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程機械聊聊機構投資偏好

最近工程機械比較強,那今天就聊聊出於機構的角度為什麼近期工程機械會受到機構資金的關注。

首先,在A股,機構對行業的偏見是比較大的。這種偏見大部分來自於國外,特別是美國的估值體系和歷史經驗。比如日本和美國曆史上的基建公司大部分都消亡了,所以國內談到基建就會有“消亡論”一說。比如美國長牛的過程中消費股表現的很穩定,所以消費股就會更加受到機構的青睞。

當然,不同的行業確實都有各自內在的共性和特徵,但是每個國家的經濟週期,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比較優勢都不相同,並不能簡單地用國外的價值觀和歷史經驗,來評判中國的各個行業,但是這樣的機構偏見卻實實在在的存在於各個行業之中。

機構喜歡的行業會有什麼福利呢?主要兩方面:

一方面,行業整體會享受估值溢價,差不多的業績增速的不同行業的龍頭,會有巨大的估值差。

另一方面,機構偏好的行業會獲得更多股價擺動的機會。

舉個例子,如果消費類的公司出現兩三個季度的業績超預期,就會出現兩三個月的向上擺動的行情,哪怕這個業績超預期大家都明白只是暫時的。如果像銀行地產這樣的板塊,出現一兩個季度的超預期,基本是無人問津。

機構在A股還有一個重要的偏好就是,在喜歡的行業裡淡化估值,強化短期基本面趨勢,和傳播線性思維。

為什麼要淡化估值?

因為機構喜歡的行業往往在A股的估值都不便宜,老提估值大煞風景,想要抱個行情出來當然要淡化一下。而短期向上的基本面趨勢和線性思維,就是所謂抱團和波段產生的因果,因為有短期基本面趨勢向上才有聯合抱團的理由和動力,能在短期基本面超預期上,線性思維到長期超預期,才給了機構在高位博傻的空間。

簡單的說,至少普通投資者要能相信,把博弈的蛋糕做大,然後才是機構內部的博傻。

而機構在A股不喜歡的行業裡,喜歡炒從無到有的爆發式業績。簡單的來說也是短期基本面趨勢,但是既然不喜歡,你要給我更大沖擊力,比如炒政策。

舉個例子,比如房地產行業,在過去很多年裡,是沒人炒報表的,炒的都是政策。

而工程機械這個板塊,在歷史上顯然並不是機構喜歡的行業。

大名鼎鼎的XX資產的某分析師在2010年在工程機械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功,至今被人津津樂道。這樣的成功背後,是當時的工程機械基本面很早就出現了拐點,但是大部分機構選擇視而不見。

那麼工程機械最近為什麼強勢呢?

工信部開始重視了工程機械的公關,想大型製造升級出口,政策面上給予了支持,不喜歡的行業機構喜歡炒政策,符合了機構行為特徵。從業績上來看,去年是工程機械的訂單週期,很多營收會確認在今年,上面提到機構對不喜歡的行業,需要從無到有的刺激感。

所以過去幾年利潤基數比較小的柳工和徐工今年賬面的刺激感最大,所以柳工和徐工走的最強。是不是聽起來挺簡單的,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我們不是價投,我們只是基本面趨勢的搬運工” ——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