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A股純價值投資的那麼少?

~點上方關注我,好文章送上門~

為什麼A股純價值投資的那麼少?

這兩天和搞價值投資的朋友們聊了一下。

從過去的市場,聊到現在的市場,又聊到了未來,大家很感嘆,這個群體太小眾,也分析了種種原因,那麼今天就聊聊這個吧。

在成長過程中我也嘗試過很多風格,認可市場是個大熔爐,需要多種風格包容並進。

但也是因為對各種交易風格的瞭解,也讓我深深體會到,A股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參與博弈行為的投資者比例實在太高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無法界定,那你說多少比例算低,算高呢?

我只能這麼回答,一般的成熟市場肯定是由價值定價為主流,為以此基礎上的博弈行為搭臺。

如果形成了群體性淡化估值,大部分機構都參與到博弈和趨勢中,這樣的市場,就是常態性非理性的市場。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信仰的是掙錢本身,誰掙錢誰就厲害,就值得我們跟隨和學習。

我只想說,正是因為大部分散戶朋友們信仰了掙錢本身。而無論什麼風格,大部分掙錢的人信仰的其實是不虧錢,所以,信仰掙錢本身的人由於常年只盯著收益率,卻被屢屢收割。

再者,即使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美國,也在證券市場施行嚴刑峻法,打擊各類沒有行業道德的行為,不讓金錢觀凌駕於道德觀。

為什麼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A股市場,卻可以做到無底線的笑貧不笑娼?

事實上,我們曾經大概看過國外和國內價值投資的收益率比較,發現國內價投的收益率大大高於國外。

這其實很好解釋,因為國內機構偏好趨勢交易,很多好公司的行情在啟動和結束的時候,都顯得異常非理性,增大了給予理性投資人的獎勵。

但是由於過程的非線性,造成了這個群體作為私募群體來說陣亡率太大,這也是我A價值投資少的本質原因。

在一個非理性波動的市場,理性的選擇往往對應的是非理性的淨值波動。

而趨勢性的博弈,或者某種非理性甚至非法行為,卻可以與市場節奏琴瑟和鳴,做出理性的淨值波動。

由於淨值波動的非理性,少數堅持到最後的價投就算勝利了,也會被描繪成一個賭徒。

另一方面,據我觀察,大部分純價值投資都是比較靦腆實在,甚至小自閉略帶清高的群體。

很少看到純價投風格的超級大私募出來引導市場的風向,基本是默默的買,默默地賣,默默的掙錢。

大部分價值投資的個人投資人,我接觸的基本都是佛系風,你們瘋狂是你們的事,我認為我是對的我就這麼躺著,敲敲木魚過日子。

在各種新聞媒體,也很難看到純價投出來發聲,大部分都是遨遊在博弈的海洋裡的老師們。

特別是最近,這種感觸特別深,價值投資的聲音太弱了,沒有人站出來發聲。

群體天生的獨立和不團結,也造成了這個風格看好的股票被價值挖掘的時間過長。

為什麼A股純價值投資的那麼少?

那我們來聊聊價投的未來吧,為什麼我認為未來是價值投資的時代?

A股多年來,大家習以為常的淡化估值的做法,實際源於我們原本扭曲的IPO發行體制和市場的封閉性。

由於過去很多年,大量股票無法上市,併購重組猖獗,導致已上市公司的業績可以通過自身的金融牌照價值,理論上具備不斷消化估值的可能性,估值高點好像也沒事。再加上A股本身對外開放程度很小,可以由內部資金自己定價。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可以說“我們不一樣”。

但是,這樣任性的條件,我認為在2016年底後已經不復存在。

大家可以觀察一個跡象,2016年底之前,我們是個純博弈市場,但2017年已經過度到了割裂的市場,開始博弈和價值的人各做各的。主流的掙錢手段從純概念的博弈,過度到了價值投機。

註冊制和對外開放,已經潛移默地不斷在改變這個市場。大家開始越來越重視估值和基本面,即使是投機,也要披上基本面和估值的外衣。

而我認為,純博弈的做法未來不可避免的要走下坡路。

在早年間,我做美股日內交易的時候,我們一群同事每天聚在一起,研究各種各樣引導和收割情緒的方式。到最後發現,手法本身並不是盈利的原因,是否具備超額收益率來自於流動性環境。

為什麼A股純價值投資的那麼少?

過去,純博弈的市場能不斷提供高收益的原因是流動性環境太好,簡稱“傻子比較多”,一套模式開發出來以後有效性時間很長。

而博弈模式最大的成本來自於,只有開始虧錢才發現無效,和開發另一套方式需要付出的代價。而未來模式的開發成本,必然隨著市場的理性化而上升,整體收益率呈下降趨勢,想辦法從其他投資者口袋裡掏錢的方式將越來越難。

博弈環境正在惡化的局面,大家應該去年有所體會。去年的市場下,遊資不停地切換手法,各種反博弈的複雜程度罕見。但是最終整體收益率大不如前,其根本原因來自於流動性環境的不支持,簡稱傻子變少了。

在美股,類日內和遊資的做法也很常見,只不過並沒有什麼人會去崇拜,因為並沒有什麼超額收益率,更多的時候我們當時戲稱自己在“搬磚”。

為什麼A股純價值投資的那麼少?

而註冊制帶來的好企業擴容,和國際成熟投資者不斷在A股沉澱下來,只要我們國家的宏觀保持穩定,慢牛確實可期。

只要市場的非理性波動越來越少,加強估值和基本面挖掘,從好企業的成長裡掏錢也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價投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過。

我想大家也都會認同這個觀點,只是覺得這種好時候不知道什麼時候來。

我只能說制度和環境的變化都在眼前發生著,我們並沒有判斷大環境量變到質變邊界的能力,方向沒錯就繼續堅持吧。

當然我想最近價值投資的朋友都不好過,那麼我們來喊個口號鼓勵一下自己:

為伊消得人憔悴~向天再借四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