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联合新浪微博、今日头条、荔枝FM等网络媒体平台组织的为期四天的“靖江之旅”,我们结伴而行,踏上寻访美食之旅,行程安排第三天去季市品尝传统菜肴。季市为地名,该镇始建于南唐,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位于与江阴一江之隔的靖江市北部,东邻如皋,北接泰兴,此地商贾云集,十分繁华,人们戏称为“苏中小上海”,由于自古水陆交通便捷,所以饮食文化发达,享有中华美食名镇之誉。季市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老汁鸡”、“季市肉圆”、“长江三鲜”、“大炉饼”、“茵糕”、“涨烧饼”等菜点个个堪称一绝,其中老汁鸡非常好吃,我们的谦谦领队,在路上介绍说此鸡那是如何如何香,真令人悠然神往。各位,在末尝季市美食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季市。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季市是苏北的一个古镇,地处长江尾闾,秦朝末年,此处还是茫茫一片汪洋,滔滔江水。在西汉年间,长江入海口北部江中,经数千年暗沙积聚,涨出了约20多平方公里的沙滩,这一沙滩,即今季市镇的原始地域。季市成陆以后,南滨长江,东临大海。从前汉至南唐,1100年中,原海陵县的江滩、海滩逐渐向东、向南延伸,面积不断扩大。到了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十二月,唐烈祖以海陵置泰州,又分海陵南5乡置泰兴县,季市由海陵转属泰兴管辖。大批乡民来此围田,建屋定居。因江水不时泛滥,往来船舶也因风高浪大,常有覆没,加之海匪猖獗,百姓为求太平,故取名太平村。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北宋时期,太平村逐渐形成季姓和李姓两大家族。李家富甲一方,曾在灾荒时举办粥厂,赈济灾民,因此名重乡里。季姓人多势强,其族人又在朝中为官,后台较硬。小集镇出现后,在以谁的姓氏命名的问题上,两家互不相让。据当地传说,两家为争得舆论支持,季家首先在季市镇的东街头与北街头,开设两家烧饼店,凡路过者,每人可赠送两个烧饼,只要你说是从季家市带回的就行了。李家知道后,便在南街开设一家面馆,凡喊一声“李家市”的,就可赠给一碗面条。季家不服,便立即加码,将白花花的银子换上铜钱,用窝褶屯在李家面馆对面,来往行人,只需喊一声“季家市”,就可抓一把铜钱走路。为争地名冠名权,最后季、李两家终于闹上了公堂。当时的泰兴县令碍于官场情面,便将太平村更名为季家市。为缓和矛盾,又将季家和李家杂居地命名为李家巷、李家圩。事后,李家不服官断,认为集市非一家之集市,再次闹上公堂。泰兴县令见此,便从中劝解,说“李”字加一撇为“季”,“季”字少一撇为“李”,两家本为一家,何必如此较真,既然非一家之集市,就把“家”字去掉。于是季家市遂又改名为季市。

午时饭点我们到达了季市,吃饭的餐厅叫老季市私家菜馆,老板李建平是季市老味道的守护者,他家经营的是季市古镇的百年陈家菜,陈家菜始创于1912年,老掌柜陈敬熙在季市老街开了“陈良记”商铺,由于为纯朴善良人,生意十分红火,出自身爱好,更受当地传统饮食的感染,对饮食极其考究,潜心研究季市老菜独创出了陈家菜,在季市及周边有一定的影响。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第二代陈桂芳是老掌柜的女儿,为人热情,能吃苦,十八岁就独撑起陈氏家旅和饮食起居,由于手艺不凡,使陈家菜更上台阶,在老季市私家菜馆收银台边上有一张陈婆婆30岁时的照片,当年陈婆婆不光能干,还是个大美人呢。陈好婆(陈桂芳)受家庭影响,对做饭烧菜更是热爱有加,由于手艺非凡,获得众人认可,年轻时,当地百姓每逢红白喜事必会邀她掌勺,曾创出一人独掌20桌喜宴的记录。每次家宴结束,必和家人探讨如何做好每道菜,她平时也无其他嗜好,精于研制季市私家菜肴,她留下许多菜肴现在都在卖,比如季市肉圆,此菜即不像南方的狮子头,又不似北方的四喜丸子,由于做法独特,非烧非炖所以口感细嫩,肥而不腻,嫩而不散,是季市的保留传统口味。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陈婆婆活了90多岁,如今"陈家菜”已三代相传,现在第三代传人李建平是陈婆婆的儿子,秉承“陈家菜”的独特风格,把季市美食文化发扬光大,创立了老季市私家菜馆,在陈家几代人的菜加以总结,并把老季市的菜整合,坚持用纯五味传统工艺烹制地道家常菜肴,在厨房见不到味精鸡精类调味品,打造出新一代适合现代人口味,恬淡清雅的古镇老菜,代表菜有老汁鸡、季市肉元、长江三鲜、茵糕、官大肠、萝卜老豆腐等,这些菜古仆无华,入口醇香,让人回味无穷。