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次數多的女生,不配嫁給愛情!」

“恋爱次数多的女生,不配嫁给爱情!”​1在八月這個分手魔幻季,終於盼來了一個好消息,15號晚陳意涵發微博承認懷孕,並在七夕情人節與男友領了證。她說:“有一種自己的禮物被別人先打開的感覺,好險禮物還是我的,人生下一篇章就這樣開啟了。”說到這位元氣少女,她的情史可以說是很豐富了。在之前的採訪裡,她自己也毫不避諱地說,不敢數自己的戀愛次數,因為可以組一個籃球隊了。也因為情史複雜,不僅媒體雜誌在嘲笑她,就連網友也對她好感不起來。06年,陳意涵愛上名氣不大的臺灣男演員李雲慶,後來因為男方被傳出劈腿,無果而終。和上一任男友TOM的戀情也是十分狗血。不僅是從媒體那裡得知Tom早就有一個交往了5年的女友,被網友反嘲“第三者”。連雜誌都在諷刺陳意涵“傻愛當小三”。她說很怕自己沒有談戀愛,所以會不斷地愛任何現在可以愛的人。甚至開玩笑說,“我就是很愛談戀愛,很怕沒有談戀愛,就不斷地隨便愛上任何人。”如今她結了婚,網友們也很酸:“綠茶把以前的自己說得這麼清純,如今年紀大了還不是要找個老實人來接盤。”“這種「渣女」怎麼配得上幸福?”


“恋爱次数多的女生,不配嫁给爱情!”​2這個事讓我想起一個朋友的事情:有天,焦焦氣呼呼地打電話和我說她剛和老同學聚會吃飯的事兒,一開始著急硬是說得不清不楚的,我就納悶吃個飯有什麼好提的,結果她告訴我她聽見有人罵她“綠茶婊”。原話是:“你看她那個小浪蹄子,談了這麼多戀愛,不是個水性楊花的綠茶婊還能是什麼……”“這種惡意攻擊人的話,真的是誰聽誰難受。”焦焦邊說邊跟我哭訴。令我駭然的是,說這話的人是認識焦焦的一個姑娘。在這個隨隨便便就定義別人的時代,好多人成了無辜的標籤受害者。 作為焦焦的朋友,我知道她的確談過很多場戀愛,可是每一場都是用心而專一地去對待她喜歡的人。她的第一段戀愛發生在高中,喜歡的人是班裡學習並不好常年打混的男生。男生貪玩,拿起課本就開始打瞌睡,她很想和男生走得長久一些,於是給他補課,比老師備課還認真,幾乎每晚都睡不夠六小時。後來男生依舊沒考上大學。異地戀不到一年,分手了。 第二段戀情在大三,是男生追的她。經歷過第一場戀愛的失敗後很小心翼翼地愛著男生。有句話這麼說,“情不敢至深恐大夢一場”。焦焦便是如此。也許她表現得太畏手畏腳,太淡漠平靜,導致男生覺得她不夠愛他,對這段愛情沒有信心,於是分手。 在後來的幾段戀愛中,焦焦在兩次失敗的陰影下,更摸不透愛情的規律,參不透男孩的內心。或是焦焦,或是她喜歡的人,總是走到一半就產生了各種問題。有時是家人的阻撓,有時是因為對方過於苛求完美,有時是彼此不符合對方的期待……分手的理由有很多,但沒有一種是出軌,或腳踏幾隻船。戀情半途夭折,不是他們想看到的,可它又的確走不下去了。他們的愛情短命,你可以說一人有錯或兩人都不對,但“水性楊花”這個鍋,姑娘肯定是不背的。但不明真相的路人看到「分手」的決定,通常只會在背後不痛不癢地說上一句:“現在女生,談戀愛都這麼隨便,動不動就分手。”遇到渣男不分手,是要留著一起回家過年嗎?是他“消耗”了一次我的戀愛次數。這哪裡又算我隨便呢!

“恋爱次数多的女生,不配嫁给爱情!”​3大多數人面對一些事情依舊很“雙標”。男生戀愛經驗豐富有價值、開車穩,而女孩多喜歡幾個人就是“水性楊花”,就像很多人眼裡男生吸菸很帥,女生吸菸就不懂規矩又掉價。這樣,真的好嗎? 有人說女孩戀愛次數多就是性子野,還說愛上一匹野馬,就會頭頂一片綠。但我想問,她有喜歡別人時和其他男人聊騷嗎?她有讓你頭頂呼倫貝爾大草原嗎?並沒有! 她是喜歡過很多人,但她真的是敷衍地談著戀愛嗎?最後導致分手,她有什麼錯?也許也有錯吧。錯的是她太容易被感動,太相信愛情,即便經歷過那麼多次戀愛還能對談戀愛這件事抱有信仰。“水性楊花”,它和一個人戀愛的次數無關,只和戀愛的狀態有關。

“恋爱次数多的女生,不配嫁给爱情!”​4像陳意涵、焦焦這樣有著很豐富的戀愛經歷的女孩,好像誰也抓不住她,誰也不能將她留在身邊。直到如今那個對的他出現,才讓她們「收了心」。陳意涵在花叢中游走了這麼多年,習慣了這樣自由隨性永遠年輕的她,看到她即將為人妻為人母,除了祝福之外,其實我更多的是理解了。因為,即便是閱“男”無數,感情經歷豐富,她們也沒有覺得感情都是消耗品或者消費品,仍然一片赤誠地想要去追尋自己心中想要的愛情,希望自己能嫁給愛情,並毫無保留地去愛。其實,不論你談過幾次戀愛,只要每一段戀愛都是真心付出,全情投入,那就是對愛情、對自己最大的尊重。說真的,認真對待感情的人,談多少次戀愛都不為過。如果作為一個男人,你對女生的「戀愛次數」心存芥蒂,那麼你可以選擇不和她交往,但如果公然拿對方的過往調侃或惡意揣度,那真的是讓人看不起。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少經歷一些坎坷,早一點遇到自己心愛,也深愛自己的人。 但現實情況是——你總要瞎幾次眼、走幾趟彎路,才能找到那個“半夜不睡覺,翻遍你的朋友圈,只為能彌補他不在的歲月”的人。-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