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壽光洪災:「一輩子攢的東西全沒了!」

據中國新聞週刊透露 18、19日山東壽光受颱風“溫比亞”影響,多地連降暴雨,造成彌河流域上游冶源水庫、黑虎山水庫、嵩山水庫接近或超過汛末蓄水位,入庫流量遠超出庫流量。

隨著洩洪流量的增加,彌河沿岸的村莊開始被河水倒灌,多村相繼被淹。

20日下午,壽光羊口鎮南宅科村附近村的大堤決堤了,當天上午,村民們收到撤離的通知並緊急撤離。南宅科村村民王鵬出差回來後聽父母講了20日當天的事情。

那天,村子裡有多輛剷車和推土機在進行加固大堤的工作。“突然就決堤了!”父母給王鵬講述,“水一下衝到村裡!”還在作業的剷車和推土機被沖走,水位逐漸漲高,淹沒了村裡的蔬菜大棚、豬圈、鴨棚,水衝進了村民的家。

水位最高時到胸口的位置,已經過去四天,南宅科村等不少村子水位依然沒有明顯下降。據王鵬介紹,南宅科村一共有100多個蔬菜大棚,還有露天菜地、玉米地,上百平米的鴨棚和豬圈,在此次災難中幾乎全部被毀。

全村有1000多口人,其中70歲以上的有150餘人,55歲以上有400人,災難發生後村民轉移到了楊莊小學安置點。目前當地支援了食品、高血壓等基本藥品,尚缺少被褥。

為防止疫情發生,村子已被全面封鎖。在村民臨時安置點每天定時消毒。老人們講述,由於撤離緊急,各家的財產沒有時間得到轉移,被水淹沒後家電、傢俱全部毀壞,“每家每戶至少損失十幾萬。”

王鵬按照自家的損失估算。村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房子。“就算是水退了,也成了危房了,根本不敢住。”此次洪災波及彌河周邊的多個村鎮。在稻田鎮南里村,村裡水位已經有所下降,但是菜地內依然沒有好轉。

為了將村裡的水排出,村民們打算在村子旁邊挖個大型蓄水池,今天上午週刊君聯繫到南里村村民時,他們正為了建蓄水池的事忙碌著。災難發生後,住在壽光市裡的周安華和同事們購買了大量礦泉水、八寶粥送到南里村,由於洪水沖垮了橋樑和路面,運輸救災物資的車輛難以進入。

據當地居民介紹,稻田鎮南里村、南韓村、東里村、西里村等斷水斷電,電動車全毀,出村困難,尚需大量食品、被褥等物資。洪災發生後上遊仍有兩水庫開閘放水壽光市民在網上留言稱,洪災發生後,上游的水庫依然在放水,非常不利於下游救災。

就此,澎湃新聞記者於8月23日對彌河上游的黑虎山水庫、冶源水庫、嵩山水庫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當天黑虎山水庫、冶源水庫均在開閘放水。黑虎山水庫黨總支書記袁立民表示,在黑虎山水庫水庫下游不足7公里是臨朐縣城,地面高程比水庫死水位還低30多米,若不及時洩洪,一旦垮壩,整個臨朐縣城將遭受滅頂之災。

在此情況下,放水保證水庫安全是首要任務。黑虎山水庫水位已接近閘頂冶源水庫在23日當天同樣在洩洪放水。冶源水庫管理局王興起局長介紹,到當天凌晨5時,水庫水位已達到138.10米、庫容達10140萬立方米,已經到達閘頂高程,經多次請示市防辦同意,水庫已於7:30開始按50立方米/秒洩洪,爭取儘快降至汛末計劃水位以下。“水庫正在持續高水位運行,這對工程安全極為不利。”

王興介紹,今年汛期遇到的颱風之多是歷史罕見的,在歷經“安比”、“摩羯”2個颱風以後,第18號颱風“溫比亞”是臨朐縣遭遇的最為嚴重的颱風洪澇災害。8月19日的降水量達到160.5毫米,為1958年縣氣象站建站以來的日曆史極值。冶源水庫正在洩洪只有嵩山水庫當天沒有開閘放水。但該水庫管理局局長王太國介紹,嵩山水庫水位已經接近警戒線,不放只是無奈之舉。“不是不想放,是市防辦為減輕下游壓力,不讓放。”王太國說。只是為了減輕下游壓力暫時硬頂著,能頂多長時間誰也不好說。

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壽光市遭洪災後,有網友發文稱繫上遊三大水庫洩洪致河水倒灌。壽光境內的彌河,上游有冶源水庫、嵩山水庫、黑虎山水庫,它們向東北方向匯入壽光市,然後入海。Vista看天下微信公眾號報道,根據網傳《關於彌河上游水庫調洪的通知》,早在7月31日,這三個水庫已經在向下遊洩洪,總流量達85立方米/秒。

8月19日,彌河上游水庫開始加大流量洩洪,總流量將達到320立方米/秒,再加上區間來水,預計彌河流量將更大。8月21日位於下游的壽光市人民政府得知此消息,發佈通知稱各街道和水務集團做好攔河閘壩等工程的調度運行。

水庫洩洪工作從8月19日8點開始,8月21日18點15分結束。8月23日,濰坊市人民政府召開抗災減災新聞發佈會,向社會各界通報相關情況。通報中稱,8月17日實際降水量遠超預報降水量,為確保水庫安全,決定向下游洩洪。如當時不洩洪,將會對水庫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甚至有垮壩危險,將影響下游近百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儘管採取了措施,但這次降雨降水匯水太快,下游沿線鎮村仍遭受的重大損失,特別是壽光市損失更為嚴重,對此,我們感到非常痛心。新聞發佈會上,當地政府將此次洪災解釋為颱風降水超過預期,外加洩洪的天災因素,而當地村民質疑的是三個水庫不負責任的洩洪,加上撤離的通知太晚。

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官民雙方各執一詞,還待進一步的調查和總結。而眼下最重要的,無疑是儘快而有序地救濟災民,防止瘟疫等次生災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