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珍品獻上,快快收藏!古代那些寫蟬的詩詞彙總!

封面 珍品獻上,快快收藏!古代那些寫蟬的詩詞彙總!

封面 珍品獻上,快快收藏!古代那些寫蟬的詩詞彙總!

封面 珍品獻上,快快收藏!古代那些寫蟬的詩詞彙總!

唐代: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註釋

垂緌(ruí):古人結在頷下的帽纓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鬚,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清露:純淨的露水。古人以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響:指連續不斷的蟬鳴聲。

疏:開闊、稀疏。

藉:憑藉。

賞析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藉助外力,自己能聲名遠播。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封面 珍品獻上,快快收藏!古代那些寫蟬的詩詞彙總!

詠蟬 / 在獄詠蟬

唐代: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不堪 一作:那堪)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譯文

秋天裡寒蟬叫個不停,被囚的人思鄉愁情深。

想著自己當年的模樣,現在卻滿頭白髮只能自言自語。

霜露重蟬難舉翅高飛,大風起蟬鳴聲被掩沒。

無人相信蟬居是高潔,又有誰能為我表冰心。

註釋

西陸:指秋天。《隋書·天文志》:“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

南冠:楚冠,這裡是囚徒的意思。用《左傳·成公九年》,楚鍾儀戴著南冠被囚於晉國軍府事。深:一作“侵”。

玄鬢:指蟬 的黑色翅膀,這裡比喻自己正當盛年。不堪:一作“那堪”。

賞析

此詩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對偶句,在作法上則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來逗起客思,詩一開始即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接下來就點出詩人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三、四兩句,一句說蟬,一句說自己,用“那堪”和“來對”構成流水對,把物我聯繫在一起。詩人幾次諷諫武則天,以至下獄。大好的青春,經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消逝,頭上增添了星星白髮。在獄中看到這高唱的秋蟬,還是兩鬢烏玄,兩兩對照,不禁自傷老大,同時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時代,也何嘗不如秋蟬的高唱,而今一事無成,甚至入獄。就在這十個字中,詩人動作比興的方法,把這份悽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同時,白頭吟又是樂府曲名。相傳西漢時司馬相如對卓文君愛情不專後,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傷。其詩云:“悽悽重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見《西京雜記》)這裡,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典故,進一步比喻執政者辜負了詩人對國家一片忠有之忱。“白頭吟”三字於此起了雙關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層。十字之中,什麼悲呀愁呀這一類明點的字眼一個不用,意在言外,充分顯示了詩的含蓄之美。

封面 珍品獻上,快快收藏!古代那些寫蟬的詩詞彙總!

唐代: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譯文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悲鳴傳恨無人理會白費其聲。

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絕,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我官職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園長期荒蕪雜草早已長平。

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是一貧如洗全家水一樣清。

註釋

以:因。薄宦:指官職卑微。高難飽:古人認為蟬棲於高處,餐風飲露,故說“高難飽”。

恨費聲:因恨而連聲悲鳴。費,徒然。

五更(gēng):中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疏欲斷:指蟬的聲音稀疏,接近斷絕。

碧:綠。

薄宦:官職卑微。梗猶泛:典出《戰國策·齊策》:土偶人對桃梗說:“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自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後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無依。梗,指樹木的枝條。

賞析

李商隱是唐代詠物詩的大家,他的詠物詩大多託物寓慨。這首詩表面寫蟬,實際上是寫自己。紀昀說:“前四句寫蟬即自寓,後四句自寫,仍歸到蟬。隱顯分合,章法可玩。”全詩層層深入,闡發主題。“高難飽”,鳴“徒勞”,聲“欲斷”,樹“無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瞭然。“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被譽為“追魂之筆”,語出憤激卻運思高妙、耐人尋味。後面就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足見其感情的強烈。最後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 錢鍾書先生評論這首詩說:“蟬飢而哀鳴,樹則漠然無動,油然自綠也。樹無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蟬棲樹上,卻恝置(猶淡忘)之;蟬鳴非為‘我’發,‘我’卻謂其‘相警’,是蟬於我亦‘無情’,而我與之為有情也。錯綜細膩。

封面 珍品獻上,快快收藏!古代那些寫蟬的詩詞彙總!

浣溪沙·湖上西風急暮蟬

宋代:晏殊

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溼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

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譯文

傍晚夕陽斜照,微風吹過湖面,蟬鳴不歇。夜晚降臨,顆顆清露點綴在紅蓮之上,煞是可愛。停留片刻後騎馬趕赴即將開始的酒宴。

離別之酒請不要推辭,讓我們開懷暢飲。入朝為官就像靠近玉爐中的薰香讓人心中歡暢,只是至此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歡聚一堂。

註釋

歌筵:有歌者唱歌勸酒的宴席。

為別:猶分別,相別。

莫辭:不要推辭。

入朝:謂進入中央朝廷做官。

須:必得,應當。

封面 珍品獻上,快快收藏!古代那些寫蟬的詩詞彙總!

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

唐代:毛文錫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黃陵廟側水茫茫。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

岸泊漁燈風颭碎,白蘋遠散濃香。靈娥鼓瑟韻清商。朱弦悽切,雲散碧天長。

譯文

斜陽落日送走最後一聲蟬鳴,瀟湘江面高懸起銀色的明月,黃陵廟邊的江水捲起陣陣濤聲。楚山的紅樹籠罩在茫茫煙雨裡,煙雨隔斷了高唐臺下的迷夢。

江水搖碎岸邊漁船的燈影,遠處白蘋飄散著濃濃的香風。濤聲彷彿湘妃在彈奏悽清的怨曲,那硃紅的瑟弦悽切的悲鳴,久久地迥蕩在藍天白雲中。

註釋

⑴銀蟾:月亮。瀟湘:瀟水和湘水合稱,均在湖南境內。

⑵黃陵廟:即湘妃祠,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通典》:“湘陰具有地名黃陵,即虞舜二妃所葬。”

⑶高唐:楚國臺觀名。宋玉《高唐賦》李善注:“《漢書》注曰:雲夢中高唐之臺,此賦蓋假設其事,風諫淫惑也。”

賞析

毛文錫這首《臨江仙》,取材於江湘女神傳說,但表現的內容實是一種希幕追求而不遇的朦朧感傷,主題與詞題是若即若離,恰好反映了從唐詞多緣題而賦到後來去題已遠之間的過渡。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起筆詞境就頗可玩味。時當秋夕,地則楚湘。從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時間綿延,帶有一種迷惘的意昧,詞一發端,似已暗逗出一點《楚辭》的幽韻。“黃陵廟側水茫茫”。接上來這一句,便點染出幽怨迷離之致。寫黃陵廟,點追求怨慕之意,而黃陵廟側八百里洞庭煙水茫茫境界的拓開,則是此意的進一步誼染。“楚江紅樹,煙雨隔高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