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李建平老板为我们备了一大桌菜,有季市肉圆,桂茵菌糕、酒酵馒头,萝卜老豆腐、鸡汁蒸白鱼等,全是季市的传统风味菜,其中老肝大肠特受欢迎,原以为做下水菜是北方人的擅长,没想到南方做的也如此好吃,此菜与北京炖吊子做法皆然不同,大肠肥嫩,猪肝酥香。李老板介绍,老肝大肠,是季市新年侍客的一近必备菜,也叫“肝大肠”,季市“肝”“官”音近,取其谐音,故名“官大长”,季市年三十,归家之人,必食此道菜肴,取其吉利,讨口彩,寓意官越做越大,越做越长。当然其它菜也很不错,就不一一介绍,咱主要聊聊这老汁鸡。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老汁鸡上桌,看起来没啥特殊,就像烧鸡,只不过个头较小,颜色红褐让人垂涎欲滴,一口咬下去,香味浓郁,肉质鲜嫩,确有其独到之处。香!真是香!这股香味,不知是怎么调出来的?经李老板介绍,方才明其真谛,老汁鸡的秘方乃在于老汁!老汁取百味而成一汁,循环使用,熬成老汁,代代相传,保存百年,即便夏天也呈冰状,像红玛瑙。老汁年代越久,闻之越香,烧出来的老汁鸡越名贵。将鸡浸在老汁里烧煮,用文火慢慢焖,烹制而成。老汁鸡重在老汁。老汁配料很精,得来不易。须用上等三伏秋油、麻油、菜油、猪油配以香料成汁,然后飞禽走兽入汁烧煮,取其野味、鲜味。这样,不断加原料,取百味而成一汁,才成老汁。季市宴请亲朋好友,老汁鸡是必上菜肴。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季市的老汁鸡,已有两百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已闻名遐迩。曾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根据季家市文史资料记载,清朝末年南街解树芝家就以祖传占肉、老汁鸡等烹调技艺,闻名季家市。上至社会名人雅士富豪贾商,及至百姓人家遇有喜庆吉祥之日,无不请解某到府亲自掌勺,烹制菜肴。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有人对老汁鸡评价:天下鸡子万万千,吃起鸡来味道鲜。天下人吃天下鸡,天下鸡天下人吃。水煮油炸,方法不同,味道有别。广东白斩鸡,肉嫩味道淡了些。湛江留香鸡,味散了些。香港脆皮鸡,皮脆肉不入味。四川棒棒鸡,肉酥太油了些。北京风干鸡,味香肉硬了些。只有这季家市的老汁鸡,取天地之精华,百鸟之香味,不咸不甜不麻不辣不油不脆,除了好吃还是好吃。90岁的老太,也能吃这鸡肉。另外吃了还想再吃,仿佛上瘾一般。有人做诗曰:葱姜油盐浑身抹,一透二焐锅中压。待到四邻闻相望,顿觉饥肠要餤它。细嫩酥滑不用筷,风卷残云是老太。走亲访友先来问,一道吞过还要带。你若不知是什么,老汁鸡名百年在。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老汁是一般人的叫法,也有人称为脑汁,细想下来,也许称为“瑙汁”更为适宜。因为有的人家的老汁代代相传,保存了数十年之久,即便在盛夏时也呈冰状,形似红玛瑙,称为“瑙汁”,恰如其分。老汁以油料为主,水份很少。烧老汁鸡的时候把鸡洗净淋干后下锅,用文火慢慢焖,鸡浸在老汁里,因为上面是一层油,看似不冒热气,实则很烫,靠着油温慢慢就焖烂了。老汁鸡的特点是既香且酥。既有鸡的原味,又有其他各种说不出来的杂味。在季市,每家宴请亲朋好友之时,老汁鸡是必上的菜肴,它象征主人的富足,表达主家的热情。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老汁的调配是秘方,每家的秘方都不同。至于原鸡,最好选用老母鸡,整个放入老汤中,用火慢慢炖,这样做出来的老汁鸡,有嚼劲,肉不死。入味道很深,回味无穷。老汁鸡热吃、冷吃皆可,每种吃法都有不同的风味。“热吃”就是趁着刚端出锅的时候吃,浇上那不多却恰到好处,把鸡肉衬的潮潮的老汁。这样的吃法浓香扑鼻,肉质甘爽。“冷吃”,就是等冷干之后切成片吃,简易方便,老汁汤已经凝成晶莹的果冻一般的“肉冻”,入口即化。热有热的香味,冷有冷的风情。不同吃法,不同享受。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现如今,老汁鸡已被收入《靖江名菜谱》及《靖江年鉴》一书,并且走进江苏多家高档饭店,成为淮杨菜系,靖江菜的招牌菜,并受到中外宾客一致赞扬。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汁水代代相传,老汁鸡香味浓郁,入口滑嫩,唇齿留香,百吃不厌。当然季市还有很多很多美食,您若想了解更多美食,请关住老白的随园食话。

风物之旅 季市老汁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