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一画|明 项圣谟《稻蟹图》

【名称】稻蟹图

【年代】明

【作者】项圣谟

【现状】天津博物馆藏

【尺寸】40 x 106 CM

【材质】纸本 设色

项圣谟作品《稻蟹图》绘数稻之上有二雀正在啄食,有一蟹在地上用双钳夹住几束稻穗,雀与蟹的动作神态都很有生机。

每日读一画|明 项圣谟《稻蟹图》

明 项圣谟《稻蟹图》

该图有跋曰:群雀争飞聚不休,无肠多作稻梁谋。湖田未耨官租急,几许忧勤得有秋。

每日读一画|明 项圣谟《稻蟹图》

明 项圣谟《稻蟹图》局部

项圣谟,明末清初画坛上独树一帜的著名画家,浙江嘉兴人。其山水画没有专门和直接的师承,而只是广泛地领略古人,师法造化,加上其个人诗文,书法,篆刻等方面的修养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画风。既不同于当时势力最大的华亭画派,也不同于他所居住地区的浙派,在明末清初的画坛上独树一帜,时有“嘉兴派”之称。

每日读一画|明 项圣谟《稻蟹图》

明 项圣谟《稻蟹图》局部

项圣谟除绘画外,亦精书法,善赋诗。其书法端庄严谨,峻拔出脱中不失书卷气。其诗多为题画诗。除了描绘山光水色、自然美景的山水诗外,还有许多是表达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故国的怀念,文辞警策凝重,格调悲壮慨然,反映出他的个性为人。因国破家亡,其晚年家贫,却志存高洁,不结交权贵,靠卖画自给。

每日读一画|明 项圣谟《稻蟹图》

明 项圣谟《稻蟹图》局部

全图很形象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农民阶级的艰难处境。这幅作品在当时是很有影响力的。该作者的画有两点最值得称道:其一是用昼反映民间疾苦。其二是善于从生活中摄取素材,贴近现实,造型准确,严肃不苟。

项圣谟(1597年-1658年),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甚多,有子璋、子毗、胥山樵、胥樵、古胥山樵人、兔鸣叟、莲塘居士、松涛散仙、大酉山人、存存居士、烟波钓徒、狂吟客、鸳湖钓叟、逸叟、不夜楼中士、醉疯人、烟雨楼边钓鳌客等,浙江嘉兴人。祖父项元汴,为明末著名书画收藏家和画家。伯父项德新也善画。

项圣谟自幼精研古代书画名作,曾由秀才举荐为国子监太学生,但不求仕进,沉心于书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早学文徵明,后追宋人用笔之严谨,兼取元人韵致。画面布局大开大合,笔法简洁秀逸,极富书卷气息,品格高雅,境界明净。董其昌评他的画"与宋人血战"(力追宋代画风),"又兼元人气韵"。李日华称赞他的画风"英思神悟,超然独得",是"崛起之豪"。他的作品《九十九变相图》、《长江万里图》等巨作,都得到后世赞誉。


每日读一画|明 项圣谟《稻蟹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