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套方法論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停的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包括我自己也是。但當我對學習的知識進行反思的時候,發現學習的大部分方法論對於解決實際問題幾乎沒有什麼幫助。

有没有一套方法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們置身在一個系統的多層次的世界之中,人與人,人與環境等時刻都發生著交互作用,這個動盪的世界中好像有一張密集的網一樣把世界連接在一起,我們也會面臨著各種複雜問題,(這裡複雜問題指的是事物的整體性行為不能簡單的歸結到部分就能加以解釋的問題),而且我們每個人也在不停的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包括我自己也是。

但當我對我學習的知識進行反思的時候,我發現我學習的大部分方法論對於解決實際問題幾乎沒有什麼幫助,舉兩個例子:

第一類:解決問題方法論靠招數

這類學習我總結大多其實都是講別人是如何通過“招數”跨過各種艱難險阻最後成功的故事,類似小米如何玩轉社會化媒體營銷,張小龍如何做出微信的等等,這類故事當時聽著覺得很精彩就像大片一樣(人天生就喜歡聽故事),然後工作一用發現各種行不通。

這類學習對於解決問題基本沒什麼幫助,原因也很簡單不符合自然規律,自然規律是指一定的條件集合C和一定的現象集合E之間存在確定的聯繫(如果C類條件實現,則E類事件就一定發生),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與對方相同的條件,你學了招數也沒用。

第二類:解決問題方法論靠別人的經驗歸納

這類學習大多都是把“過來人”的經驗進行總結歸納一套有體系的“方法論”,這類學習我覺得對於一個領域的初學者是非常好的學習資料,因為這些方法論可以在我們遇到問題時,有一個快速的思考框架和落地指南,但是問題在於這些方法論來自於“過來人”經驗的歸納。

我們都知道歸納法的核心要符合MECE原則(獨立+窮盡),但在一個具象層面憑“過來人”的經驗根本不可能窮盡的,進而我覺得這些知識不能叫方法論,只能叫“檢核清單”,不能完全的解決實際問題。

當我反思到這裡的時候,我就開始思考對於解決複雜問題背後到底有沒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論?這個方法論到底是什麼?

幸運的是在黃曉傑老師的推薦和指導下我在《控制論》中找到了答案,先容我推理一下這個的方法論:

首先,我把解決問題按照MECE原則(獨立+窮盡)進行拆分為以下3個步驟:

  1. 問題(起點):面對複雜問題你要解決的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
  2. 目標(終點):在一定條件下,解決哪些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
  3. 解決方案(差距):如何縮短問題與目標的差距?

然後,這樣拆分過後雖然在邏輯上是窮盡了但是沒有形成閉環,沒有形成閉環就沒有辦法衡量解決問題的效果,維納在1943年發表的《行為,目的與目的論》中首次提出“負反饋調節”這也是控制論的萌芽。

具體簡化的模型如下,負反饋調節的關鍵在於:由目標差到控制系統到系統狀態變量(反饋系統)形成了封閉環路,使得目標差在一次次控制中慢慢減小,最終達到控制目的。我們發現生活中各種恆溫調節器,科學界達爾文自然選擇理論,概率論的“貝葉斯定理”,“埃爾法羅博弈”數學理論等都與負反饋調節思想的一致性。

有没有一套方法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舉個例子,空調就是在設置一個目標溫度的前提下,通過製冷機(控制系統)對房間降溫,並通過溫度計實時測量房間實際溫度(系統狀態變量)與目標溫度的目標差,直至房間將至目標溫度後,停止製冷機的運行。當再次產生目標差時,啟動製冷機,通過一次次的控制,最終讓房子的溫度恆定在目標溫度。

最後,我們把以上兩點抽象合併就可以推出以下方法論:

有没有一套方法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簡單來講,面對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們得先確定複雜問題的關鍵問題(本質)是什麼?

杜威曾說過“當你能準確闡述一個問題,那麼問題就解決一半了”;然後,確定問題的解決程度也就是目標;接著,緊緊圍繞著目標並嚴格按照因果定律搭建你的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的作用就是當滿足一定條件的輸入一定會有預期的輸出;最後,緊緊圍繞目標搭建反饋系統,並保證信息的無誤傳遞,衡量解決問題的效果,進而再指導我們不斷的鎖定問題,調整控制系統,最後不斷逼近目標,實現目標。

讀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很多疑問,面對一個複雜問題怎麼找到問題的本質呢?怎麼確定系統目標呢?怎麼搭建控制系統呢?怎麼搭建反饋系統呢?

在這裡先簡單闡述一下:

(1)系統目標:確定複雜問題的關鍵問題及目標

這一部分是最難的,我認為這也是區分高手與普通人的一個分水嶺,之所以難,是因為我們面對複雜問題一般是非線性的,成因複雜的,關聯各種因素且互相影響,這類問題一般來講最不明顯的的部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面對這種問題人們一般只會線性思考,就會出現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

這裡我借鑑了整體的哲學幫助大家找到問題的核心和本質,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整體思維可能和大家平時見到的系統思考還一樣,比如:大家理解系統思考都是通過《第五項修煉》《系統之美》《系統思考》等等,我認為這些書只是系統思考的入門,更多教大家一些理念或者畫系統圖。

舉個例子:《第五項修煉》教我們一個主要的基本模式圖就是增長極限,假如一家教育公司目前主要通過老帶新提高公司的收入,但是遇到增長極限,這時的限制到底是什麼呢?

有人說服務問題,有人說課程問題,有人說管理有問題,到底誰是對的呢,所以這些理論對於找到關鍵問題還是沒有抓手,或者說這些書講系統思考還不夠底層。

有没有一套方法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這裡會引用複雜性科學的知識以分析“穩態”為抓手,介紹為什麼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為什麼穩態是分析系統問題的關鍵?

穩態與系統起源、生長、發展、滅亡、進化的關係以及如何利用功能耦合圖找到系統問題的關鍵。

(2)控制系統

實際上我們大部分工作可能直接跳過上面的環節,也就是不需要我們確定問題以及確定目標,更多情況是直接接到上級給的目標或者叫KPI。

那麼如何根據目標進行拆解同時嚴格按照因果定律搭建解決問題的的控制系統,保證目標的實現呢?

這裡我會重點介紹辯證邏輯思維,具體內容我會分別介紹兩個思考方法及思維模型,分別是:水平思考(時間順序,結構順序)以及垂直思考,這裡會重點介紹歸納與演繹,比如:歸納法我會介紹(歸納思維、穆勒五法、類比思維、統計思維、概率思維),演繹法我會介紹(演繹思維、概念分析、假設分析、邏輯謬誤)等。

(3)反饋系統

這裡主要借鑑信息論,會介紹反饋的對於控制論的意義,怎麼搭建反饋系統,同時保證信息的無誤傳遞。

以上就文章大致要講的內容吧,主要是把這套理論拋磚引玉給大家,然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解決複雜問題背後能指導實踐的一套方法論。這一系列文章不會介紹具體手段,更多的是對思維層面(重點介紹三項底層思維能力整體思維,框架思維,邏輯思維)以及一些關於系統理論(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背景知識的介紹,也會配合一些案例讓大家更好的理解。

另外,這裡和大家聊一些心裡話,第一次寫這種方法論的文章很惶恐,首先,這套理論還在打磨階段肯定不成熟,具體這套理論的邊界是什麼,目前我還沒有摸清楚。其次,我也自己深知自己經驗與能力的不足,能不能把這套理論聊清楚,心裡還是挺沒底的。

所以我懇請大家有任何問題和建議都可以留言~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