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写尽了青溪的闲逸宁静,王维《青溪》深度翻译和赏析

一首诗写尽了青溪的闲逸宁静,王维《青溪》深度翻译和赏析

一首诗写尽了青溪的闲逸宁静,王维《青溪》深度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一首诗的前四句说明青溪所处的位置,是黄花川的一部分,沿着山势千转万旋,但是并非所有途程都是妙趣横生,其中化境不过区区百里。

中间四句一一列举所见“趣途”。声喧乱石,为趣途之一;色静深松,为趣途之二;水草因清波冲涌而徐动,为趣途之三;芦苇澄黄在月色映照下而宁静,为趋途之四。最后四句表明趣心。受上述趣途的感染,本已淡雅之心更是明澹如镜,只愿意坐留于盘石上,边垂钓边颐养天年。咏青溪者,在于心系青溪,心装青溪,否则即便四周常年为青山绿水环抱,也会视而不见。不知王维的闲心本来已如清溪般明澈,还是青溪因为有了王维的闲心而生趣?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 愿安闲。

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 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一首诗写尽了青溪的闲逸宁静,王维《青溪》深度翻译和赏析

【原文】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译文】

每当我来到这黄花川上,总得要经过青溪的流水。

那曲折的山路千回万转,其实这段路途不满百里。

水流过乱石发出喧闹声,静谧地融化松林的翠影。

水波荡漾泛出碧绿水草,水面澄明倒映青葱芦苇。

我的心境早已恬静安然,就像清澈溪水平静淡泊。

请让我留在溪边岩石上,竟日悠闲垂钓了此终生。

一首诗写尽了青溪的闲逸宁静,王维《青溪》深度翻译和赏析

【赏析一】

王维的风格向来是清新淡远,自然脱俗,为人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慢慢读来,竟也不知不觉进入到一个清淡静谧的情趣。《青溪》这首诗是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描写的虽不是名山胜水,却也能详尽的体现他的山水诗特色。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开头四句算是对青溪的一个介绍,语言虽然简练,但却有先夺人意之势。此行虽不足百里,但却有溪水蜿蜒流淌,山路充满曲折,读到此处,我们似乎已然进入画卷,开始随作者一起沿着河畔慢慢行走。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此处作者开始细写,“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更加给予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流经松林时的无声将这条小溪显得是那么的安谧,而穿越乱石时的喧腾又会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再伴随着其后描写的溪水与松色相映,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实在是妙不可言。

一首诗写尽了青溪的闲逸宁静,王维《青溪》深度翻译和赏析

后面两句:“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这一联描写的是水势舒缓时的景象,菱草荇菜漂浮水面,微波荡漾,泛起轻轻的涟漪。“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依旧是一动一静,静的色与静的气氛构成了静幽的境界,充分显示了自然的本性。

读到此处,我们不由的感受到了作者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喧声、乱石、松林、水面以及菱荇葭苇在色调上高度和谐相契,读这一首诗,就是在赏一幅画,这便是“诗中有画”了。当然,“诗中有画”并不是以诗句描写画面,而是诗的境界与画的境界相统一,如此的境界当然不是谁都能作的了,这就需要作者本身就对自然有独特的感悟,才能藉此发出意境。

一条名不见经传的青溪为何能让我们读出如此的东西呢?为何能给我们带来如此深刻的意境呢?请看这句:“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正是因为作者本身内心就是一种闲逸宁静的心态,借溪水来明志,既顺应了自然的属性,也抒发出了自身的感情,于是迥出天机的意境也就诞生了。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在诗的最后,王维引用东汉光武帝时高士严子陵垂钓江边的典故,以示归隐之意。此时的他正是仕途失意之时,这两句可视为一个独立成分此此二句既是从全诗意境领悟中产生的观念,也是作者思想的必然归宿。

这首诗没有去刻意去写景抒情,但细细品来,平淡中却有意蕴、有思想。所谓诗心与画意,二者高度契合,如此一来,诗也就如画了。

一首诗写尽了青溪的闲逸宁静,王维《青溪》深度翻译和赏析

【赏析二】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一首诗写尽了青溪的闲逸宁静,王维《青溪》深度翻译和赏析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