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些省會城市一城獨大?

華夏反噴協會榮譽會長


提起巨無霸省會那必然繞不開大成都、大西安、大武漢

省會是一省的行政之首,通常在省內政治地位最高,並且大部分省會也都是本省的經濟中心。

但是也有很多省份例外,比如說山東的省會是濟南,但經濟最強的是青島。江蘇的省會是南京,但經濟最強是蘇州。福建省會是福州,但經濟最強是泉州。

這其中濟南的存在感是最低的,但也正式因為濟南寬廣的胸懷才促成了山東經濟相對均衡的發展。

不過也有些省份是省會一家獨大,這裡面最突出的就是成都、西安、武漢。

成都

成都在四川牛到什麼程度?騰訊在四川的門戶網站都不叫“大蜀網”“大川網”,而是叫“大成網”!在外省成都直接就可以代表整個四川了。

咱們看一下GDP就能很明顯的感受到。

2017年四川省GDP接近3.7萬億元,單成都一家GDP就約1.39萬億,是第二名綿陽的6倍多,佔到了全省的25%,真是傲視群雄。

相比之下,西安和武漢也是一點都不“謙虛”。

西安

2017年陝西全省GDP大約2.19萬億人民幣,而西安就佔了1/3。

  1 西安 7469.85億

  2 榆林 3318.39億

  3 咸陽 2340.65億

  4 寶雞 2179.81億

  5 渭南 1656.62億

  6 漢中 1333.03億

  7 延安 1266.39億

  8 安康 974.66億

  9 商洛 800.77億

  10 銅川 348.59億

  11 楊凌 141.27億

從2017年排名來看,西安的GDP是第二名榆林的2倍多,是最後一名楊凌的52倍之多!

武漢

中國的城市中敢在前面加大字的只有兩個城市,一個是大上海,一個是大武漢。

武漢作為華中第一名城,自古就號稱“九省通衢”,在省內的地位那是一等一的。

2017年湖北省的GDP為3.65萬億,武漢的GDP是1.34萬億,佔到全省經濟總量的27%多,也是第二名襄陽的3倍有餘。

除了上面這三個城市以外,在省內一家獨大的城市還有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甘肅的蘭州等等。只是這些省份的經濟不是很發達,所以關注度比較低。

總體來說,東部沿海的山東、江蘇、福建、浙江這四個省份,省會的氣度更大一些。浙江的雖然也是省會杭州經濟最發達,但與其他地市的差距並沒有多大,這四省內部的發展也相對均衡的。除此以外其他的省就基本都是省會獨大了。


千佛山車神


這個省會“一城獨大”指的應該是一個省份中,其省會城市的GDP所佔全省的比重較大,遠高於緊隨其後的各個城市的GDP所佔全省的比重。

首先我們先看看2017年各省份的省會城市GDP情況,由下圖可知,在我國各省份的省會中,經濟總量最高的是廣州市,超過2萬億人民幣,而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長沙這些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人民幣。銀川、海口、西寧這些城市的GDP不足2000億元。

那麼這些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佔該省的比重如何?我們再看看2017年我國各省份的經濟情況。2017年國內31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經濟總量如下: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國一些省份的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佔本省的比重,如下圖: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就可以發現,雖然廣州、杭州、南京這些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比較高,但是其佔本省的比重並不是最高的。因為這幾個省會所在省份都是我國的沿海經濟大省,經濟發達,並不是“一城獨大”,基本上是兩強爭霸。比如廣東省的廣州和深圳、江蘇省的蘇州和南京、浙江省的杭州和寧波等等。

然而,一些省份的省會經濟規模雖然小,比如銀川、西寧、蘭州、海口等,它們的經濟總量佔全省的比重卻比較高,因為其本省的經濟總量並不算大。此外,像四川、湖北、湖南、陝西等經濟實力較強的省份,其省會城市可謂是“一城獨大”。

總的來說,東部沿海省份往往不是“一城獨大”,而是多城相互競爭,這些省份都是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而出現“一城獨大”的大部分都是中西部的一些省份,整體上看這些省份的發展水平不如東部沿海省份。


錦繡中源


一城獨大,這在中國是很普遍常見的現象,就是省會佔據了太多的發展空間和資源,省會的比重分量在整個省來說是獨一無二不可動搖的。

一城獨大,成都、貴陽、西安,青海,寧夏,海口,太原,都是如此。最典型的我認為是成都。

成都一個市,幾乎把整個四川的資源搜刮光了。全四川,其它地級市,市區還不如成都下轄的縣城,比如都江堰,新都,龍泉等。成都一個市,佔據了四川絕大部分的經濟資源、項目審批、信貸扶持、基礎設施投入等等。

瀘州雅安連火車站都沒有,巴中有火車站等於沒有一天才兩趟車,而成都,一條一條的高鐵,建成的,在建的,立項的。很多地級市公交車非常破舊,成都的地鐵一條接一條地規劃建設。最可笑的,就連一個四川的汽車,成都都佔了百分之六七十。

一個堂堂的近億人口的四川省,活脫脫地蛻變成成都省!這就是典型的一城獨大!

