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年内第3次加息落地!中国央行为什么不能跟?

~点上方关注我,好文章送上门~

今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已经是从2015年底开启的加息周期中的第八次。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美国加息,国内就会有很多人预测我们也要加息,或者有加息压力。

但是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并不适合加息,从理论上看,也不符合加息的条件。

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所谓的“加息压力”说法背后的理论依据。

那就是~~啦啦啦~~~请翻开书本(敲黑板)

美联储年内第3次加息落地!中国央行为什么不能跟?

利率平价理论

请看下面的公式:

F/S=(1+i)/(1+i*)

F为远期汇率,S是即期汇率(直接标价法中得到的),i是本国利率,i*是外国利率。

大家看不懂没关系,30秒带大家理解一下。

美联储年内第3次加息落地!中国央行为什么不能跟?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对两个国家来说:

如果一个国家提升了自己的利率,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另一个国家没有提升自己的利率,两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会出现套利机会。

这里有一个前提:资本可以在两国之间自由流通。

那么目前中美之间的现实情况是什么呢?

首先,中美的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自由流通的,存在很强的外汇管制。所以,其实利率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就没有满足。

美联储年内第3次加息落地!中国央行为什么不能跟?

其次,人民币兑美元也是双向波动的,不像以前那样锚定美元汇率,也就是说,汇率不变的条件也并不满足。

所以换句话说~整个公式的前提和条件都是不存在的,“美国加息我们就非要加息”的说法也是不严谨的。

什么情况下国内才会有加息压力呢?

只有在外汇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和政府意志不愿意贬值汇率的情况下,才能说我们有一定的加息压力。

为什么中国央行目前加息的概率很小呢?

先让我们看第一张图:

美联储年内第3次加息落地!中国央行为什么不能跟?

中美PPI对比

这是一张中美PPI环比数据,PPI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12-2016年,中美两国PPI其实是相似的振幅同步变化的;

从2016年开始,川普上台改变美国的发展策略,减税导致美元回流,国内制造业开始复苏;同时,中国开始供给侧改革,短期内改革阵痛导致上游快速涨价。

就在大家憧憬新一轮的康波周期的时候,2017年四季度开始PPI环比增速持续下降,两个国家从工业品在数据层面出现了“分叉”。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中美经济所处的周期并不相同:

美国是处于经济复苏阶段,需求推动造成的PPI上行,因此存在缓慢加息的基础。

中国是供给侧人为推动造成的PPI上行,经济依然下行压力比较大。

我们再来看另一张图:

美联储年内第3次加息落地!中国央行为什么不能跟?

中国 CPI 与 PPI

这是一张CPI和PPI的定基指数图(16年1月为基准月),主要描绘了16年后CPI和PPI的走向。

从图中的趋势可以看出,这两年,PPI的上涨幅度大幅强于CPI。换句话说,就是原物料的涨价很难传导到商品中,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滞涨。

在滞涨周期里,并不适合加息。

原因在于,加息会造成企业成本进一步上行,却又无法传导到终端商品的价格里,大量企业的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8月份的CPI涨幅只有2.3%左右,预期未来还将在低位运行,也不支持加息。

美联储年内第3次加息落地!中国央行为什么不能跟?

所以我认为,市场上普遍流行的加息言论只是一种人云亦云罢了。

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客观地看清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

如果觉得文章有一些启发,欢迎关注我,我会经常写一些科普,带你慢慢看懂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背后的本质。

美联储年内第3次加息落地!中国央行为什么不能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