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一房多賣」後失聯 同一套房出現第五個買家

自7月23日報道了男子“一房多賣”後失聯一事之後,昨日又出現了第5個買家。利君明天小區1號樓這套房已是“一房5嫁”。

相關新聞:

西安男子買二手房房貸已批覆 房主“一房多賣”後失聯

從事房產中介多年的翟先生說,6月20日中午,房東石某到中介公司稱要賣房,當時看了資料,有契稅票原件、大修基金原件、還款結清單、房產證複印件、房屋產權登記簿(這些是二手房買賣的必備手續)。當時石某稱,他急用錢,75萬就能賣。

看到石某手續齊全,中介就讓他簽了委託協議。其間石某稱,房子前段時間有一家看上了,當時約定50萬元,付了一萬元的定金。他們做過網籤,但已過期了。最近房價漲得厲害,他願意賠償違約金。翟先生將房源傳到公司內部系統,查了其他人的報價,同樣戶型有的要價已達105萬,石某的報價75萬並不高。

6月21日,翟先生聯繫了客戶李先生,詳細介紹完房子,李先生很感興趣。當時翟先生同事也聯繫到了客戶,有一個客戶當場就要定。得知這套房子如此搶手,李先生專門請假過來看房,對房子的戶型、朝向都滿意。他擔心再漲價以後買不起了,就想早點買下來。中介、石某、李先生在一起溝通時,石某還主動說起他跟原來的買家“分手”的原因。為了安全起見,李先生還把石某的身份證拿著,在公安系統上查詢沒有違法記錄,才簽訂了合同。5月底,因石某不斷催款,李先生在中介的見證下,付了7.4萬元。

之後,中介方翟先生幾乎每過一兩天,都會打電話給石某,詢問房產證辦理的進度。石某每次都回復再過幾天就好了。

翟先生告訴記者,一個多星期前,石某電話關機了,他還是不停給石某打電話、發短信、發微信語音。其間,石某在微信朋友圈稱自己在外地,沒地方充電;在支付寶裡回信息,說手機壞了在修理。石某曾約定7月19日下午面談,也沒有來。此後便無法聯繫。

翟先生說,7月23日,同事發來了“男子一房多賣後失蹤”報道的截圖。他看了後,發現房源跟自己負責的是同一套房子,都不知該如何向買家交代。昨日,翟先生已跟買家李先生到唐延路派出所報案。據辦案民警介紹,這種一房賣了這麼多家的情況,他們辦案多年也是首次遇到,是否還有更多的買家,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取證。

昨日下午,目前已知的5家買主,已有一部分聯合起來報案,希望用法律手段討回公道。

>>律師說法

一房數賣 涉嫌合同詐騙

北京市康達(西安)律師事務所王嘯律師表示,賣方的行為已突破法律底線,毫無契約精神。因為不動產所有權的轉移以登記為原則,在法律上合同效力和物權歸屬效力出現了二分性,現實中大量存在雖訂立了合法有效的書面合同,但最終無法取得不動產物權的情形。在房地產虛火旺盛的時候,以背信的方式謀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就成為有些人的選擇。

對賣家的這種行為,法律真的沒有辦法嗎?王嘯說,首先,從民事法律角度,由於各買受人與賣家訂立的合同並未違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均屬有效。各買受人可訴諸法院,要求賣家繼續履行合同,或在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情況下,承擔包括但不限於房屋差價損失在內的全部違約責任。其次,賣家一房數賣,並無實際履行的意願和可能,符合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他通過合同方式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大額財物,涉嫌“合同詐騙”。最後,無論刑事或民事法律責任,買受人(受害人)都應當及時向司法機關舉報、控告或提起訴訟,切實維護自身權益。

>>為何屢屢得手

價位低 主動取得買家信任

通過多位受害者的描述,記者發現了石某出售房子的一些共同特點。

出售房子的理由:他急著用錢。

出售的房子為何搶手:比小區其他出售的房子價位低很多。這樣中介公司非常容易聯繫到買家。

如何取得信認:在與買家談判時,石某會主動說出房子的一些基本信息,主動講跟上一個買家發生的分歧。同時,石某本人穿著講究,顯得忠厚老實,斯文大方,還主動拿出身份證,讓對方核實自己的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