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悠悠,愴然淚下!陳子昂《登幽州台歌》深度翻譯和賞析

天地悠悠,愴然淚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深度翻譯和賞析

【題解】

陳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二十四歲中進士,授麟臺正字,遷右拾遺。曾兩次隨軍遠征,未得到重用。後辭官歸家,不久為縣令所陷害,死於獄中,時年四十一歲。他的詩反對齊、梁的浮豔文風,力主恢復漢魏“風骨”,其詩強調即興,反對柔靡之風。所作《感遇》《登幽州臺歌》等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為唐詩的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唐代萬歲通天元年(696),武則天派建安王武攸宜進兵契丹,陳子昂以右拾遺隨軍參謀。這詩是詩人從軍失意之作。作者借登幽州臺抒發其失意的感慨,寄寓著報國立功的思想。

【全詩】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天地悠悠,愴然淚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深度翻譯和賞析

【註釋】

①幽州臺:即薊北樓,又稱薊丘、燕臺,也就是傳說中燕昭王為招納賢才所築的黃金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②古人:指古代那些像燕昭王那樣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③來者:指以後的賢明君主。④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⑤愴(chuang)然:悲傷的樣子。⑥涕(ti):眼淚。

【譯文】 望前看,看不到古代的明君、賢士和英才;望後看,見不著事業上的有志者開往繼來。想到這永恆的天地、悠悠的歲月無窮無盡,十分孤獨的我,不禁滾滾熱淚流了下來,啊,和著熱淚,淌出了我心底萬般的憂傷和悲哀。

天地悠悠,愴然淚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深度翻譯和賞析

【賞析】

這首短詩,由於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名篇。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叛亂,則天命建安王 武攸宜率大軍徵契丹,陳子昂以右拾遺隨軍參謀。武攸宜為人輕 率,少謀略,子昂獻計,未被採納。次年兵敗,軍情危急,子昂請求 分兵萬人為前驅,又進言,攸宜怒,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有感理想 不能實現,報國無門,滿腔悲憤,於某日登幽州臺(即薊北樓,故址 在今北京市西南),寫了這首詩。

幽州,是古代燕國的國都。詩人歷覽燕國遺蹟,自然會想到燕 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賢君,聯繫自己不被重 用的坎坷境遇,對這些賢君不禁產生仰慕之情。但是這些偉人已 成為歷史,不再出現,詩人因此感到十分悲傷;雖然以後會出現像 燕昭王、燕太子丹那樣禮賢下士的聖君,而又不知何年何月,人生 有限,不過百年,——能有幸遇上? 所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 者”的慨嘆油然而生,把內心的苦悶和生不逢時的感慨全部傾倒了 出來。這二句出自《楚辭·遠遊》:“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 勤。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詩意不同,但是所用的詞語句式 相似。

天地悠悠,愴然淚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深度翻譯和賞析

宇宙無窮,歲月不盡,“天地悠悠”,詩人慨嘆自己為什麼降生 在這個不重用人才的時代,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能,所以感到 無限孤獨寂寞,傷心到極點,以致“獨愴然而涕下”。一個正直有理 想的士大夫處處受壓受挫,這種痛苦和悲哀自是不堪言狀,不禁化 作熱淚潸然而下了。這兩句句式也來自《楚辭》:“惟草木之零落 兮,恐美人之遲暮。”(《離騷》)“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而遠遊。” (《遠遊》)若去掉“兮”字,都是六字句,句中都有一個虛詞,二者十 分相似。

本篇中的 “古人” 是指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詩人以抒寫自己內心苦悶為核心,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時代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了廣泛的共鳴。

天地悠悠,愴然淚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深度翻譯和賞析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遠遊》篇的影響,語句從此詩化出,然意境卻更蒼茫遒勁。同時,在句式方面,採取了長短參差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一個虛字,多了 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緩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後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