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榜——河南好人呂宏慶

中國好人榜——河南好人呂宏慶

人物故事:

呂宏慶,1975年生,河南省鎮平縣安字營鎮白草莊村人,南陽市社區志願者協會副會長,南陽市義務工作者聯合會副會長。

出身貧寒 心存感恩報社會

呂宏慶出生於南陽市臥龍區青華鎮杜莊村,因幼年家境貧寒,父母只好將他寄養在鎮平縣農村的外婆家。外婆中年時患眼疾致盲,舅舅是殘疾人,全家人靠外公種地維持生計,窩窩頭、紅薯苞谷糝陪伴著他成長。他清楚記得,上小學五年級時,還穿著打過補丁的衣服。正是童年艱難坎坷的經歷,讓他更能體會到弱勢群體的疾苦,更加了解他們的無助。

1991年春節過後,輟學在家的呂宏慶與鄰居一起南下打工,由於不懂技術、沒有學歷、沒有工作經驗,導致工廠應聘屢屢碰壁。無奈之下,只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填飽肚子成為他當時最大的願望。在這段艱苦的日子裡,老鄉們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他深深銘記著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發誓以後若有能力,定會幫助別人、回報社會。

堅持不懈 義務獻血十五載

2003年,呂宏慶在廣東惠州務工,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與無償獻血結下了不解之緣。起初他獻的是全血,後來聽說獻成分血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獻血方式,並且臨床應用更加廣泛,於是,他開始改獻成分血。每次血站打來預約電話,無論工作再忙,他都會向領導請假,乘車到市中心血站去做機採。

2010年回到南陽後,他仍然堅持每年義務捐獻全血兩次,至目前已累計獻血19000毫升。15年來,無償獻血已成為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表示,獻出的是鮮血,挽救的是生命,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扶貧濟困 持之以恆獻愛心

2010年務工返鄉後,他主動投身公益事業,利用業餘時間參與社會志願服務,並註冊網名“宛西老呂”,利用新媒體平臺倡導“幫助別人,提升自己”的公益理念,倡議發起扶貧濟困、安老助學為主的幫扶活動。他多方籌措資金,先後走進南陽市周邊縣區的10多所鄉村學校,資助貧困學生200多人,發放書包、文具盒等學習用品760多套,為學校捐助課桌凳433套,圖書、體育器材、辦公電腦等總價值25萬餘元。節假日,他牽頭開展慰問貧困孤寡老人和助殘活動,為200多個貧困家庭和孤殘老人發放生活物資及現金累計15萬餘元。他還經常帶領義工團隊,走進社區、鄉村、敬老院慰問演出,提供志願服務。他利用網絡平臺,先後幫助臥龍區潦河鎮和青華鎮的菜農處理滯銷蔬菜將近30萬斤;幫助方城縣博望鎮燒傷女孩、宛城區瓦店鎮患惡性細胞淋巴瘤學生、臥龍區蒲山鎮患白血病學生等7戶因病致貧家庭籌集幫扶資金26萬餘元;為3個貧困家庭學生聯繫到長期的愛心助學金幫扶。

無私奉獻 弘揚社會正能量

近年來,呂宏慶組織開展扶貧濟困幫扶活動50餘場次,籌集社會資金60多萬元,數字背後,是一趟趟風雨無阻的奔走和一場場心手相牽的幫扶。他坦言,自己是個月薪兩千多元的工薪族,家庭並不富裕,在市區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每天早出晚歸,上班需要往返40多公里。這些年省吃儉用捐獻的款物及承擔的下鄉走訪費用有三萬多元,為公益事業付出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已經無法計算,能夠堅持一路走來,要感謝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他是南陽市義工聯合會的副會長,團隊有註冊業餘志願者1000多人,為了能讓各項活動順利開展,他不得不四處奔走尋求經費,為推動民間公益前行奉獻著自己的微薄力量。他的團隊每年都要開展50多場次活動,平均每月4至5場,只要能抽出時間他就會親自帶隊。他始終認為,公益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愛心喚醒愛心,感染和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參與。在他的影響和感召下,親戚、朋友、妻子、子女、兄弟姊妹等都紛紛加入到志願隊伍中來,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他的先進事蹟多次被各級新聞媒體報道,並先後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河南省優秀志願者、“感動南陽”十大年度人物、南陽市金牌青年志願者等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