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三大水庫同時洩洪致使村莊被淹?


泰安三大水庫同時洩洪致使村莊被淹?​南宅科村被淹

據南都週刊透露 村民們本以為,這不過是一場普通的大雨。但突如其來的洩洪,幾乎摧毀了他們的家業。

洪峰突如其來:幾秒鐘的時間,水就衝下來了“摩羯”是在14日離開的,“溫比亞”要在隔天下午才生成。總之,萊州灣的人們喘了一口氣。到了18日這天,壽光市廣陵鄉口子村的村民們手機上逐漸收到了橙色暴雨預警,之後又預警升級成紅色。

19日下午,終於下起了雨。那時村民們覺得,這不過是一場普通的大雨。怕是天一亮,路上連積水都沒有。村民們還不知道,這兩天裡,因為溫比亞颱風在彌河流域帶來的這場暴雨,上游的三個水庫水位不斷增高,壽光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連發了四次《關於彌河上游水庫加大流量洩洪的通知》,三個水庫幾乎同時開閘洩洪,洩洪量一次比一次大。
泰安三大水庫同時洩洪致使村莊被淹?​水退後的壽光鄉鎮中學

19號這天下午一點,壽光天氣還算涼爽,上口鎮開了一個緊急會議。據齊魯晚報報道,這次會議傳達的命令是清理河塘養殖區人員,並要求在當晚6點之前備好沙袋水泥,次日凌晨1點之前封堵路口和閘口。之後,各村的村幹部開始勸離村民。20日凌晨1點,防汛升級到最高警戒。口子村的微信群和喇叭裡傳來了村總支書趙新法緊急的呼喊:“所有村戶不能睡覺,很有可能淹莊,所有村戶隨時準備轉移。”村民們對馬上要來的洪峰渾然不知,這場撤離更是突如其來。這時,彌河的水正在暴漲,洪峰已經達到了1700平方米。東邊的丹河水也同樣如此,水位逐漸漫過堤壩,堵不住了,村幹部慌張趕回來,挨家挨戶進行勸離。洪峰奔騰了一夜,在20日這天的凌晨五點前後達到壽光市區。水位漫過了城區的三座橋,渾黃的洪水倒灌到街道上。

又過來五個小時,村裡的微信群裡再次傳來了趙新法的疾呼:洪峰終於到來。據齊魯晚報報道,8月20日上午10點,上口鎮羊田路西景明涵洞決口,口子村西北角溢壩。隨後,洪峰到達老口子村,沿途不斷進水,很快把這裡變成一片澤國。人心惶惶中,幾千名群眾緊急轉移到了廣陵中學。

一位目擊者稱,幾秒鐘的時間,水就衝下來了,淹沒了這片由河堤和高速公路組成的夾角。受此影響,彌河、丹水河周邊多個村莊相繼被淹,民居、農田、大棚及養殖場等損失慘重。此外還有兩名輔警在救援中落水失蹤,其中一位至今不明蹤跡。

泰安三大水庫同時洩洪致使村莊被淹?​ 洛城街道附近村落

退洪與自救:這些年,全沒了啊三大水庫奔湧而來的洪水在21日18點停了下來。各個村子在一米多深的浸泡了一天一夜。當村民們返回的時候,村裡已是一片狼藉。各村的村民們展開自救,清理被水浸泡的物品,從衣物棉被到錢幣、電器,或者忙著疏通道路。在口子村,放眼望去,屋頂磚瓦上曬了村民整理的衣物和被褥。床、櫃子、沙發,各種傢俱堆放在路邊晾曬。在村北馬路後,一邊是彌河,一邊是圍牆。馬路地勢高,之前水漫過來,漫到馬路對面圍牆那邊,圍牆裡村民的房子和地都淹了。河對面是養殖場,有很多豬漂浮在大片水域上。

泰安三大水庫同時洩洪致使村莊被淹?​水退了,但說起之前的情況,村民們無不一邊說一邊哭。洪水侵襲過後,老村養殖場周圍瀰漫著一股刺鼻的腥臭味,那是混雜了淤泥、牲畜屍體、糞便以及野草斷折後的氣味。地面上凌亂堆積著各類垃圾。有小豬仔被洪水衝上了屋頂,得幸存活,溜達到邊緣,不敢跳下來,哼哼叫著。小豬所在的棚頂之下,大量的動物遺體被衝散在四處,等待處理。

22日上午,大水剛退,李國慶沒顧上捂住鼻子就衝進自家的養殖場。棚裡的線路早斷了電,幽暗一片,他打開手機錄下一段同樣灰暗的視頻。“你看看,全完了,這些年,全沒了啊。“鏡頭裡,是擺放整齊的三大排雞籠,前兩天的大水入了棚,漲到1米多高,價值130萬左右的12000只雞全部被淹,無一倖存。再算上被大水沖壞的雞舍、設備以及飼料,李國慶兩口子操勞半輩子的財產隨著這場大水退去。

