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心電圖有危害嗎?爲什麼?

你問沃我問誰


看完本文你就知道心電圖的檢查功能有多大。

心電圖非但不會對人體帶來危害相反它是心臟許多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各種心律失常等必不可少、既快速又方便的檢查方法。

1842年法國科學家Mattencci首先發現了心臟的電活動;1872年Muirhead記錄到心臟波動的電信號。1885年荷蘭生理學家W.Einthoven首次從體表記錄到心電波形,當時是用毛細靜電計,1910年改進成絃線電流計。

心肌細胞膜內外沒有電位差,心房肌細胞收縮時大量正離子從心肌細胞外湧入細胞內產生的電位差,即是心房肌細胞除極的P波,復極時波形太小放大後也看不到。心房除極的電生理活動傳導到心室產生心室除極高大的QRS波(心室肌比心房肌要多許多),心室除極後復極時的同樣正離子外流、負離子內流產生T波。這種不同部位心肌的除極既有方向,又有電壓的大小,所以在體表不同的導聯上有不同的形態。

為了讓心房、心室除極和復極微電壓變成可見的波形,於是先放大微電位差用熱筆振幅大小,通過移動的熱敏感紙將其變為動態波形。利用引導電極與身體接觸不同的部位組合成能代表左右心房、心室的不同導聯,於是形成了心電圖。

所以心電圖檢查對人體是沒有任何損害的,因為機器本身用轉成低壓直流電運行。心電圖檢查又快又便宜確能發現許多心臟的異常表觀:

1.判斷各種心律失常是它的絕活。

如快速的: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心室顫動、包括尖端扭轉型室顫。房室交界性早搏、各種房、室、交界性非陣發性和陣發性心動過速。預激綜合徵及其伴發的陣發性心動過速和房顫、室上性(心房和房室交界區有時難判斷)心動過速。包括最常見的竇性心動過速。也可發展是否有竇性心律不齊。

緩慢的:竇性心動過緩,竇房傳導阻滯II度、III度、竇性停搏,心房逸搏(上級電除極不能下傳,下一級自律興奮點頂替除極活動)、交界性逸搏,這對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症極為重要,如通過24小時動態心裡電圖更進一步確診併為是否必須按裝起搏器拍板。此外疾病或藥物引起的I度、II度、III度或高III度房室傳導阻滯診斷和是否按裝起搏器定斷。

2.對急性心肌梗死或陳舊性心梗可明確診斷,如加查心肌酶更有硧定性診斷價值。而且可以明確哪個部位梗死了。為進一步搶救奠定基礎。

3.有沒有QT延長無論先天性還是藥物性,因為這是引起尖端扭轉性室速、室顫的重要預示和搶救時用藥的重要提示,用各種可能引起QT延長的藥物時必須監察的,尤其聯合用藥或用乙胺碘膚酮轉律時更要注意。

4.判斷高血壓病程、兇險度引起左室肥厚、勞損。還可以通過P波前半部形態和後半部形態分析右房擴大則表現為P波在II、III、Avf高尖並大於1/2R波或高於2.5mm,而在左房大可表現為上述導聯P波呈臺級樣或V1P波後半部分增大。以及初步判斷左、右心室大小。

5.通過心電圖可以判斷出新出現間歇性或持續性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的心室內左、右束支傳導阻滯和左前半、左右半束支傳導阻滯,中隔支傳導阻滯等。

6.心電圖上出現U波或ST段壓低邦助判斷有無狄高辛過量或低血鉀。若T波高尖應排除高血鉀或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

7.通過心電圖或心電監護圖發現突發性惡性心律失常。也可在心肺復甦時觀察胸外心臟擠壓的力度和效果及復甦成功或停搏未能搶救成功宣佈死亡。

8.其他:如肺氣性、胸水、心包積液引起的低電壓、右位心(心臟長到右邊)、急性肺栓塞、心臟因胖瘦或左右心室肥厚產生的電軸偏位等等

總之心電圖是最基礎也是最方便、最重要的對心臟疾病的最早檢查方法,不會對人體有任何損傷。順便說一句:不少人平時早搏很多,醫生檢查時也發現,但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時50%-90%早搏特別少,這是心臟神經症功能性早搏最明顯的表觀,因為帶HoIte那天“患者”最放鬆,因為他認為早搏全部記錄下來不緊張、不擔心了。


我想說點真話


沒有任何危害。心電圖只是感知並記錄心臟的電生理活動,依次間接瞭解心臟的生理功能與相應的病理變化。是屬於微弱信號放大器,沒有輻射,很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