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华南虎:全国首个华南虎基因组研究成果最快明年初面世

广州华南虎保护工作又有了重要进展。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动物园(广州市野生动物研究中心)获悉,华南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最快于明年初就能公布相关科研成果。这是全国首个华南虎基因组图谱,对于华南虎繁殖、遗传、疾病防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起底华南虎:全国首个华南虎基因组研究成果最快明年初面世

野外已经多年没有发现华南虎踪迹

华南虎和大熊猫同为中国十大濒危动物,根据中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和中国国家林业局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864只,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为422只。相较之下,华南虎更“弥足珍贵”,因为整个种群数量却更为稀少,有公开数据目前华南虎数量约160多只

野外已经多年没有发现华南虎踪迹,现存活的个体仅见于广州动物园等华南虎圈养保育机构中,但目前圈养种群的繁殖配对遇到近交衰退等重大的技术瓶颈。

保护和繁育华南虎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去年广州动物园在繁育华南虎上捷报频传,一共有5只华南虎诞生。广州动物园上一次繁殖华南虎,还要追溯到2002年。据了解,1976~1977年间,广州动物园先后从上海引进雌雄两只华南虎,并于1980年生下雌雄双胞胎华南虎。至今,广州动物园共饲养过30只华南虎,成功繁殖13只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昨日在广州动物园虎山看到,去年出生的华南虎宝宝成长速度非快,身体已经长成了一米多长,而且生龙活虎相当有生气,时而攀爬时而来回跑动,几只宝宝还会相互之间玩耍般扭打在一起,稚嫩的虎样,让它们成为了市民游客最喜欢的动物明星。

虽然广州繁育工作顺利,但也难掩研究人员心中的忧虑。“华南虎目前整个种群近亲繁殖情况非常严重,现存的一百多只华南虎,全部为6只野生华南虎的后代,这也意味着华南虎后代有着非常高的遗传疾病风险,群体遗传多样性丢失较多。”广州动物园科学研究部陈部长说,目前华南虎后代遗传疾病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短尾、短寿、斜视、脊柱侧弯、腭裂、智障、繁育力下降等。

该名部长说,由于近亲繁殖问题严重,目前华南虎适宜配对指数(MSI)仅为4。该标准分为1至7,1至3代表适宜配对,4至5代表不太适宜配对,6至7代表绝对不允许配对。可见因为种群近亲繁殖,目前华南虎种群发展已经到了可能崩溃的警示线。

绘制华南虎基因图谱,

保持种群后代的遗传优良性和稳定性

“过去华南虎保护看重数量,但如今是质量与数量并举,更重要的是保持整个种群后代的遗传优良性和多样性。”陈部长说,当前广州动物园正在实施华南虎基因组学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有望为华南虎优生优育和遗传性的预防带来曙光。

据介绍,该研究是对华南虎所携带的遗传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而且是精准“摸底”。“我们将对华南虎建立基因组图谱,对华南虎的功能基因进行鉴定,以此建立反向遗传数据库,为华南虎的择优配对和遗传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绘制华南虎基因图谱不仅仅对发现华南虎遗传家族病和病因有益,对于繁育保护工作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部长说,通过基因组检测,能发现导致病症的基因,同时通过建立华南虎标准基因库,可以鉴定出不良突变基因。“只要掌握了不同的华南虎身上的优良基因和不良基因,我们就能制定相应的交配策略,让华南虎后代更加健康和优秀。”

陈部长解释,根据基因组图谱,能对华南虎实现精准管理,能鉴定华南虎是否杂交,确定其亲缘关系和个体,发现可能携带有害突变的基因。

据悉,目前广州动物园已经和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并开展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计划将华南虎精子、脐血及其他遗传资源送往国家基因库保存,这意味着借助华大基因强大的科研力量,将加快华南虎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和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研究工作。

“目前华南虎基因正在大型测序仪中测序,之后研究人员还会将深入分析序列之间的关系。”华大基因产品主管孙海陆告诉记者,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和研究工作,将为下一步华南虎干细胞研究等细胞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为干细胞与再生医疗、基因改造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在华南虎疫病防治方面,有了基因组图谱和基因研究,我们可以通过提取优良的干细胞进行克隆,让华南虎基因重新合成编辑,对遗传多样性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孙海陆说。

据悉,目前华大基因正启动“生命周期表计划”,对全球物种的基因进行测绘研究,目前已经测绘了全球200种物种的基因组,其中包含了广州方面提供的20多种物种。上周末,广州动物园还组织了“广州华南虎保护之路——走进国家基因库”,二十多名广州青少年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之旅,对华南虎的现状、保护和基因研究有了深入了解。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全杰 通讯员 梁毅飚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程依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