口子村分新舊兩部分,舊村有500多年的歷史,曾整個被彌河河道環繞。1992年搬遷之後,新舊兩村東西相對,彌河從中間穿插而過。由於口子村處於下游,周邊又缺少可以洩洪的“容器”,這裡成了本次壽光洪水受災最嚴重的地方。而前些年被鼓勵建設的養殖區,曾一度成為村民的致富寶藏。4000多人口的口子村,養殖戶高達80多人,雞鴨羊豬狐狸等牲畜,被很多家家庭當作寶貝。

大雨之後,這裡成為最不堪入目的角落。李國慶這幾天沒有睡過完整的覺,總在琢磨著,“要是早點通知轉移就好點“。“大家都是蒙的。”李國慶很懊惱,漫溢過彌河到新村之間有條長近百米的口子,“要是當時能集中力量,拉來十幾車的土就能堵住這個口子,就不會出現後面大水淹了口子新村的情況。”李國慶和妻子都已經年過半百,唯一的兒子剛剛培養出來,參加工作不到一年,連養活自己都力不從心,再加上年邁的父母,全家人的經濟支柱就是他的養殖生意。從2003年至今,他一直專心於養殖,沒什麼副業。一場大水把所有資產都淹沒了,他說自己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盼著政府給點補貼,接著做養殖生意。

洛城街道附近村落


泰安三大水庫同時洩洪致使村莊被淹?

壽光是蔬菜之鄉,被譽為華北平原的菜籃子。對於村民們來說,主要經濟來源就是大棚。大棚種植了一二十年,造價大多十來萬左右,如今不僅大棚毀了,作物和苗子,也盡皆損毀。同時,整個村內有80餘養殖戶,最多的一戶養了900多頭母豬,也因為時間太短,沒來得及轉移。其中一家有機葡萄莊園,大概兩百畝,約有三十個大棚,受災五百多萬。8月23日,濰坊市人民政府召開抗災減災新聞發佈會,向社會各界通報相關情況:濰坊共有147萬人受災,死亡13人,失蹤3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92億元。


泰安三大水庫同時洩洪致使村莊被淹?​ 賑災與爭議:洩洪合理嗎?據齊魯晚報報道,災害發生後,山東省減災委、省民政廳緊急啟動Ⅲ級救災應急響應,下撥省級救災應急資金1100萬元,向濰坊重災區調撥帳篷400頂、摺疊床800張、毛巾被1600件等救災物資,同時還有有不少愛心人和企業自發捐獻物品,不少志願者主動報名,為受災群眾服務。然而,網上關於壽光水災成因的討論此起彼伏,質疑聲不斷:上游洩洪致災還是救災?為何特大暴雨中三座水庫集體洩洪?為何沒有在臺風來前清空庫容?為何黑虎山水庫洪水過後的第二天依然洩洪直到低水位?一篇《上游水庫開閘放水,壽光洪水肆虐變身澤國》的文章引起網友關注,其直指壽光多地被淹系“上游三大水庫洩洪”引起河水倒灌所致。壽光市水利局工作人員顧學明對該觀點表示認可。在他看來,上游三個水庫洩洪決策滯後,洩洪量過大,每秒鐘達2200立方米,是此次受災的主要原因。如果反應及時的話,受災不至於如此嚴重。上游理應負有責任。

22日,三大水庫之一的冶源水庫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曾表示,平時的汛期是從六月份開始的,今年春天開始雨水就很多了,水庫主汛期從五月份就開始了,經常是隻要一到限制水位,這裡就開始提閘洩洪,但沒想到這一次這麼嚴重。如果不放水,後果會更嚴重。在人們紛紛指責上游水庫放水的同時,也有網友認為彌河中下游衝出河道的真正原因不是水庫洩洪,而是彌河下游的腸梗阻,“彌河上游在山區,河流出山後對中游河道的沖刷比較厲害,所以中游河道又寬又直,行洪順暢。但到了下游,流速降低,泥沙都堆積在河口平原上,曲流彎溝,無法行洪。”

顧學明認為,受災嚴重的村莊均位於行洪區外,按理說不應受到影響。但由於羊口鎮南部的銀裡鎮局部決堤,洪水外溢,加之近期海水上潮,而受災的宅科村地處沿海,海拔較低,導致排水較慢。等過幾天海水下去了,排水會快一些。

山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言人林榮軍分析道,如果沒有水庫攔洪,下面受災更嚴重。壽光多地被淹與河道入海能力差有關。“彌河上游是臨朐青州,再往下游是從壽光入海,彌河這一塊是直接入海。也就是說,出了青州到壽光境內以後,這個河道是平原河道,洪水還受潮水位頂託,所以入海能力比較差。如果沒有水庫攔蓄的話,天然河的洪水照樣會同時注入到下游,災害損失更大,所以他們(水庫)減輕了災害損失。”這樣的洩洪合不合理,恐怕沒有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