其實,均衡發展的典範就是湖北武漢!這值得全國學習。湖北作為一個內陸省份,人均GDP能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還位居全國中西部所有省份第一!這就是湖北省均衡發展的成果。

一個武漢市,能夠成為四大一線城市之一,而湖北省同樣不忽視其它城市,襄陽,宜昌GDP都接連突破四千億大關!而四川,GDP第二的綿陽,幾乎只有成都的零頭!


武大東湖


一城獨大,我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成都和武漢,尤其是成都,去年的GDP總量高達13889億,躋身全國前十,四川省內第二大城市綿陽只有2074億,連個零頭都不到。成都一城就佔了四川總量的近四成。因此,不少網友都稱成都為吸血鬼。

但是,如果從經濟總量佔所在省比例來看,最厲害的還輪不到成都和武漢。

真正的一城獨大,反而是銀川、西寧、長春和哈爾濱。

1、銀川,寧夏首府,去年GDP1803億,佔全省比重52.21%,比2016年51.3%的比重還要上升了;

2、西寧,青海省會,去年GDP1284億元,佔全省比重48.62%,同樣比2016年的比重有所上升,前年比重為48.5%;

3、長春,吉林省會,去年GDP6530億元,佔全省比重42.71%,是四座城市中,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的一座,2016年才39.8%。

4、哈爾濱,黑龍江省會,去年GDP6355億元,佔全省比重39.23%,比2016年的39.7%有所下降。

從上表可以看出,GDP佔所在省比重最大的前十座城市裡面,除了海口是沿海省份之外,其餘皆為內陸省會。


這些歷史要讀


中國哪些省會城市一城獨大城,在全國最具代表的是武漢、成都。

武漢、成都都以“武漢省”、“成都省”著稱,如果不看頭條、不看新聞、不看電視,誰知道還有個湖北省和四川省,“武漢省”和“成都省”的行政級別於湖北省和四川省不是一個行政級別嗎?誰知道武漢是湖北的省會、成都是四川的省會。

在全國也有幾個在一個省內的城市,有的名氣甚至超過省會的名氣,如:山東濟南、中國青島,遼寧瀋陽、中國大連,福建福州、中國廈門,這讓省會很難看、很沒面子。

還有一些城市經濟總量超過省會,在省內只能排第二位、第三位,如: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位鄂爾多斯、第二位包頭、第三位首府呼和浩特。山東省第一位青島、第二位煙臺、第三位濟南。河北省第一位唐山、第二位石家莊。遼寧省第一位大連、第二位瀋陽。江蘇省第一位蘇州、第二位南京。廣東省第一位深圳,第二位廣州。福建省第一位泉州,第二位福州。

而相對其它各省經濟發展,GDP總量還是相差不是很大,省會是全省的臉面、是全省的形象,省會經濟體量大些才能輻射帶動全省的經濟發展,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晚秋195087521


下表是2017年各省及對應省會GDP數據。寧夏省會銀川格外顯眼,以佔自治區52.2%的GDP比重,成為真正的一城獨大。


這也是我國省會城市中,唯一一個GDP佔比超過50%的城市,緊隨其後的西寧、長春、哈爾濱。

可以看到,GDP佔比偏高的省會城市,普遍位於西部或者東北,這些地方生存、發展環境惡劣,人口、資源大量集中於某一地區,如四川省的成都平原,陝西省的關中地區,導致省會城市一城獨大。

而在中東部省份,發展明顯的比較均衡。以山東省為例,省會濟南GDP佔比不足10%,江蘇省會南京的GDP佔比也只有13.6%,可以說是最沒存在感得兩座省會城市。比較意外的是武漢,作為中部省份湖北的省會,GDP佔比高達36.7%,遠高於中東部平均水平。


正品足球


在區域經濟發展上,往往存在這樣一個現象:經濟越是不發達的地區,經濟中心化越嚴重。反之,在經濟發達的地方,去中心化或者叫經濟多中心化的越明顯。換成大白話就是,經濟落後地方,往往一城獨大;經濟發達的地方,多城互相競爭,形成一城獨大的局面。

我們以2017年中國大陸26個省會城市(包括西藏拉薩)所在本省GDP的比重為例,來說明一城獨大的問題。

可以一目瞭然的看出,銀川、西寧、長春、哈爾濱、成都佔本省GDP比重排在全國第一至第五位。尤其是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寧夏自治區,其首府銀川市經濟總量佔全省比重竟然超過了一半。

而經濟發達的沿海省份,如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他們省會城市GDP佔全省的比重遠遠低於中西部省份。其中山東的濟南,其GDP佔全省比重不到10%,在全國26個省會中是最低的。別看濟南的比重低,但是其經濟總量絕對值,達到了7000億元,高於很多中西部的省會城市。

在東部沿海的省份中,經濟發展的大都出現了去中心化的局面,省內兩個或者多個城市相互競爭。比如廣東的廣州和深圳,福建的泉州、福州和廈門,江蘇的南京和蘇州,山東的青島、煙臺和濟南。
(廣東省會廣州市的經濟規模已於2016年被深圳市超越)


