹,小得似乎有些不合比例,描繪的筆法也顯得刻板機械。然而在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畫家著力塑造隊列中每一個昂首闊步的人物充滿驕傲和志得意滿的神情,將馬匹的體量縮小更似畫家刻意而為,而非無心之舉。十二世紀早期,文人畫家批評繪畫中追求形似的表現手法,導致許多有名氣的畫家摒棄了寫實性繪畫的創作,這類作品多由職業畫家完成。

這段所述: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晉師軍於廬柳,秦伯使公子縶如晉師,師退軍於郇。辛丑狐偃及秦,晉之大夫盟於郇。壬寅公子入於晉師,丙午入於曲沃,丁未朝於武宮。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跋文

喬簀成跋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釋文:右圖晉文公復國故實,間書《左氏傳》於左。始於宋襄贈馬,至朝於武宮而止。前輩跋謂為吳元瑜畫,黃魯直書。餘諦觀筆法,圖乃李唐,書乃思陵,不可誣也。且餘家向藏 《晉公子復國圖》 一巻,為晞古妙筆。前有奔狄、過衛、適齊、及曹四事。其後佈景則同,而無書。此則逸其前,而書《左傳》於後。蓋思陵少年書學魯直,後劉豫令能書者為間,遂改學六朝人法,自成一家,無怪乎後人之誤評耳。餘乃削其跋,正其名,而著語於後,世必有韙餘言者。北燕喬簀成識。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跋文

石巖跋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李唐,字晞古,河陽人。在宣、靖間已著名畫院。南渡後,流寓臨安,賣畫自給,無有識者,途窮日困。嘗作詩曰:“雪裡煙村雨裡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可概見矣。後有中使識之,奏聞,復入待詔,一變前學,遂為畫院之首。此圖前後有“宣和”大、小璽,後人便目為北宋,而不知為晞古早年之筆,高古迺爾,尤足珍也。至於高宗書傳,亦與晚年書法不同,想初駐臨安時,流離播遷,冀圖復國,如登天上。見此圖有不驚心感嘆者乎。節書《左傳》,有以夫仲山訂正而改題,洵有據哉。元統二年秋八月既望石巗題,是日弁陽周公謹同觀。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跋文

吳寬跋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高宗萬機之暇喜書經文,嘗曰:“寫字當寫經書,不惟學字,又得經書不忘。”曾寫有 《十三經》,刻石禁中。迨元初,楊璉真珈發宋諸陵造塔,取故經石為塔址,遂散落如雲煙矣。予所見真跡惟 《毛詩》頗多,毎十篇作一卷,虛其左,令馬和之補圖,大抵乃德壽宮事。此巻則李畫在前,人物類伯時,樹石、宮宇肖黃筌,較勝晚年之作。而書在後者,益證為思陵早年筆,有虞永興風規,足稱二絕。成化六年四月望日吳寬題。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北宋末南宋初畫家,精於山水畫和人物畫。初以賣畫為生,宋徽宗趙佶朝(1100~1125)補入畫院。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顛沛流離,逃往臨安(今杭州),以賣畫度日。南宋恢復畫院後,李唐經人舉薦,進入畫院,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時年近八十。李唐是一個全能的畫家,人物、花鳥、山水,無所不精。而他的人物畫尤其出色。現在存世的尚有《晉文公復國圖》和《采薇圖》等。


每日讀一畫|宋 李唐《晉文公復國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