而中西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幾乎都是省會城市一枝獨秀。省會城市的名氣甚至大於省份的知名度。比如,成都市由於其經濟規模在全省遠遠超過其他地市——2017年它的GDP總量相當於省內排名第二至第八名地市的總和,因而成都獲得一個外號,叫做“成都省”。成都和綿陽這對省內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城市,GDP差距超過1萬億,創造了全國之最。


紅谷新視界


你看那些城市佔據一省國民生產總值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就知道了。

再細分為佔比0.5左右的,0.4左右的,0.3左右的。三個檔次。

成都,二線城市,是四川省會,單核,省內所有資源都會匯聚,人才,資金,政策。

經過城市調整,把原本省內經濟落後的縣級市送給重慶當嫁妝,比較強的則吞併,比如簡陽。

2017年,上半年國民GDP,成都,6171.4.全省16080.30(單位億元)接近.0.4。是屬於省內佔用大量資源,但兄弟城市不服,但無奈和的那種,典型的一家獨大。

海口,四線城市。海南的經濟特區中的特區,2017年上半年704.35,全省2198.23(單位億元).接近0.3這一檔。屬於佔據中心地位,但其他城市有挑戰的可能。比如海南副中心城市,三亞。

西寧,青海省會,也是單核體系。2017年,上半年611.56,全省1204.30(單位億元).佔比0.5.典型的一家獨大,而且是全省靠他帶動。

根據2017年上半年數據可以看出,省會生產總值佔比全省的0.3,說明他的中心地位,但有其他副中心,甚至不是副中心的城市趕超。

佔比0.4的,則是確立全省領導地位,一家獨大,衛星城市受他輻射,偏遠城市遠水解不了近渴。

而佔比0.5的省會,則是無可奈何,甚至可以說擔子很重,稍有差遲,就會讓全省經濟增速降下來。

可以說一個感冒,能讓全省頭痛


yanlezhong


除我國沿海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以及內蒙古(不沿海)外,其餘省份的省會城市都屬於一城獨大。這些省區中廣西與內蒙古是我國民族自治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但整體上各城市發展相對均衡,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與包頭和鄂爾多斯共同構成區內的經濟增長極,而廣西首府南寧與桂林和柳州等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分伯仲。
(紅色為我國沿海發達地區也是東部,藍色為東北地區,由於東北近年來的持續低迷,遼寧瀋陽與大連競爭力下降,紫色為中部,綠色為西部)


一城獨大是指省會城市在本省佔據政治、經濟的首位度,其它城市與省會相比差距懸殊!改革開放後,沿海省份受益於國家政策的扶持,依靠自身優越的地理條件和工業基礎,除省會城市外先後出現了多個經濟增長點,構成了如今沿海省份的雙核或多核心城市的經濟聯動效應。例如廣東省的廣州與深圳,遼寧省的瀋陽與大連,浙江省的杭州與寧波,河北省的唐山與石家莊均為雙核模式;江蘇省的蘇州、無錫、南京,福建省的泉州、福州、廈門,山東省的青島、煙臺、濟南等均為多核模式!但是深處內陸的中西部省份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優勢,只能以有限的政治資源儲備來增強本省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做強省會無疑是各省發展經濟的首選!
(分部在我國各地的經濟區)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西部以武漢、成都為代表的副省級省會城市,重回我國經濟榜單前十位,以長沙、鄭州為代表的普通省會城市也脫穎而出!同時上述四省會所在的湖北、四川、湖南、河南GDP均躋身我國十強省份,其中河南長期位列我國省區排名前五位,而湖北也取得了全國排名第七的歷史最好成績。一城獨大其實更多的是無奈,緊靠東部的安徽,通過拆分地級巢湖等一系列行政手段強勢做大合肥,迅速提高了合肥在安徽的首位度。行政區劃調整的初衷是為了合理規劃和統籌發展並在短時間內整合資源更好的服務於經濟和民生,當然東部省份也同樣熱衷行政區劃的調整。
(廣東與江蘇典型的雙中心與多中心城市的代表省份,也是我國兩強省份。)


西部地區的副省級城市西安,歷史上是我國多個大一統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千年帝都西安在陝西和西北的地位會更加穩固,西安的一城獨大不僅僅是政治與經濟上的,更是歷史與文化的延續和傳承。西北地區的蘭州、銀川、烏魯木齊和西寧在各自省份中處於絕對優勢,沒有競爭對手,當然這是我國西北地區的國情決定的!西南地區的昆明和貴陽近年來準確定位,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而拉薩在西藏的地位早以深入藏區人民的靈魂,顯然西南與西北地區的一城獨大有助於地區的繁榮和穩定。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指責誰誰是一城獨大,歷史賦予了它們太多的責任與使命。合理開發合理利用,一城獨大也不是不可以!


天下神筆


成都一個市就比我們整個貴州還多,但是我們貴州各市州發展相對說比較平均,有2個城市超過2000億,第一的貴陽也才3700多億,但是第二名可是比四川第二名多出了近700億,並且每個城市經濟落差完全沒有四川成都那樣一家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